APP下载

中国苹果供给侧问题在2019年的暴露及应对措施

2020-12-11王田利

北方果树 2020年1期
关键词:果农售价果园

王田利

(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 静宁743400)

自从外国传教士1872年将苹果引入中国烟台以来,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突破300万hm2,成为世界苹果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我国北方有相当的农户是苹果生产的受益者,通过种植苹果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小康梦,过上了好日子。通过种苹果积累了财富,起新居,购小车,买家电,改善了生活条件,实现了果农富、果乡美的华丽转身。我国苹果产业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供给侧方面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我们重视;2019年在苹果采收季交易时,诸多问题集中暴露,给我国苹果生产敲响了警钟。研究供给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针对性生产,是保障中国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防止产业滑坡、继续发挥其富民作用的一件大事,不可掉以轻心。要坚持正确导向,引领中国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1 中国苹果供给侧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9年苹果采收季交易时,在供给侧方面集中表现出诸多突出问题,已成为苹果产业当下效益下滑的关键之所在,急需优化解决。

1.1 产能过剩,卖难现象突出

2019年是中国苹果近年来卖得最艰难的一年,表现售价低,‘红富士’苹果横径70mm的起步价最低每公斤不足3.00元,不及2018年最低价的一半,为断崖式下跌,创近年新低;而且果区客商少,走货慢,到11月上旬仍有大量苹果堆积在田间地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我国苹果发展规模失控,种植规模过大,生产能力已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苹果快速发展以来,纵观历史,这一现象已周期性的出现过两次了。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由于苹果的高效性,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重视,纷纷将苹果种植作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加以发展,促使我国苹果生产进入快车道,种植面积快速扩张,到90年代种植规模最大时,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33万hm2左右上升到320万hm2,增加1.4倍,中国苹果的供给告别了短缺时代,开始富余,出现第一次产能过剩。产品远远地超出市场需求,大量产品滞销,在陕甘交界处曾有“羊过千,牛过万,苹果只卖五分钱”之说。产品过剩,售价下滑,有相当的种植户无利可图,甚至赔钱。这种现象直接引发了中国苹果的第一次调整。山东、辽宁、河北等环渤海中国苹果最早种植区,大量树龄老化、品种落伍的果园被挖除;江苏、安徽、河南等黄河故道及陕西八百里秦川苹果产区由于海拔低,昼夜温差小,所产苹果品质先天性不足,售价低,大部分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传统种植的‘国光’‘红星’‘黄香蕉’‘青香蕉’‘祝’等老品种占比大幅下降,‘红富士’‘秦冠’‘嘎拉’等种植比例提高,特别是‘早熟富士王’‘红将军’‘秋富47’的引进,有效地缩短了中国与日本苹果的差距;我国选育的烟富系列品种、‘陕富1号’‘陕富3号’‘礼泉短富’‘昌红富士’‘红锦富’‘天富一号’等大量品种应用于生产,极大地优化了我国苹果种植的品种组成,大量产能低下、品种落伍果园的挖除,实现了中国苹果的轻装上阵。到本世纪初,中国苹果种植规模回落到200万hm2左右,中国苹果种植结构的第一次调整完成。

种植规模的变小,品种的优化,使苹果的高效性进一步体现,利之所在,民之所趋,本世纪初的前四五年,苹果售价抬高,种植效益提升,又引发了新一轮种植高潮,河南西部、山西、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中南部、新疆及环渤海——中国最适宜种植苹果的产区——都竞相扩大种植规模,在短短的四五年内,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又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已增加到280万hm2左右。在这一轮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有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中国苹果的种植向适生区集中,最后形成西北黄土高原和环渤海两大优势产区;二是种植品种进一步优化,‘富士’中一般品种被着色系‘富士’替代,条红‘富士’种植占比下降,片红‘富士’种植比例上升,红富士系‘烟富8’‘烟富10’及嘎拉系‘中金世纪’‘丽嘎’等新品种广泛应用于生产,中国苹果实现了质的飞跃,开始向好发展。但量的积累,又影响到产销变化。在本世纪前十年中期,中国苹果又出现过剩现象,东部沿海地区果园大量被挖除,内地低海拔果园被大量淘汰,实现了中国苹果的第二次调整。在本次调整中最明显的是中国苹果生产中心西移,苹果发展空间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转移。

随着大量低效果园的出局,中国苹果的种植面积缩小,苹果售价又出现反弹,苹果生产的高效性进一步释放。自2010年后,在优势产区,苹果种植效益最高达到6万~7万元/666.7m2。面对种植苹果的巨额利润,大部分地区大部分群众又开始种植苹果。这期间社会资本及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军苹果产业,中国苹果的发展又进入混乱的“战国”时代,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高地在内的许多能种植苹果的地区都加入到苹果种植的行列,导致中国苹果种植规模的第三次快速膨胀,在短短的四五年内,中国苹果的种植规模又恢复到300万hm2以上,产能过剩现象再次凸显。卖难现象自2014年开始愈演愈烈,2018年由于全国大范围遭受了50年一遇的低温冻害大量减产,苹果售价出现大幅上升,在人们庆幸苹果又成致富的“金蛋蛋”之时,2019年一盆冷水从天而降,市场行情变得冰凉冰凉的。由于新一轮苹果种植在优势产区发展,种植品种比较新潮,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苹果销售中,卖难现象将呈常态化,苹果产业进入微利时代。

