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
2020-12-11欧俊
欧 俊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应用(Apply)的解释是“适应需求,以供使用”。应用的设计是为应用者创设优化的应用环境,应用者受此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产生最优的应用效果。[1]实践表明: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应用的最优效果,单靠应用者与学习资源的直接作用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靠具备一定要素和结构的应用系统来实现。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1年教育部公布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以来,各地始终重视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以湖南为例,除根据需要自建了一批文字教材资源外,其数字化学习资源就有97632学时(其中市州47632学时)。[2]虽然引进和自建这么多的学习资源,但调查发现,其应用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从管理上看,资源整合不够,不同网络平台资源重复现象时有发生;分类不够规范,学习者无所适从。从资源内容看,一些课程实用性和通俗性不够,难以适应社区居民的要求;资源虽多,实际需要的不多,有些课程内容繁涩难懂,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从支持服务看,服务管理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表现在选课凌乱,从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居民选课目录分析,其逻辑关联性普遍不强,影响了学习过程的层次性和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从应用策略看,社区教育机构的评价激励针对性不强,未能起到推动作用。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社区教育的开放性、大众化和平民化特点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二是对学习资源应用的影响因素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不够;三是社区机构和居民在资源应用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不清,未能形成系统合力,以致单就学习资源的应用而言,还未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因此,原来的“应用者+学习资源”的放羊式应用模式必须摒弃,需要在全面考虑与学习资源应用相关的诸要素基础上,进行系统研究和创新 设计。
二、设计思路
(一)概念界定
1 .学习资源[3](Learning resources)包含于教育资源,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资源是指一切支持学习者达到学习目的的任何东西,包括能够与学习者发生意义联系的人、学习工具、学习材料、学习设施、学习活动等。狭义的学习资源专指承载知识内容的学习媒介,即学习材料。为方便区分起见,应用设计中使用狭义学习资源概念。
2 .应用系统(Application system)是指应用者在应用学习资源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相互联系的条件的总和,包括构成该系统的要素及其运行结构。学习资源应用系统作为社区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当学习资源进入该系统后,通过系统内部要素的协调和作用,能够创造一种优化的应用环境。
3 .应用系统设计就是在应用学习资源之前,依据现代教育有关理论对应用的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为应用者进入正式的学习阶段创设最优环境的准备过程。
(二)设计依据
1 .系统论[4]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具有在系统中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从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用系统论来指导应用系统的设计,就是将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基本方法和原理贯彻到设计的全过程。
2 .教学设计理论
与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有关学习与记忆的认知观点,而教学设计作为一门研究领域则出现在20世纪。到现在为止,教学设计理论基本形成了集系统工程学、传播学、学习心理学与技术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ISD(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理论与相应的ADDIE模型。该模型包括分析(Analysis)、设 计(Design)、开 发(Development)、执 行(Implementation)与评估(Evaluation)。其中分析包括目标、行为(能力)、目标人群、任务、成本分析和媒体选择;设计包括界面、序列、课程设计与学习者控制;开发包括程序员、绘图艺术家、作家以及科学内容专家合作设计蓝图具体化为一个工作模型,工作模型的形成性评价及开发过程反馈结果的整合,形成完整的学习程序;执行与评估包括完整的学习程序交付学习者运行,对学习目标的达成作出评价。在设计中,按照罗兰德(Gordon Rowland)[5]的观点,应该注意保持技术与创造性、理性与直觉之间的平衡,将理性(强调规则和程序)与创造性(强调艺术性与创新)融合起来。资源的应用设计包含于教学设计,其设计过程只是对象及要素不同。因此,教学设计理论的 基本观点和方法可以作为学习资源应用设计的参考。
(三)设计原则
