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建平:RCEP让23亿人“抱团取暖”

2020-12-10尹洁

环球人物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中日韩成员国谈判

尹洁

张建平,山西省平顺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资经济学博士。现任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西亚非洲所所长。研究员、博导。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中,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东方。

11月15日,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达成。

统计数据显示,RCEP的成员国覆盖了23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30%;成员国GDP总和超过25万亿美元(1美元约合6.6元人民币),约占世界GDP的29%。协议签署后,15个国家将遵守共同的关税、原产地规则、投资准入、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电子商务等方面内容。

“中国加入RCEP带来的益处很多。大家以后去新马泰、日韩、新西兰、澳大利亚旅游,住酒店、吃喝玩、购物花的钱就没有过去那么多了,因为RCEP成员国会大幅削减关税,降低商品成本。甚至你不用出国,在国内通过各种进口渠道,也能更容易地买到成员国的产品和享受服务。”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未来,一件羊毛衫的制作、销售流程可能是这样的:澳大利亚的羊毛免税出口到中国,在纺织厂里织成布料,再免税出口到越南、泰国,由当地的加工厂制作成衣,最后又免税出口到澳大利亚。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消费者能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成员国经济、就业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八年磨一剑

RCEP的谈判经历了漫长的8年时间,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更遥远的2008年。那一年美国爆发了祸及全球的金融风暴,整个亚洲都被波及,也间接导致中国出台了刺激经济的“4万亿计划”。

张建平有一个观点:每一轮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都有力地深化了东亚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比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中国与东盟的“10+1”领导人会议,后来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都先后和东盟签署了“10+1”的自由贸易协议。

2008年金融风暴后,东亚经济一体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提出“10+3”(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合作倡议,并发展为现在的“10+3”首脑会议;日本则提出过“10+6”(东盟十国、中日韩、澳新、印度)合作倡议,衍生出现在的东亚峰会。正是在一次次的区域合作中,东盟有了构建RCEP的想法。

“在东盟看来,自己手里已经有5个‘10+1自由贸易协定了,一对一挺繁琐的,为什么不把这些协定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型自贸区呢?”张建平说。

此外还有一个“刺激”因素,就是TPP。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这个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在2008年之后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视为美国重返亚太的工具,积极参与和推动该协议的谈判,希望达到“亚太再平衡”的目的。

2010年,当马来西亚、越南也成为TPP谈判成员时,东盟感到有被分裂的危机,于是RCEP被提上了日程。

2012年11月,RCEP谈判正式启动。它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个对话伙伴国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起初大家都比较乐观,认为在2015年底能够达成协议,然而实际过程远比想象的曲折。首先是日本,当时它更想加入的是TPP。相对于RCEP,TPP的市场开放门槛更高。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想追求更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在积极加入TPP的同时,也对RCEP提出了很高要求。比如,在日本具有优势的工业产品方面,它要求发展中国家高度开放市场,但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的农产品方面,日本却不愿开放大米、小麦等市场,目的是保护其国内农业。这就对RCEP其他谈判成员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

另一个阻碍谈判进度的因素,是15个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从人均GDP看,既有超过6万美元的新加坡,也有仅1000多美元的缅甸、柬埔寨,导致在降低关税、市场准入方面的谈判难度非常大。

因此,各国未能在2015年底达成协议。但很快,国际形势出现了变化: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退出了TPP,开始走单边路线。2017年和2018年,在特朗普政府掀起的“逆全球化”风潮中,RCEP成员仍在努力前行。

张建平认为,2019年是一个关键年份,谈判艰难地進行到第二十七轮,各国就大部分协议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2020年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再一次面临严峻考验,所有成员国都感到了巨大压力,也更倾向于抱团取暖。同时,最早控制住疫情、实现GDP正增长的中国,给各国带来了新动力,也使日本下定了加入RCEP的决心。

印度为何“退群”