1.2 优果优价难,质量将滑坡

随着苹果购销方式的转变,质量下滑明显,质量仍为短板。由于产能过剩,客商采购苹果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苹果购销过程中游戏规则的主动权在客商,规则由客商制定。长期以来,我国苹果购销中按国家标准进行分级分价销售,相对是公平的。但近年来客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普遍采用在产地70mm起步铲货和果库中数箱的方法,导致精品果、优质果售价再难维持,极大地打击了优质、精品果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优质、精品果的果农觉得不划算,投资减少,管理松懈,很多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必然会导致中国苹果整体质量下滑。这是中国苹果生产的最悲哀之处。

1.3 果农的话语权进一步弱化

果农在苹果购销中处于销方,当货源少、产不足需的情况下,销方才有硬气的话语权;而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产大于求,果农都想急于变现,怕苹果卖不出去,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底气。2019年果农在苹果销售时的“弱势群体”特性进一步凸显。在静宁产区,果价由购销初期的最低价每公斤7.00元左右,直降到后期最低价每公斤不足3.00元,果农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顺势而为。

1.4 苹果流通环节增多,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2019年苹果收购价是近年来最低的,但在销售终端的消费者却反馈苹果售价高,居民买不起。问题出在何方?这是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流通环节增多,是果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先农民产的苹果,拉到城镇路边巷口,随处可卖,中间环节少,售价较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果品批发市场的规范和准入制的实施,农民再不能随意进城卖苹果了,所产的苹果要卖给苹果商,由苹果商贩贩运到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批发到水果超市或城镇水果小摊贩,再售出——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要养人,每个环节的经营者要获利——层层加码,最后苹果到消费者手中时,售价比收购价往往要翻数倍,甚至十倍以上。

1.5 品种组成有缺陷

2019年苹果售价的高开低走,说明中国苹果的种植结构仍不适应市场需求。2019年苹果购销中,在刚开始早熟苹果采收期,售价乘2018年高价之余威,售价是较理想的;到中熟品种‘红将军’开始销售时,售价开始下滑,以后节节下降,售价逐步走低。苹果售价的变化是供给量多的直接体现,量少价高、量多价低是市场的必然规律。2019年苹果售价高开低走充分说明我国苹果品种组成是有缺陷的,这与我国苹果栽培中的早熟品种严重不足、中熟品种不足、晚熟品种过剩的实际是相符的,即我国苹果种植品种与市场需求是不相符的。

1.6 购销双方博弈花样翻新

苹果销售是购销双方博弈的具体体现。购方千方百计地想用最低的价格购最好的苹果,以获得最高利润;销方会想方设法卖高价、多卖果。在双方博弈中,购方多是有序进行的,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无论是采购方式、收购价格的制定,收购标准的规范都是相对统一的。2019年采收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红富士’采用70mm起步统货收购的方式,收购价格4.40~4.60元/kg,而作为销方的果农则呈现一盘散沙状态,销售苹果时处于杂乱无章被动挨宰状态,在果少价高时惜售心态严重;在滞销低价时怕苹果卖不出去,急于抛售。这一心态极易被客商利用,如2019年客商为了压低苹果售价,在果区制造“霉心病严重发生”的谣言,故意制造紧张恐慌气氛,导致果区许多优质苹果被低价收购。

2 中国苹果供给侧问题的应对

客观地看,中国苹果产业供给侧问题很多,正面直对,积极应对,是目前苹果产业之急。根据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实际,应着力做好如下方面。

2.1 去产能

从近四十年中国苹果的发展历程来看,每十年是一个周期,在一个周期内,苹果的种植规模会由小变大,产量由少增多,再到过剩;过剩之后,低效果园被挖除,达到新的产销平衡,苹果销价再起,又有人跟风种植,生产规模再扩大,产量再过剩;低效果园再挖除……这样周而复始。多年的市场磨合表明,我国苹果适宜的种植规模为200万hm2左右。在此规模下,我国所产的苹果都可很好地卖出去,而且售价较高。自1980年后,我国苹果生产已反复多次的进行了种植规模的调整,当种植规模调整到200万hm2左右时,苹果的种植效益就会提高。以往由于种植布局不合理,导致非适生区所种植的苹果效益低下,会自动出局,去产能进程较快。一般二三年即可见效,四五年果价就可回升。而本次调整主要在优生区内进行,调整的重点对象是老化果园。优生区由于生产效益较好,果树的挖除是缓慢的,因而去产能是当务之急。果农朋友应认真评估自己的果园,对年收入低于3000元的果园要积极进行挖除更新,以提高经营效益。

