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初探

2020-12-10管苏

公关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途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管苏

摘要: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更是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托。本文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初步研究,提出相关的途径方法,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一代学生,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各种信息和文化的碰撞与冲击,同时,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受到多样的社会观念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强调部署,明确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文化是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源泉,具有独特的生命活力和民族特性。传统文化教育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培养品学兼具的高等人才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统一,前者的目标在于君子的养成,即培养秀外慧中,至善至美的人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从一定程度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密不可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伟大发展历程中素养和道德意识形态的变迁,是中华民族能够健康发展和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也是思政教育与我国国情系统结合的重要体现。同时,思政教育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树立学生“四个自信”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院校育人基础,始终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传统文化离开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失去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及挑战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影响其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主要障碍之一,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均有体现。一是社会团体影响力不够,而且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交流融合困难。对于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一直处于放任状态,许多优秀文化已被很多人淡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优秀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播。其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传统文化部分的的缺失。二是学校课程设置上鲜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对此类基础知识涉及较少,高校的相关课程也多以选修课为主,难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很难做到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解读。三是应试教育让学校教育更侧重于学生成绩,而传统文化在考试中涉及较少,学校常常会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四是传统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思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线辅导员自身的素质,而在一线辅导员培训中,传统文化教育涉及极少,因此从源头上,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匮乏。

2.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各种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交融,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极易在青少年群中出现以“洋”为美的氛围,甚至会忽略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变得更喜欢简单直接,追求新鲜的事物,向往自由,思想更加开放,加上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经济条件的提高,表达爱意的方式更倾向于一些新奇的东西,而西方文化的新兴,迎合了青少年的需要,更受他们青睐,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反而被认为是“迷信”和“糟粕”。

3.全媒体网络的影响

当代社会,手机、网络、电视、电脑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途径,而中国传统文化常用的书本、报刊等传播方式已逐渐被人们忽略和淘汰,传播途径的变革大大制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新媒体、互联网也改变着学生的价值观,实体书店门可罗雀、报业市场低迷萎缩、期刊杂志销量下滑、戏曲传承堪忧、传统艺术遗产濒临失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1.课程融合,全面发展

课堂是高校传播思想文化的主阵地,亦是高校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抓手。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作用,将中国優秀传统文化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设计上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使课堂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将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传授给学生。高校应制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育制度。帮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深刻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成长成オ。

2.加强培训,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能力培训,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提升教师团队能力。高校可通过引进优秀思政专业人才、辅导员等进行思政教育,组建一支专业素质水平一流、思政素质过硬的“主力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政教育老师应同时注重言传身教、施教于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师德感召学生,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也对思政老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高校之间也应加强教师间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与交流,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提升引导学生们更好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也不能仅仅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努力实现专业教师也可传播思政教育的能力。

3.借助媒体,加速传播

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传播的快速高效也日益凸显,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滲透到全社会各个角落,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应与其脱轨。高校更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思政教育空间,通过构建思政网页平台,定期推送各种传统思想,结合不同种类形式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以文章、小视频、活动等形式,展现传统文化风采。此外,强化“学习强国”等平台思想内容在学校传播,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党和国家新政策、新方针,国家领导人的新论述、新思想。为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更权威、便捷的信息宝库。

4.寓教于乐,实践结合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里,也蕴含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中,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身,还应走出课堂,走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方法达到传播目的,如观看传统文化题材的教育影片、参观特色展览、参加传统文化竞赛等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加强学生社团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能力。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增强文化渗透,比如汉服社、弟子规协会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团,能够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深刻领会优秀品质,培养家国情怀,反哺到无限的为社会服务中去。

四、结语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是中国民族历代传承的精神财富。深度挖掘其内涵,将其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時代赋予高校的应有作为。高校通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拓宽育人渠道,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素养,完善思政教育架构体系,可以实现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更充分的融合在一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一代学生,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志平.新媒体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传播与版权,2017(7):127-128.

[3]房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彰显 “ 中国特色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J].高教学刊,2019(7):169-171,174.

[4]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2.

[5]李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论坛,2018(7).

[6]许静波,王春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85-87.

[7]张峰铭.新形势下习近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8]郭珍磊,尹晓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3(06):109-112.

猜你喜欢

途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