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
2020-12-10楼珈池
楼珈池
[摘 要] 反思是教与学的基本要素,反思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们需着力创造激起学生反思的契机,通过反思旧知、反思过程、反思例题以及课后反思来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课堂教学;反思能力;培养;探究
古往今来,人类的反思意识一直存在,“吾日三省吾身”等名言则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反思的地位与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由此可见,学生的反思能力决定并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对学生的反思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反思”已然成为数学教师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活动,通过怎样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反思?下面,笔者结合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同行分享.
通过反思旧知来培养反思能力
旧知是反思的起点. 新课学习之前,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回顾旧知,从自身的已有知识经验搜索和反思,积极主动找寻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此来猜想和反思本课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思维定向,在有效的反思中更好地习得新知.
例如,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都相等”,并抛出问题:“相反地,对应角和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这一课题与已学的哪些知识有关联呢?”这样一来,一方面通过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自然地将学生的数学思考引入到课题中去,并让学生积极反思上节课的探索历程,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思维指向学习目标,充分感受到反思的优势和效能,并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去,有利于反思意识的逐步形成.
通过反思过程来培养反思能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并非是模仿和记忆可以实现的,还需要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反思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及获得的结论等,以此来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
案例1 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 +3= .
反思1:我们已经学过整式方程的解法,那这里的分式方程是否可以转化成整式方程来解决呢?(学生易得出结论“可以”)
反思2:如何实现转化呢?(学生很快想到要基于等式的基本性质来分析,首先等式两边同时乘(x-2)即可去掉分母,之后再化简为1+3(x-2)=x-1,从而获解)
反思3:从刚才的探究中,你有什么发现?又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呢?
反思4:这种思考方式对后续的学习有何启示?
教学分析:以上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一元一次方程)着手,通过化归的思想逐步解方程,让学生在反思中前进,在前进中收获,领悟到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再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反思,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通过反思的过程,一方面从外部引导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与反思热情,另一方面又从知识内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者相得益彰,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事实也充分表明,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充分实现了高效学习,培养了反思能力.
通过反思例题来培养反思能力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節,也是知识应用的典型标志,在课堂教学中精选例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反思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不少学生认为例题教学中得到答案就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终止,事实并非如此,答案的获得在本质上仅仅是深入认识的开始. 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反思解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规律等,充分挖掘其深层次的内涵,为学生的探究铺路引航,以达到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的目的,优化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使学生建立自己的探究思路和学习方法.
案例2 三角形的全等性质与判定的复习.
如图1,已知△ABC为一个正三角形,且点E,F分别在边BC和CA上,AE与BF相交于点O,BE=CF,则∠BOE的度数是______.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想到通过“等边三角形的边和角都相等”这一条件来构造△ABE≌△BCF,再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BAE=∠FBC,则有∠BOE=∠BAE+∠FBA=∠FBC+∠FBA=∠ABC=60°,即可得出结果. 若此时就此结束本题的探究,则仅仅是浅尝辄止,无法真正体现本题的价值,故不妨就此题进行变式,引领学生进行反思和探究.
变式1:如图1,已知△ABC为一个正三角形,且点E,F分别在边BC和CA上,AE与BF相交于点O,∠BOE=60°. 证明:BE=CF.
变式2:如图2,已知△ABC为一个正三角形,且点E,F分别在边BC和CA的延长线上,EA的延长线交BF于点O,BE=CF,则∠BOE的度数是______ .
变式3:如图3,已知正方形ABCD,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AE与BF相交于点O,且有BE=CF,则AE与BF是否相等?∠BOE的度数呢?
例题教学需做好解题思路的建构和找寻到解决一类问题的通性通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上例中通过“问题引领——求解验证——反思本质——变式训练——积累经验”的探究历程,让学生大胆猜想和积极探索,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反思精神.
通过课后反思来培养反思能力
罗增儒曾说:“问题解决完,信息过程并未结束,所以教师需给教学过程安排一个必要的环节——回顾和反思. ”由此可见,反思不仅可以完善学习过程,还可以提炼后续学习所需要的信息. 而不少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中以完成为宗旨,很少对自己的错误和偏差认识进行反思,从而造成思维的批判性差和反思意识薄弱的现状.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在完成教学后,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反思,如本节课探究了哪些新的内容?我掌握得如何?所学知识的重点是什么?在学习中,使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获得哪些感受……通过一系列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内化,还能升华对学习目标的深入理解,从而收到“余音缭绕”的教学效果.
案例3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金字塔”的课后反思.
师生通过精彩的互动交流,得出所测量的垂直物体AB高度的策略:
策略1:如图4,根据太阳光的光线相互平行的特点,可由影子OD构造出相似三角形,并测量相关数据:①木杆CD的长度,②影长OD,③垂直物体AB的影长.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则有 = ,即可测量出垂直物体AB的高度.
策略2:如图5,利用标杆测量数据:①观察者的高度CD,②观察者的脚D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③旗杆底部B到标杆底部F的距离,④EF的长度,再作CG⊥AB,并构造相似三角形,即可测量出垂直物体AB的高度.
策略3:如图6,利用镜子反射的原理,线段DB表示镜子,则有△ABH∽△CDH,则有 = ,即可测量出垂直物体AB的高度.
借助显性的数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馈体悟、反思展示等活动,能掌握学生的“数学模型”获取情况. 以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回味至深的对话,引导学生从中不断反思,从而很好地积累经验,体悟学习成果,升华对知识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总之,大道至简,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同步发展各种能力,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教学对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着力创造一个激起学生反思的契机,做到精准设计、高效实施,才能使学生的反思方向更明、思路更广、方法更活、效果更佳,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