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专业队女子足球运动发展调查研究①

2020-12-11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9期
关键词:足球队足球运动安徽省

(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安庆 246133)

体育强国是文化强国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体育项目中,足球运动号称世界第一运动[1],因此,足球运动的发展将极大加快体育强国步伐;而校园足球的振兴和繁荣是中国足球强国的重要基础。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对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如何发展集体性球类项目进行深刻探讨,并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校园足球”活动[2]。未来,依托大学体制优势,国家体育总局将建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化的4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必将成为我国女子足球发展新方向。同时,通过校园足球活动,可改善大学生对运动重要性的认知理念、改良生活方式,达到增强大学生体质目的[3]。开展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可有效延续“校园足球热”,也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亦具有重要意义[4]。更重要的是,经过教育部多年的努力推动,校园足球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历史定位得以确立[5]。

在此背景下,2016年安徽省的大学生足球联赛也应运而生,来自全省46所高校的67支代表队、1300余名选手共共享盛会,此次大赛是安徽省首次组织的大学生足球专项联赛,也是以往历届比赛参加球队和球员最多的一次;2017年联赛全省44所高校、66支代表队约1500余名大学生参与角逐,规模继续增大,整个比赛设置为男子甲组、女子甲组(普通本科院校),男子乙组、女子乙组(高职高专院校),男子丙组、女子丙组(体育专业队)6个组别。近2年联赛的开展,促进了安徽省很多高校足球队的建立,特别是促进了女子足球队从无到有的进步,说明高校建立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将会促进安徽省女子足球事业发展。

尽管如此,安徽省高校校园足球亦存在诸如师资力量欠缺、足球场地不足、学生训练比赛不够等现实问题[6]。相较于男子足球,安徽省女子大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作为“头雁效应”体育专业组女子足球队组队、训练情况专门研究相对较少,故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女子足球队伍进展情况,以期为安徽省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制订足球提升计划提供理论指导,推动安徽省大学生女子足球运动健康、快速发展。

表1 安徽省体育院系女子足球队高水平运动员等级情况

表2 学期训练实战结果

表3 周训练次数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参加2016、2017年安徽省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的10所本科高等院校女子足球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校图书馆中国知网等电子期刊,以“校园足球”“女大学生”等为主题,查阅、收集国内相关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现场座谈、个别访问、专家调查、现场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访问多年来和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运动发展有关的专家、教练员、运动员和相关人士。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1份,回收率92%,有效问卷221份,有效率100%。问卷调查前,通过咨询本省足球专业相关专家、教师、管理人员,在他们的帮助建议下制订了本调查问卷内容,在足球训练内容、管理等方面获得许多有用信息,形成了事实型问卷,故该问卷信度无需检验。只对问卷做效度检验,通过电子邮件、现场咨询等方式向相关专家共10名做了小范围的评判,其中认为问卷内容非常完善的占5%,认为问卷内容较完善的占78%,满足研究要求。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队女子足球参赛情况与分析

如图1所示,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女子足球队,参加了2016年(首届)、2017年安徽省大学生足球联赛,组队参赛队伍占比42%,不难看出,目前该省女子足球运动即使在设有体育院系的高校发展情形还是十分严峻。徐辉(2017)调查的安徽省女子足球队占比40%,而男子足球队占比达到75%,他所调查范围较广,包括工科院校[6]。可见,安徽省高校女子足球队整体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表4 周体能训练次数

我国目前开展的校园足球联赛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扩大女足群众基础,校园足球在开展过程中应该强调项目的普及,扩大女足运动的群众基础和基本普及工作。足球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今后从事的体育教育和训练工作,高校体育院系女子足球运动的开展可以带动公共院系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然而,目前安徽省大学生女子足球运动,只有在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重点市区高校和体育院系特色高校或拥有足球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间得以展开,大学生女子足球普及范围十分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市区的高校甚至还没有开展过任何女子足球运动项目。这种情况有诸如师资力量、场地设施、学校财力、学生本身兴趣等诸多因素限制,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安徽省高校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开展不足,广大女大学生未能体会足球所带来精神愉悦感。

2.2 安徽省高校设有体育专业院系公体女子足球运动开展情况分析

如图2所示,发现公共院系女子参与足球运动占比为34%,而公共院系女子未参与足球运动占比为66%。从这些数据分析可知,目前在公共院系女子足球参与程度仍相对较低,仅有1/3。就以本校情况而言,尽管有体育院系女子足球队伍带动,公共院系女子对足球运动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被调查的高校仅有2所高校开设了女子足球公共选修课,且选修人数十分有限。这说明安徽省女子足球运动在公共院系女子中开展范围狭窄,远未达到普及程度。在全国范围内,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在校园的普及度普遍较低[7],也是影响女子足球开展的重要因素。

重要的是,高校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也是限制因素之一。女生的灵敏、柔韧性要比男生好,但力量较差、速度较慢;女大学生的心理较内向、含蓄、敏感,足球运动中怕受伤,也怕脏、怕晒黑、怕腿粗等影响形体美观的因素,怕别人嘲笑等[8-9]。陆萍(2014)[10]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足球课程的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超过一半的学生喜欢参与足球运动,她们主要动机是修够学分和丰富业余生活,当然这样的动机虽然可以扩大足球人口,但要培养较高水平的女子运动员较难实现。

