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的幼儿园表演游戏的路径探析
2020-12-10董玲玲
董玲玲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儿童在体验、模仿和创造中获得满足和快乐。我们发现,表演游戏在幼儿园中以“歌舞表演、故事表演、童话剧表演”形式存在的仍比比皆是:“功利化”追求扭曲了表演游戏的本质;教师对儿童表演游戏的指导过分强调“语言和动作”,对儿童表演效果的评价强调“逼真和形象”;儿童表演区设置呆板,受空间限制儿童无法大胆想象,制约了儿童的表演情趣;表演游戏主题单调,组织形式单一;等等。基于此,我们开始思考:什么样的表演环境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如何组织才能让“儿童本位”的理念真正融入表演游戏?我园组织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现状进行研讨,遵循儿童需求,确立了“体验与创编——儿童本位的表演游戏实践研究”,探寻回归儿童立场的表演游戏操作路径,倡导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的基础上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其表达、表现、创造等综合素质。
一、更新教师儿童观,提升专业理念
教师作为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者,应颠覆成人主导的传统观念,重塑儿童观,相信儿童对待事物有自我判断的能力,支持鼓励幼儿表现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表演游戏的重心是游戏,教师要重视表演游戏活动过程,让幼儿选择、创编“脚本”进行表演并享受整个过程。幼儿教师要勇于向儿童学习,这是认识儿童的基本起点,愿意向童心靠近,这是能够保持正确儿童观的重要途径。
二、改善表演游戏环境,完善表演游戏条件
1.保证游戏时间,增加表演游戏的频率
教师要尽量给予幼儿充足的表演游戏时间,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表演带来的快乐。我园将表演游戏内容有机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零散的时间让幼儿能充分运用肢体和声音来感受、想象和表达。如早操进场、离场渗透了“走一走”“小火车过山洞”等动作控制游戏;早操放松环节穿插了动物模仿游戏;离园环节安排了“动物音乐团”“水果蹲”“传递恐龙蛋”等表演游戏。这些碎片化的表演游戏强化了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其充分享受自由表演的乐趣。另外,每学期每班会开展系列主题表演游戏,这些主题或来自优秀绘本故事,或来自神话传说、经典故事,来自儿童生活场景,如大班幼儿在进行“我要毕业了”主题活动中,面对即将离别的场景,创编了“老师,我不想走”的情景剧表演。教师全程鼓励幼儿自主安排角色、自主布置场景、自主完成表演,关注了幼儿的体验、想象、创编、表达与表现等能力的发展。
2.拓宽游戏空间,提供自由表演的舞台
我园充分开发资源,创造条件,满足幼儿表演需求,除了各班的表演区、走廊的公共游戏区,还重新改造了连廊、专用表演游戏室。根据户外生态式环境特点升级改造了户外表演游戏坊,提供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表演游戏区域。小班表演区凸显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和温馨的家庭氛围,提供的角色道具特征明显,幼儿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激发了表演欲望。中大班表演区更加开放,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布置场景的材料、加工道具的材料、已有道具和图书等),支持幼儿自行设计和布置主题场景。
3.丰富游戏形式,贴近儿童发展的水平
教师根据幼儿需求及操作特点设置多种表演游戏形式,如自由模仿、情景剧、皮影、手偶、木偶等。在不同的年龄段,表演形式侧重点不同。小班侧重自由模仿(各类动物、自然物特征)、手偶表演、简单的情景剧;中班侧重情景剧表演(模仿和再现生活及故事角色、情节)、简单的皮影表演;大班侧重情景表演(创编故事、提炼生活场景等)、皮影表演、木偶表演。其中情景剧综合了韵律、生活体验、舞蹈、对白等元素,以促进幼儿语言、肢体动作、想象、创造力、情感的发展。
4.参与道具准备,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道具是表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游戏材料,它能吸引、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愿望和兴趣,对表演效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表演游戏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表演时需要准备哪些道具,如何制作道具?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困难?哪些道具可以独立完成?哪些可以合作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引导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儿童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性,体会到“自己就是活动的主人”。如大班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前,讨论布置场景,有的孩子提出,幼儿园有个小土坡正好可以作为山,草地上柳枝搭建的小凉棚可以布置为“盘丝洞”;在探讨需要哪些道具时,有的孩子说,需要金箍棒,有的孩子说,需要孙悟空的头饰,还有的孩子说,需要提供不同的女装,有些道具教师也没想到,但孩子想出来后确实增强了表演效果。接下来,在教师的倡议下,大班幼儿自行分组准备,小组1设计各种表演形式的舞台背景,选择不同材料动手剪剪画画,布置背景;小组2制作表演人物的道具,有提供家里现成的西游记人物面具和金箍棒的,也有拿废旧材料进行自制的;小组3对故事情节进行选择和改编,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记忆台词。生动丰富的舞台背景和道具,凝聚了儿童的智慧与创造,灵活有趣的表演人物表现了儿童对角色的理解与喜爱。
三、筛选表演游戏内容,鼓励幼儿自我创意
选择内容是表演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響儿童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发现儿童喜欢的经典故事、绘本故事、童话剧与成人推荐的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师鼓励儿童自己收集表演素材,故事、动画片、电影都可以成为表演游戏的剧本,并由集体投票来选定每学期将要表演的游戏主题。小班儿童因年龄较小,通常由教师为儿童提供两到三个主题,先调查他们的喜爱程度,再决定表演内容。
四、跟踪儿童发展,适时介入专业支持
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教师倡导开展“儿童本位”表演游戏课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表演内容,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场景和道具,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情景。同时,根据儿童的需要给予适当指导,推动儿童的表演水平,是教师在儿童表演游戏中的重要职责。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儿童表演水平的高低与其对表演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很重要的关系。儿童如果缺乏相关的已有经验,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及角色心理把握也很难到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要支持孩子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经验水平,引导其在现实情境中进行体验,只有真正理解了故事内容和角色心理,他们才能在表演中获得自信。如表演“七只瞎老鼠”时,教师观察到儿童对“瞎”的概念是模糊的,于是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让他们蒙上眼睛体验“瞎”的感觉,通过摸索、猜测物品的名称,孩子们对“瞎”有了感性的认识,自然而然丰富了表演时的艺术表达方式。
2.基于充分观察适时介入
表演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日常交流、家庭调查等方式观察儿童表演兴趣,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供较为合适的表演素材供儿童选择。表演过程中,要树立“游戏性”先于“表演性”的指导理念,侧重在表演体验上,而非表演技能上。儿童表演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水平,观察儿童参与表演游戏的情绪、态度等相关表现,给予不同的支持策略,推动表演游戏顺利进行。小班儿童因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等特征,对角色的选择、理解等明显不如中大班儿童,教师应给予更为详细而具体的指导,对中大班儿童教师应学会逐步放手,引導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凸显“儿童本位”的有效评价
《指南》指出,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不同于别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儿童独特的表演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给予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评价去评判儿童。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儿童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关键经验的提升方面,侧重于儿童自身的纵深水平发展。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儿童自由表达观点,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更多是倾听和适时点拨、引导,而非强硬的指挥和安排。另外,教师要善于捕捉儿童在表演过程中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影响和促进其他儿童的共同提高和发展。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一种灵活、开放、自然、有趣的游戏,也是一种凸显“儿童本位”的教育形式。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突出主体、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的表演游戏将更受幼教工作者重视,表演游戏将与幼儿园课程自然融入,真正实现儿童在幼儿园课程中伸展游戏天性,享受快乐童年的课程目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专项“体验与创编——回归‘儿童本位的幼儿园表演游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Z-c/2018/24)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