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探究机会 助推学习深入

2020-12-10周宣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深入学习素养

周宣

摘  要:探究性学习不只是形式的变革,更是孩子们数学学习本质的蜕变。它是一种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的嬗变。所以,在学习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得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学习探究提供舞台,为他们学习探究提供机会等,从而让他们在兴趣满满中快乐实践,积极辨析,大胆思考,使得整个学习活动有效推进,也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探究;数学;学习;深入;素养

在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科学地驾驭一切有效的方法策略等,引领孩子们去实践、合作、质疑与反思,从而达成主动性学习的夙愿实现,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更具活力,充满激情,更洋溢着无穷的灵性。在此,笔者结合“方程的意义认识”部分教学片段,简略地谈谈创设适合的探究机会,对学生更精准地理解方程构造,更科学地理解和领悟方程的本质等,最终实现学习的稳步推进,实现他们数学素养的有序积淀。

一、以趣导入,引发探究

师:时间如流水啊!一眨眼,我們都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不过啊!像这样的现象或者活动,你还记得吗?

投影显示: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在玩跷跷板,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在用天平称东西,闯关活动中的智过平衡木,等等。

生:跷跷板很好玩的,小朋友重的那端会压下来,轻的那端就会翘起来的。

生:是这样的!重的会下垂,轻的会上翘。

生:如果两个小朋友一样重,这个跷跷板就和天平称东西一样的,既不会上翘,也不会下垂的。

生:是的!这样的情形就能保持水平,跷跷板就变成了一个平衡木。

生:对的!智闯平衡木游戏就是要做到平衡木两边重量必须是相等的,这样闯关者就能顺利通过,才能进入下一关的。

……

师:分析了这么多的游戏现象,那你们有没有进行一个新的思考和归纳呢?这些现象中是不是隐藏着什么呢?思考一番,也可以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活动,分析思考上述介绍的现象。

……

师:请看下面的跷跷板活动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A边是一个幼儿园老师,她有51千克,而B边只有一个小朋友,她只有18千克,被高高地翘起了。

师:那你有办法让跷跷板变成平衡木状吗?

生:可以的,在B边再上去2个小朋友,要使他们的体重和是33千克。

师:怎么回事啊?必须是33千克吗?

生:是的,只有小朋友的重量和是51千克时,两边才相等,才能构成平衡木状的。

师:看来,这个活动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存在啊!想不想知道这个知识啊?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种平衡的、神奇的数学世界吧!

……

以回忆为切入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好记忆,更能助推他们对游戏本质的探究,从而助力学习反思的深入,促进数学学习不断迈向纵深。案例中,教师以幼儿园中常见的跷跷板游戏为切入点,一边让学生在观察画面中体味跷跷板,一边引导他们去探寻具有类似规律的现象或活动。同时,还能诱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过的天平、平衡木等现象,从而感知方程、感悟等式等几类丰厚的素材,形成较为有益的学习表象等。

当然,这样的学习探究体验活动,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分析、思考等,使得观察、反思、推理等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活动,从而助力平衡问题的探究,为学生研究平衡、把脉相等、理解等式等提供智力支持、思维保障和数学思想支撑。

二、以探促思,助力深究

师:前面的发现很有见地,但是如何用数学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发现呢,揭露其中的奥秘呢?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议一议,并试着写一写。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用数学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生:可以写成51=18+(  )的形式。

……

师: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跷跷板两边的重量都是51千克时,它就是平衡的。

生:表示两边相等了。

师:真不错!这样的式子多吗?写出几个,并想着给它们起个名字。

(学生各自写出心目中的式子,并思考这类式子的名称)

生:10=8+2,100=50+50,等等。

生:a+b=c,a+b=b+a,等等。

生:3x+8=50。

生:s=a×b。

……

生:这些都是方程。

生:这些都是一个等式。

……

师:噢!那你知道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吗?

(学生一听问题,显得很茫然,不知所措)

生:应该都叫作等式,因为它们都表示两边相等的。

生:是等式,是因为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最明显的是有个等于号。

……

师:大家的研究很了不起,你们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且是和许多数学家的研究成果一致的,像这样用等于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那你见过不等式吗?