足球运动作为户外运动,长期在外暴晒且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大部分女生从心理上自发性地产生抵制想法,为了吸引更多的女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就必须创设一种女大学生参与的环境,首先是高校必须建立健全足球选修课制度,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同时结合所学技术进行教学比赛,把松散的个体组合为有机的整体,在整体中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使团队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用整体的效能去赢取胜利,让她们亲身感受到足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独特的魅力。

2.3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队女子足球队高水平运动员等级情况与分析

如表1所示,安徽省体育院系女子足球队运动员的等级分布差别较大。根据表1信息得出,目前安徽省体教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安徽省高水平运动员总体数量十分有限,目前仅有为数极少的高校场上拥有不足一半的二级或一级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而绝大多数高校就连专项足球的队员也只有个位数。可以看到无运动员等级的队员占比为82%。由此可见,当前安徽省必须在高校建立高水平女足运动队,大力发展女足后备人才。

表5 安徽省体育院系女子足球队周训练负荷强度情况

高水平运动员具备较好的心理素养和扎实的足球基本功及深层足球规则理解能力,在战术组织进攻或在关键球的把控上等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通过校园足球运动,带动培养、发展一批足球人口,进而自然选拔出高水平运动员,为国家足球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储备。

2.4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队女子足球队成立时间

如图3所示,安徽省体育专业女子足球队组队时间大部分在1~3年,4年以上的队伍仅占到2%。可见,安徽省女子足球队伍起步较晚。这极大地制约了高校女子足球发展。

图1 安徽省设有体育院系的高校报名参赛的情况

图2 安徽省高校设有体育专业公体女子足球队组队比较图

图3 安徽省体育院系女子足球队成立时间

球队建立时间短,很难形成足球校园文化。而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需要长期挖掘校园足球文化内涵,建立校园足球文化体系,营造和谐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才可以切实推动高校足球运动发展[11]。

2.5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队女子学习足球时长结果与分析

如图4所示,安徽省体育专业女子足球队员,学习参与足球运动时间年限可以看出,近80%的在3年以内,5年以上仅仅占比17%。说明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大多数在她们小学、初中、高中没有参与足球运动,也仅仅是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足球。众所周知,任何运动技能,没有扎实基础、一定的年限、一定的项目文化氛围熏陶,要达到中、高水平那是相当困难的。

图4 学习足球时间分析

图5 参赛队员专项分析

图6 体育院系运动队周训练计划

足球比赛是一项综合性的同场竞技运动项目,不仅是场上队员技术水平、体能状况、战术规划、心理素质、运动员状态的综合比较,还受场下教练调度、后勤保障、场地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另一尤为重要的要素就是队员在比赛当局临场发挥时对细节的把控力。先进的技战术风格、杰出的教练,无疑是影响球队整体实力的关键因素,而团队精神正是足球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制胜因素之一,因此高校在大力促进球队竞技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必须统筹兼顾足球文化建设。而以上一切的发挥,就是在于平时的训练,没有足够长的练习时间,是难以达到以上各方面的要求。因此,许多学者[12-15]建议,对于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改革,适当增加足球教学课时,并延长足球专项教学年限。这样对于足球专业学生既具有强化技能等素质作用,又具有校园足球文化引领导向。足球特色学校在发展中也出现“区域布局和学段配比失衡,总体规划不系统[16]”,对于普通大学足球发展确实需要加强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大管理力度,才会使得校园足球发展根深叶茂。

2.6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队女子足球参赛队员专项分析

如图5所示,2016年、2017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专业组女子足球队所有参赛队伍队员中,足球专项的人员占比仅仅为40%,大部分为非足球专项运动员。这样的人员配比,充分说明安徽省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人才极度缺乏,更反映出女大学生足球群众基础极差的被动局面。

这些现象也充分说明校园足球文化氛围较差。蒋苏等(2017)[17]研究近代华东地区大学足球发展,提议加强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要借助全社会力量,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文化土壤是一个项目蓬勃、健康发展的根基。郭振等(2017)[18]学者的研究表明日本大学足球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践行体教结合,且与职业联赛紧密衔接,自然达到校园足球的顶层。那么,中国女大学生足球运动也需要这样的氛围。

2.7 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队女子足球队训练情况与分析

2.7.1 学期训练实战结果与分析

如表2所示,参赛队伍中,以学期为时间单位,进行训练实战对抗比赛次数可以看出,23.1%未进行实战比赛,进行1~2次比赛的占比为61.5%,3~4次占比为15.4%,5次以上占比为0%。

图7为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由图7可知,该电路主要包括信号放大电路以及A/D转换电路。本文选用的双通道热电堆探测器TPS2534共有4个引脚[16],分别为:测量通道(CO2)、参考通道(REF)、热电阻检测通道(TEM)和接地通道(GND)。从图7可以看出,测量通道的信号与参考通道信号从ICL7650SCBA运放的正向输入端输入,为了使放大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位于后续A/D转换电路的参考电压范围内,因此,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A设置为:

在安徽省高校中,女子足球队这样的实战比赛次数,远不及职业队零头,难以满足足球运动高强度、高频次的训练、比赛要求。

2.7.2 周训练次数结果与分析

如表3所示,各个高校为了备战,开展了训练安排,每周训练1~2次的占比不足30%,大部分训练次数在3次以上,说明参赛的大部分高校的教练员、运动员在课余付出了辛苦训练。足球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才能达到较高水平。

女子大学生足球周训练次数普遍较低。姜彦春(2018)[19]调查发现,女生每周参加3次及3次以上的人数仅为4.08%。容易形成教学开展形式化,训练水平业余化[20]。中国女子足球缺少的是普及,普及女子足球最好的地方在学校[21]。

2.7.3 周训练计划结果与分析

体育专业女子足球训练参赛各个高校在技术、力量、耐力、战术安排方面不尽相同,主要是各个球队水平差异所致;但普遍对于技术的训练安排较多,说明足球项目,技术占有较大比例,当然也说明体育专业女子大学生足球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个别球队力量训练安排较少,也是限制球队水平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在比赛中力量训练较少的球队,在远射、速度、体能方面就表现出劣势;足球运动是一项混合运动,既有百米冲刺无氧运动,也有长达几千米,甚至万米的长距离奔跑,所以除了力量因素外,耐力在该项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可以看出大部分参赛队伍在耐力训练上每周安排超过2次。

足球运动是一个团队作战项目,除了以上的身体素质要求外,还必须有较强的战术意识。所有参赛队伍中对于战术训练均也达到每周2次,只有一个参赛队伍战术训练次数高达4次,是其他队伍的2倍,结合比赛实际,这支球队是一支在参赛队伍中相对水平最高的球队,她们的整体实力较强,可见,只有达到较高水平的球队,对于战术训练要求越高,也更能体现出战术的重要性,而整体实力较弱的球队,主要精力在于技术的训练上,无法进行更多的战术演练。

2.7.4 周体能训练平均次数

近些年女子足球比赛激烈程度日趋男性化,但无论从解剖学还是从生理学、心理学方面来讲,男女足球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女子足球足球动作难度和技战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体能方面的支持。足球运动需要长时间不停地进行跑、跳等动作,对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机体能力富于挑战。就体能来说,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等方面对足球运动员发挥技战术、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以及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表4所示,安徽省参赛高校均不同程度的重视技术、力量、耐力、战术的训练,结合对球队教练、体育科室的相关领导及足球教师访问的结果来看足球队训练计划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且与球队的比赛时间相协调,也要与球队队员的实际水平相匹配,如何做到实事求是科学高效的制定足球训练计划,这就对安徽省足球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7.5 训练负荷强度情况与分析

从表5可知球队足球课程少,赛前训练次数多,当两者结合时最高强度可达1周12节足球课,然而仅靠赛前高负荷训练真的能促进球队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吗?短时间高强度的增加运动负荷必然会导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和抵触心理的产生,球队合理地把控课程次数和训练次数,结合比赛时间合理做好常态化训练负荷规划,在足球教学中教师教练学生队员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及时探讨对教学的真实反馈意见,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而且,在短期的训练中,教练员、运动员心中期望运动强度较高,希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但在训练中,往往难以达到期望值,各种原因,如学生参加其他教学、社会活动,怕出现损伤,学生运动员的营养补给无法满足高强度训练等,均是制约训练强度的障碍。

结合表1和本校这几年体育招生情况来看,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较高,但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及对体育的兴趣明显下降,以及目前足球运动在基层普及度有限,参赛队员在训练前足球基础几乎空白,如安徽省在221名足球队运动员中仅有不足10名拥有等级水平运动员,在入队前拥有较好的足球训练基础,而绝大多数女子运动员在上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足球。这也促使了高校足球工作者在面对紧迫的比赛任务时,不得不选择了足球训练和足球课程双向结合的训练模式。

足球教师在针对队员负荷监控上要善于运动心率等简易负荷强度监控,也要善于运用已有的各种先进仪器进行监控,这样保障强度训练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足球运动中,针对不同水平学生,适当降低负荷,可利用足球项目带头,用带有“生活化”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教育促进校园足球文化建设[22]。

3 结论

(1)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专业女子足球运动缺乏参与主体,普及范围小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2)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专业具有较高运动员等级水平的人员比例非常低,组队训练时间相对较短;仅有的女子足球队队员中,足球专项队员占比均值较低。

(3)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专业仅有的女子足球队训练体制不健全,常态化足球课程次数少,训练计划不能有效开展,难以达到高强度比赛要求。

(4)缺乏完善的女子足球运动员培养体系;高校球队建设缺少良好的赛事交流平台,更缺乏校园足球文化氛围,阻碍安徽省体育专业队女子足球运动发展。

猜你喜欢

足球队足球运动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快乐足球
中学生校园足球运动的有效开展模式探讨①
Top football team rises from slum 贫民窟中崛起的足球队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大山里的足球队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