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实效研究
2020-12-10单曼曼
单曼曼
摘要:由挫折教育缺失带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当下高校的共性问题。文章基于“00后”在校大学生受挫情绪的外在表现,认为大学生个体自我调适因素、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因素、社会适应教育的体制因素是产生大学生受挫突发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提出了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挫折教育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挫折教育 机制创新 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需要,创建人为困境,让其遭受挫折,激发其潜能,从而掌握解决挫折的能力,形成坚强意志的一种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是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下的产物,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大批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盛行。本文以产教融合为契机,以实训基地为抓手,在学校课堂讲授与企业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提高学生抗压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00后”在校大学生受挫情绪的外在表现
1.家庭依赖性强造成的环境适应性差
目前,在校大学生以95后、00后为主要群体,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社会稳定、国家富足、科技发达的年代,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及隔代抚养、呵护宠爱的环境下成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反映,过分依赖家人、自理能力低、适应性差是他们的真实表现。进入大学后,表现突出的问题就是适应性问题。近些年来,大学生适应性差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如西安某高校大一新生流鼻血,深夜给母亲打电话;重庆某高校大一新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办理休学手续……依赖性强、适应性差是“0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2.抗压减压能力弱极易引发突发事件
挫折是指人们进行某项活动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时,产生的低落、沮丧、郁闷等消极情绪反应。不可否认,挫折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面临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人际交往、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抵抗挫折能力的弱化。大学生因受挫而酿成悲剧的例子鲜活地摆在我们面前,2017年四川某高校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因就业受挫,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2018年山东某高校一名大三学生坠楼身亡,疑似情感受挫……当前在校大学生普遍不能理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生存状态,经历小小挫折往往就轻言放弃,就自我否定。
3.偏激易怒情绪伴随着教育逆反心理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和网红词汇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如果没有真正走近或走进学生的生活中,都听不懂学生说的是什么,还可能会被一些人说“你out了”。比如“佛系”“巨婴”“积极废人”等网络词汇,“你要控制你寄几”、“我控制不住我寄几”等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语。流行语是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我控制不住我寄几”流行语的出现及盛行侧面反映了当代青年易冲动、易感情用事的性格特征。尤其在学生受挫时,怒气上升到顶点,一触即发,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男生之间多直接攻击,大打出手,女生之间则多间接攻击,言语诋毁。
二、“00后”在校大学生受挫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个体自我调适因素
大学生产生挫折感的个人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行为目标因素等。有些学生在高中时期是班里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优秀的人比比皆是,优越感的下降、心理上的不平衡性触发挫折情绪的产生;有些学生纠结于自身的某些生理缺陷,由此引发自卑、焦虑、受挫情绪。行为目标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预定目标值与现实结果的差距,如在学习、就业方面达不到预期值,失落感、挫败感油然而生。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而自身本领又不够过硬的情况,“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就业碰壁现象屡见不鲜。
2.原生家庭的教育环境因素
“原生家庭”是2019年上半年的一个流行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早期“原生家庭”的一些行为,如过度关心溺爱孩子,默许纵容所犯下的错误等,在某种程度上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的塑造产生不好影响。如包办一切的家庭,学生從小没有经受过风吹日晒,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当独自面对生活时,遇到一点点小事情就承受不了;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如果家庭教育有失偏颇,他们会更容易产生消极负面心理,在遇到困难时受挫能力也会相对较低;有些家庭给学生施以高压,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卸任于孩子身上等。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3.社会适应教育的体制因素
新时代大学生以00后为主要群体,他们生活在社会稳定、国家繁荣昌盛的年代。挫折环境的缺乏,艰苦环境磨炼的缺失,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情感上遇到问题时,就表露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悲壮。其次,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多样繁荣,沟通交流畅通无阻的时代,开放、共享、互通是这个时代的特征,通过手机、电脑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外界发生的事情,同时也正是“人机”的亲密接触,使得一些大学生不愿、不善与外界沟通交流,难以很好融入班级。同时,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理论储备丰厚,工作经验丰富、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择业时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和挑战,难免产生就业受挫、专业水平不被认可等现象。
三、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挫折教育机制
1.以“立德树人”为原则,强化自尊自信人格教育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引入积极情绪,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的人格特征。艾默生说“相信自己,便会攻无不克”。根据积极情绪拓展-塑造理论,快乐、好奇、满足等正向的情绪在短时间内能提高多巴胺水平,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并增强行动的倾向性,进而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行为习惯。中止消极情绪,使个体很快从负面消极情绪和压力中恢复过来也是积极情绪所具有的功能。辅导员是唯一一个迎学生进校园,又亲手送他们离开校园的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与鼓励,培养他们自尊自信的人格,引导他们正确认知和面对挫折。
2.以“人文关怀”为抓手,营造挫折教育良好环境氛围
高校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挫折应对中心、心理宣泄所、心理咨询室等必要场所;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他们排解负面情绪,消除挫折感;再者,加大挫折教育的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举办挫折教育方面的讲座、座谈会、交流会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采用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选树宣传战胜挫折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受挫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开设“挫折教育”宣传月,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创设挫折情境,开展挫折情境训练等。
3.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打造挫折教育实践战场
当前,在校大学生遇到小小挫折就轻言放弃,是因为他们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炼、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以产教融合为契机,以实训基地为抓手,坚持学校课堂讲授与企业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学生抗压能力,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首先,在产教基地内,学生深入一线从事产品生产,外在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心智起到了磨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内心承受能力;其次,当前在校大学生面临的挫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业、就业等方面。在产教基地内,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就业而产生挫折情绪;最后,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范围,将挫折教育贯穿到产教基地内,加强产教基地内挫折应对中心、心理咨询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师傅的作用,定期不定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挫折教育。
4.以“家校联动”为保证,提高挫折教育的家庭影响力
新时代大学生抗挫能力弱与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家庭是个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于个人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和谐、有爱的家庭环境有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质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冷漠、消极的家庭环境则会使他们情感长期受到压抑,极易形成孤独、冷漠、偏执的性格,当他们进入大学,需要独自处理面临种种问题时,这种性格特质使得他们与环境格格不入,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会产生抑郁,轻生等倾向。
有效提高大学生抗挫能力需要家长的配合。首先,家长应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宽严结合,培养孩子端正的生活态度,提高挫折教育的家庭影响力;其次,高校应建立合理完善的家校联动机制。如,建立学生家长群,在学生家长群中向家长传达挫折教育的相关内容等,引导家长重视对孩子应挫能力的重视。
本课题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点立项研究课题“适应长三角一体化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JSJG021)
鹽城工学院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20年课题“机制创新: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实效性研究”(项目批准号:SZ202014)
2019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大学生责任感的心理机制及其培养研究”(项目批准号:19ZYD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大大告诉青年的十句话[N].人民日报,2015-06-19.
[2] (美)阿瑟·S.雷伯(Authur S.Reber)著;李伯黍等译.心理学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