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定有宝”,老调常新

2020-12-10王媛媛

环球人物 2020年23期
关键词:现代戏剧种剧团

王媛媛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梆子,是河北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自元明时期流行于燕赵地区的传统民歌俗曲,以老生和黑红净行的袍带戏为主,代表剧目有《潘杨讼》《忠烈千秋》等。

“我来问你!是万岁坐殿,还是你庞文当朝?!”

台上,佘太君怒气冲冲,声调铿锵,国丈庞文立在一侧双目微闭,意欲反驳。台下,小剧场的凳子早被坐满了,走廊上满是坐着小马扎的戏迷。这场保定老调《忠烈千秋》选段,保定人再熟悉不过了,但每个人脸上还是写着两个字——“痴迷”。

保定老调,又叫老调梆子,是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初,它是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后逐渐成为一个剧种。1958年秋,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同志观看了保定老调演出。邓小平看完称赞说:“保定有宝,老调不老。” 1960年,保定专区老调剧团晋京演出《潘杨讼》,老舍先生观演后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评价演员崔澄田饰演的潘洪是“能得一百分的潘洪”。而今,除保定外,保定老调已流传到石家庄、北京等地。

保定老调的唱法到底有什么特点?保定老调剧团团长刘金萍对记者说:“它的唱腔发音和别的剧种不一样,乡土气息特别浓重,把当地方言融了进去。比方,保定人说话是带拐弯的,老调里就有这些‘拐弯。一方面,它的唱腔很高亢,富有穿透力;一方面,它高高低低、宛宛转转,又很悠远。”

刘金萍跟《环球人物》记者讲起少年学戏的时光。1988年,她考入保定艺术学校,跟很多学员一样,睡大通铺,天不亮就去田间地头喊嗓。即便下大雪,学员们依然穿着单衣裤在院子里踢腿。 “那时条件差,可老师们特别好,都是名角,校长白玉昌,书记辛秋花,老师常法宗、周淑琴、石秀珍……那是群英荟萃的年代啊!”她说。

毕业后,刘金萍被分配到保定老调剧团,拜王贯英为师。她回忆师傅独有的唱腔:“她发音的位置不一样,音色弯转的方式也很独特,声音特别有共鸣感,是‘横嗓唱法。” 刘金萍又提起王贯英那一代老调艺术家的品格。王贯英腿不好,常常吃了止疼药上场,但从不抱怨,还常下乡演出。戏演完了,很多村民拥到后台要见王贯英。有村民拿来自家做的吃食请她吃,有村民要拉着她回家吃饭,还有的要留下她的电话,盘算着找她学戏。“她从来都是和群众打成一片。”刘金萍说。

现在,保定老调剧团依然保持下乡演出的习惯,每年要下乡演三四百场。村里条件不好,演员们带着铺盖卷过去。“现在好赖有个铺板,累了可以休息一下,以前就睡在地上。白菜豆腐炖粉条,再加点肉,下乡演出时我们就吃这样的大锅菜。”刘金萍说。当然,观众的厚爱足以让他们忘记艰苦的条件。2016年,保定老调剧团参加全国梆子声腔演出,刘金萍回忆当时的情况说:“谢场谢了7次,观众就是不让我们走啊,一直喊着‘没听够,再唱。”

保定素有“戏窝子”之名,出了不少声震全国的名角。京剧“盖派”表演艺术创始人盖叫天是保定高阳人,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是保定霸县人,还有张慧云,她是河北梆子青衣泰斗。当然,说“戏窝子”还是因为保定人真爱看戏。可现在想要唱戏的年轻人少了,刘金萍担心老调演员的断层,于是着力培养年轻演员。“让年轻演员当主演,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戏。《打金砖》《芦花荡》《挑滑车》……演出效果都非常好。担纲主角让年轻演员有了压力,也让他们体会到戏曲本身的魅力。”刘金萍说。

近两年,为保证人才不断层,剧团争取到了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对全市老调青年优秀人才进行了几个月的集中系统培训。他们也有了新的成果,創作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老调现代戏《春到龙泉庄》。“现代戏能不能被接受?”演出前,刘金萍挺忐忑。戏演完了,有观众反馈:“本来我不愿意看现代戏,但这个戏让我坐住了,坐下来我就不想走了。”刘金萍这才放了心。他们还创作排演了老调历史戏《燕赵风骨关汉卿》,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也是保定文化名人,演出后好评如潮。这两个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讲好保定故事。“有了人才,有了剧目,苦练内功,老调才能常新。”刘金萍说。

猜你喜欢

现代戏剧种剧团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戏曲化妆造型漫谈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6届年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