2.2 调结构

总体上我国水果的种植均呈现面积过大的趋势,苹果也不例外。我国年产苹果4800万~5000万t,已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和人民的消费水平,因而压缩苹果种植规模很有必要。通过逐步调整,将苹果的种植规模压减至200.0万~233.3万hm2,这切合中国的消费实际。另外,在苹果发展时应坚持适量规模发展早中熟品种,严控晚熟品种发展规模,逐步将早中晚熟品种的种植比例调整至1∶3∶6,逐步改善‘红富士’苹果独大的种植格局。再要着眼长远,适度发展加工品种。目前我国苹果主要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品种严重不足,这与我国为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的实际很不相符。从世界各地苹果发展的经验看,苹果加工是苹果发展进入高层次阶段必走之路。高档苹果加工品一定要有配套的品种作保障,生产效益才有保障。就最简单的果汁而言,我国果汁在国际上的售价不及发达国家的1/3。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果汁加工的专用品种,因而适度发展加工品种,是化解中国苹果产能过剩、卖难现象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一般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的比例以3∶7为宜。按此比例,我国加工品种的发展空间仍有66.67万~80.00万hm2,如能将鲜食品种过剩部分转化为加工品种,则可完全化解中国苹果产能过剩之危机。

2.3 补短板

总体上中国苹果整体质量与国际先进生产国之间仍有差距。由于受栽培区域、务作水平、投资能力等限制,中国苹果质量千差万别,表现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这个问题可直接由苹果的售价说明。如甘肃静宁,由于地域特殊、群众务作精细、投资高(每666.7m2投资在4 000~6 000元),多年来苹果品质优良,果价独霸国内市场,已连续22年保持国内苹果出园售价最高记录。2018年最高出园售价14.60元/kg;2019年虽然果价低迷,最高出园价仍达12.80元/kg。因而提高整体质量是中国苹果生产中应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生产中应通过综合措施的应用,促进苹果果个变大、着色鲜艳、果型高桩、果面光洁、含糖量高,实现质量全面好转,以提高中国苹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出口量,实现中国苹果销售的国际化。这是化解中国苹果产能过剩应长期坚持的主要努力方向。

2.4 正心态

在苹果产供销全产业链上,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是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苹果作为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会逐渐增加。消费者均想吃到既便宜又好吃的苹果。生产者种植苹果在现阶段是重要的谋生手段,家中的一切开销全指望苹果,种一个好的苹果,需流好多汗,吃很多苦,从坐果到成熟采收装入果箱,要过十多道手序,其艰难只有种过苹果的人能够体会;若苹果种得不好,被客商冷遇,连自己都作贱了。辛苦一年,总想多卖几分钱,人之常情。客商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抛家舍子,风餐露宿,投入巨额资金,担惊受怕,贩运苹果想获取一定利润,都在情理之中。大家都应有包容心,少争利,多合作,以求共赢。果农适当让利,让客商有利可图;客商则到果区跑得次数多了,果区的苹果就销得快了,果农的闹心就少了。客商适当让利,可提振果农务果的信心,务出好果子,有好果子才能卖上好价钱,客商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苹果价格便宜了,可刺激消费,吸引更多的人消费苹果,以多销取利,商人才有丰厚的回报。因而从长远看,只要消费者、生产者、经销商都将心放正了,帮人等于帮自己。不过由于利益关系,这方面是最难的,要正确引导,慢慢培养。

2.5 减环节

减少苹果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是苹果供给侧急需改进的。近年来电子商务在苹果销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中心,采用线上采购的苹果,既便宜又有质量保障。据静宁调查,快递销售已成为静宁苹果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销量逐年攀升,2019年销量是2018年的3倍多。以后随着这一措施的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苹果通过线上销售。这一现象充分说明,苹果销售方式的转变已是大势所趋,要积极融入时代潮流,积极搞好苹果销售,保障苹果终端出口畅通,以销促产,促进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2.6 降成本

从长远看,苹果生产最终要实行机械化管理,以机代人。这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今后苹果产业的发展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

果园实行机械化生产,一个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一定的规模。如果果园规模小,则机械作业的优势没法体现;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其省工高效低成本的特点才会凸现。而我国目前农村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现状,极大地限制了机械化的实施。今后果业发展的方向是向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集中,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的经营体将成为果园生产的主要方式。有条件的果区、有能力的果农应先行一步,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做产业转型的先锋,以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果园要适应机械作业的特点。在这方面,近年来我国各果区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试验,其中较成功的为宽行窄株栽培模式,应继续完善,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机械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苹果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果农售价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售价34.9万元起售,极氪001 ME版发布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秋天的果园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售价23.97万起,国产凯迪拉克CT4上市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