1 .整体性。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加和。利用整体性原则就是在系统论和ISD理论指导下,分析学习资源应用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应用系统的结构模型。
2 .层次性。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差异,使得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秩序性,形成了具有差异的系统层次。运用层次性原则就是在ADDIE模型指导下,通过分析、设计、开发、执行试验和评估,探讨系统要素的运行秩序以及逻辑结构。
3 .开放性。系统具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利用开放性原则就是根据系统论探讨应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讨论系统稳定性问题。
4 .稳定性。系统在内外界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运用稳定性原则就是要在系统论和ISD理论指导下,探讨系统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修复和完善。
三、应用系统
(一)系统结构
根据系统的普遍存在性,世界上的事物均可视为一个系统。所以,社区教育系统中的学习资源应用,当然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从构成系统的组成来分析,学习资源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毫无疑问是这个系统的要素之一。从学习资源应用来分析,构建系统必须解决谁来应用、由什么来支持应用、应用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的问题。因此,学习资源应用者和管理者及其创造的应用环境(应用影响)也是系统的必备要素。根据设计原则和要素功能的结构关联,提出如下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应用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应用系统模式结构
该模型以系统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以学习资源为基本对象,针对管理者、应用者和应用影响(学习资源、学习场所、传输载体、设施设备、应用方略、支持服务、评价激励)的七个因子,就其要素结构、关系、层次和运行流程进行设计规定。根据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学习资源输入系统后,第一层次是管理者进行支持服务方面的设计和操作,第二层次是探讨应用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方式,第三层次是应用者在系统提供的应用影响下对学习资源进行应用操作,第四层次是管理者和应用者对其各自的操作进行评价激励,为系统的改善和稳定提供修正依据。四个层次协调一致,形成系统整体运作。模型设计中,同时考虑了系统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内部操作流程(箭头表示流程方向,虚线表示系统外部环境),满足设计的开放性和相对稳定性原则。
(二)系统运行
1 .管理者
系统管理者是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指对输入的学习资源进行管理服务、提供应用指导的个体和团体的总称。管理者在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资源引进、资源分类、服务管理和评价激励。
(1)资源引进
资源质量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鉴于社区教育应用对象的多样性和平民化,引进学习资源需要考虑如下两个方面。从资源本身而言,一是学习资源知识内容的实用性,要求资源内容是现实所需,居民所需,对居民现实生活和素质提高用得上。二是学习资源知识呈现的通俗性,适用大多数社区居民能学得懂。从资源供应的角度看,需要考虑资源在知识呈展上的完整性,避免造成知识掌握的片面性。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来规范。
(2)资源分类
资源分类的目的是为应用者选择资源提供支持。在资源分类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分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从目前社区居民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的选课目录的考查得知,所选课程类别散乱,对于需要多个课程完成一个完整知识体的掌握时,在其内容衔接上也缺乏逻辑一致性,对居民全面掌握知识内容极为不利。因此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科学分类。通过分类,系统能够随时提供给应用者基于学习目标的课程组合模块(类似学科的专业规则),应用者可以通过此模块的指引,知道实现学习目标要学哪些课程,先学什么课程,后学什么课程。这种基于学习目标的课程组合模块分类方法(如湖南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学院的主题班课程模块),完全依靠目前的计算机的搜索功能是难以达到目的的,需要管理者引进资源时以人工方式进行认真甄选、详细审核,才能保证课程组合模块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服务管理
管理者的服务管理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其主要任务是全面考虑应用影响因子的支持服务功能,为应用者的应用环节提供引导机制。影响系统服务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应用环境供给的友好程度,二是服务供给的及时程度。实际操作时,最主要的是为应用者提供基于目标的课程组合模块和咨询应答机制,课程组合模块主要解决应用环境的友好程度问题,咨询应答机制主要解决服务供给的及时程度问题。
(4)应用评价
管理者的应用评价是保证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系统再循环和提高应用者的学习意识以及系统的完善修正。判断应用评价的作用,系统提供两个参考变量,一是评价方法的适宜程度,二是激励形式的促进程度。实际操作时,需要管理者创设适宜的评价方法和能促进系统再循环的激励机制。