从目前达成的协议看,RCEP的成果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成员国之间90%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二是实施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允许在整个RCEP范围内计算产品增加值;三是拓宽了对服务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准入;四是增加了电子商务便利化的新规则。

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发展中经济体为中心的区域贸易协定,RCEP并没有一味追求市场开放程度,而是本着以发展为核心的利益诉求,根据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形成供应链和价值链,加速商品流动、技术流动、服务流动、资本流动,最大程度实现区域经济利益平衡。

《环球人物》:RCEP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建平:首要意义是中国参与到21世纪区域贸易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而且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全球贸易规则体系正在演变,我们通过RCEP谈判,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参与了规则制定。其次是RCEP的签署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与东盟、日韩、澳新的贸易规模,这对中国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有重大意义。三是从整个亚太自贸区的角度看,RCEP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轨道,对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稳定全球经济,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环球人物》:RCEP本来是16国框架,但印度几次反复后还是决定不参与。印度为什么选择退出?

张建平:印度担心开放市场后,外国商品对其国内制造业有大的冲击。印度的制造业水平目前还比较低,有大量小商户、小作坊,会面临难以承受的竞争压力,而且印度失业率本来就高,贸易赤字也很严重。所以在RCEP谈判中,难度最大的是印度,压力最大的也是印度。

《环球人物》: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也有同样的担忧。当时我们为什么能直面挑战,最终获得了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张建平:中国当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工业化水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后,通过在自身产业体系上嫁接外资,中国在2000年左右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化程度、规模都很大。在基础设施方面,当时公路网、铁路网已经比较发达,交通运输的瓶颈基本上消除了。

印度的基建速度却特别慢。它的法律规定,必须90%以上的农民签字,政府才能征地,但印度人做事效率又不高,喜欢辩论,辩论完了就没结果了,导致事情久拖不决。同样的原因使得印度的工业发展也很缓慢,莫迪提出的“印度制造”一直搞不起来。

2019年,印度人均GDP约2100美元,与越南、柬埔寨、老挝属一个梯队。现在只能说印度是个潜在的市场,要真正成为有实际需求的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被地缘政治影响,也影响地缘政治

《环球人物》:在RCEP成员国中,日本一直积极说服印度加入,在印度退出后,还要求保留让其随时加入的条件,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张建平: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政治因素的影响。日本的经济规模虽然是世界第三,但论综合实力,尤其是政治影响力,只能算二流国家。为了避免过度依赖中国市场,日本积极拉拢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加上美国近年来推动“印太战略”,日本一直积极配合,所以更希望将印度留在RCEP中。

《环球人物》:RCEP的签署对于推进中日韩自贸区有帮助吗?

张建平:有很大帮助。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其实早于RCEP谈判,但因为中日韩之间的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安全问题,尤其是中日、日韩这两个双边关系的疙疙瘩瘩很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自贸协定。

RCEP的签署,给今后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中日韩可以再谈一个标准更高、更有创新性的自贸协定,我觉得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环球人物》:东盟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RCEP的签署会让双方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合作?

张建平:未来双方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产业链的联系都會更加紧密。现在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到东盟设厂,不仅覆盖服装、电子、机械等传统投资项目,连钢铁、化工企业也在积极地去东盟投资。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中国有14亿人口,东盟有6亿多,都是比较年轻的、成长中的市场,RCEP会使这两个市场的分工更细、效率更高、供应链成本更低。

《环球人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RCEP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建平:这两个国家人口少、发展水平高,人均GDP都在4万—5万美元,经济以矿业、农业、服务业为主,工业非常少。澳大利亚几乎没有汽车产业,主要靠从发展中国家进口。

此外,澳新本身也是推崇自由贸易的国家,随着亚太经济合作的深入,它们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依赖性在提升,经济互补性也在增强,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显而易见。所以在RCEP谈判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积极分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RCEP的签署是多边主义的胜利。

猜你喜欢

中日韩成员国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中日韩贸易数据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什么是IMF份额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