生:见过,1+4>3,a+b>c,等等。

生:我明白了,等式是用等于号连接两边的,而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就是不等式了。

师:你的总结很有水平!那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呢?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思考。

投影呈现:11+23=34,○×8=40,60=20+40,1+3+5,3×8>20,x+12<100,x+8=10,x+x=2x,△+89=120,等等。

……

生:1+3+5也是等式。

生:不对呀!它有等于号吗?

生:是啊!没有等于号的永远不会是等式的。

……

领悟等式的意义,掌握等式的规律等,是孩子们学习和理解方程意义的根本知识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实等式与不等式的学习引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更科学地解读等式的内涵。案例中,教师就是利用学生举例、合作辨析等契机,让学生在辨析中领悟等式的要义,在交流分享中实现思维碰撞,从中获得根深的感悟,从而生成更理性的思考,最终让整个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流淌着人性的光泽。

三、质疑思辨,领悟概念

师:这阶段大家的学习很积极,也很有成效。我们知道了11+23=34,○×8=40,60=20+40,x+8=10,x+x=2x,△+89=120等都是等式,但是它们是不是就是一样的呢?

生:我认为11+23=34,60=20+40是不一样的,它们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加法算式。

生:像○×8=40,△+89=120也是另类的,是一个几何图案在里面了,不伦不类的。

生:我不这样认为,○×8=40,△+89=120和x+8=10是一样的,我们都可以知道这些符号或字母的大小的。

生:你的想法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那么x+x=2x和11+23=34,60=20+40反而是一样的,只表示等式,却难以确定其中x的大小的。

……

师:很有道理!像a+b=c,x+x=2x,11+23=34,60=20+40等都是等式,但是其中有字母的或符号的,它们都与○×8=40,△+89=120和x+8=10等中的字母或符号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一个个的未知数,所以数学家们又给它们一个新的名字——方程。推想一下,什么样的式子才是方程呢?

生:有字母或符号的等式。

生:你的回答是不对的!应该是有未知数的式子,才是方程。

生:你的回答也是错误的,应该是有未知数的等式,才叫作方程。

……

生:我明白了,方程必须是等式,还应该有未知数。

……

师:大家的辩论愈来愈接近真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叫作方程。轻结合这个理解,尝试写一组方程,看谁写的最正确?

(学生自主活动,努力写出不同的方程出来)

……

师:仔细分析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想一想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投影呈现:①a2=a×a;②x+14>75;③S=(a+b)×h÷2;④3x+30=300;⑤3÷○=25;⑥y+30=300;⑦18<100-78;⑧△×8=1000。

生:①③④⑤⑥⑧等都是等式,因为有等于号的。

生:它们也全是方程。

生:不对!③是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等式,没有未知数的,它不是方程。

生:①也不是方程,因为它是一种式子的不同写法,而且也没有未知数的。

生:我感觉⑤和⑧也不太像,它没有未知数x的。

生:你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未知数不一定非得用x来表示,任何一种符号都可以的,任何一个字母都行的。

……

师:是啊!研究方程我们到底该抓住什么呢?

生:还是刚才研究的两点,一是等式,二是未知数。

……

在“方程的意义”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得善于利用学生之间的学习质疑、学习困惑解答等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质疑、猜想、推理等活动,从而实现学习的顺利升级。案例中,教师紧紧围绕学生对“等式”的認识,以及方程的解读。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式子,体悟等式、非等式的存在,进而在辨析中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本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着写一写、议一议、辨一辨等活动,并在活动中感悟等式的内在属性,从而在比较中感悟方程的存在,在思辨中明晰方程的意义,最终让整个学习活动更加灵动,也达成事半功倍之奇效,更让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发展有一个厚实的机会。

总之,在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谋划一切有效缓解,保证教学时效性的最优化。那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哪里?它不取决于教师的精彩表演,也不取决于技术的精湛,而是体现在学生是否参与知识形成探究活动之中,是否对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倍加投入等。同时,也有效地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个性化思维的介入等诸多要素上。

猜你喜欢

深入学习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