2 .应用者
应用者是指在系统作用下应用学习资源的个体和团体的总称。应用者在系统中的角色是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开展应用执行操作和自我评价。
(1)确定目标
在社区教育的学习资源应用中,学习目标源于需求,起着学习行为前的调节作用,可以指导特定的先前知识图式的激活,发挥搜寻工具的作用,有选择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外界输入信息的活动,允许甚至促进学习者对手头的任务进行充分的评价,促使对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等有关内容进行设计,同时也对达到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进行自我预测确定具体的程序。[5]影响目标确定的因素取决于应用者的学习意识,一是应用者求知的欲望(学习的主动程度),二是应用者的实际需求程度。实际操作时,应用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兴趣需求或职业规划确定学习目标。
(2)选择资源
目标确定后,选择什么样的资源,对应用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以后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鉴于目前学习资源的海量存在,选择最优的资源组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般来说,应用者应用学习资源所能达到的总效果受到资源内容的连贯和明晰程度、应用者本身能力、管理者的服务管理水平的影响,但最关键的是资源质量的影响。实际操作时,系统是以提供基于目标的课程组合模块和应用者选课培训经验来实现的。
(3)应用执行
应用执行环节是应用系统与学习系统相互衔接的交界点之一,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使应用者在系统的支持服务下顺利进入学习系统,使其成为学习系统中的学习者。实际操作时,系统除需要给应用者提供与目标和资源相关的应用环境外,还应该提供基本的学习模型和学习策略,为应用者的选择提供操作环境。
(4)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应用者对自身在进入学习系统前使用应用系统的影响、资源、服务进行准备的工作是否满意(或应用效果)的衡量。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提高对系统运用的信心。这种自我评价,以应用者是否从系统得到了完成目标所需要的管理服务程度为标准。实际操作时,应用者需要将总的学习目标细化成具体目标,根据细化目标的达成情况和主观感觉作出判断。
3 .应用影响
(1)影响因子
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应用影响,是指在学习资源进入应用系统后,直接或间接影响应用者个体或团体的全部外在因素(相对于应用者)。系统的应用影响的构成由学习资源、学习场所、传输载体、设施设备、应用方略、支持服务、评价激励七个因子组成。其具体内涵如表1所示。
表1 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应用影响因子及内涵
(2)系统要素功能的组合及运行
学习资源(又称学习材料)作为系统应用影响因子输入系统后,首先进入管理者的资源引进环节,通过资源分类,应用者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从管理者处获取基于目标的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资源选择。接着应用者从管理者创设的服务管理环境中通过咨询应答机制寻求支持服务(含指导服务、管理服务)和应用方略(含学习模式、活动方式等),例如湖南老干部(老年)大学开展的合唱、广场舞比赛活动。然后进入应用执行环节(确定学习模式和方略),为应用者转入学习系统提供准备;在此基础上,应用者将系统运行的自我评价反馈给管理者,管理者结合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的因素和应用者的评价结果进行应用评价,并对应用者和自身进行激励(亦可引进外部评价),促进系统的良性循环。系统诸要素的运行及应用影响因子的作用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要素运行及应用影响因子作用关系
四、应用系统运行效果的初步验证
2020年7月16日至8月16日,在长沙、株洲和湘潭部分社区老年居民中,利用各自本地数字化学习平台,对居民应用学习资源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试验,实验组(100人)采用应用系统,对比组(100人)采用原来传统形式(应用者+资源)。实验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实验组 38 59 3 0对比组 8 21 48 23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应用系统,居民对应用学习资源的满意度达到97%,对比组的满意度为29%。同时从上表还可看出,相对于对比组,实验组的统计峰值向“满意”档位方向偏移(即实验组的峰值处在“满意”档位,对比组的峰值处在“基本满意”档位),说明应用系统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居民应用社区教育学习资源的满意度。
应用系统的设计源于系统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以及社区教育学习资源应用的现实问题。实验表明:应用系统模型的运行能够使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得到优化。然而,鉴于实践中各地的差异性、条件的限制以及系统本身的开放性,研究中只是给出了应用系统的一个基本框架和设计纲领,如设计中提到的咨询应答机制、资源审核制度、课程组合模块、应用方略、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影响因子如何影响应用效果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