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2020-12-10解丽君韩亦菲王宇翔

公关世界 2020年22期
关键词:自觉自信优秀传统文化

解丽君 韩亦菲 王宇翔

摘要: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以民为本、和合与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涵。在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文化传播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人类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是加强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自信 自觉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关乎着国运兴衰、国家文化安全,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问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着本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追求,是代表中华民族自身独特的精神标识。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是在1997年,费孝通先生源于对文化转型问题的思考提出的。表达了在当时背景下,思想理论界对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反应,也体现了由于全球文化的交流而引起的人类迫切要求,“人类发展到现在已开始要知道我们各民族的文化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

“文化自觉”其深层之意是探究自身文化的起源,懂得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可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与侵蚀,由于自身吸收能力不尽相同,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只有不断更新才会保持活力,文化发展的出路在于激发文化的创造性。文化自觉的根基是文化创造性,文化创造性是文化自觉的核心。文化创造性的实现基础在于重返自身与自身文化的起源。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精神,这就深入探究自身文明起源,理解其核心内涵,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在不同文化交流中奠定自身文化地位,以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中国语境下,文化自觉就是对中华文化内涵、历史、优缺点及发展方向的认知了解,能够深刻剖析、客观评价且有自知之明,既不“盲目自大”也不“盲目自卑”。做到文化自觉,就要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中找到并确立自身地位,兼收并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中华文化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源于自身的自信、有底气,面对外来文化侵袭能够从容淡定、不卑不亢,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础。

文化自信指的是,“文化主体通过比照和权衡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历史与现实,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及其价值的深度认同。” 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就是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内涵与标识的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现实价值以及未来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和坚定的信仰。

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存在、独善其身,而文化也越来越凸显其核心作用。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面对外来文化,不惧怕、不排斥,合理吸收借鉴,批判地吸收与创新。文化发展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建立真正自信。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的重要地位作用不可替代,中国声音、中国和平发展不可阻挡,加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意义。

文化自信既是指导思想,也是行动指南,它体现着民族国家的精神内涵和发展的深层次动力。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地位非常重要。十九大将“四个自信”写进党章,就是凸显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自觉与自信的根基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先进文化之林数千年,并且充满着坚定的自信,这源于其基本精神内涵:

“天人合一”寻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能分割。人类要在尊重自然、遵循把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规范自己的实践行为。当下“天人合一”思想对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在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们一方面要相信科学和人类理性的力量,另一方面又要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民本”精神,是对人民群众价值、力量的充分肯定。优秀传统文化极富人文精神,以民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所谓民本,就是指民众与君主的关系犹如根与树的关系……国家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才能稳定,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百姓的拥护才能巩固。” 当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理论指导下,对“以民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千年农耕文明赋予华夏民族“知足、宽容、忍让”等美好的品质,也孕育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其内在蕴意为自信、自立、自尊。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更需“自强不息”精神的引领,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和合”为和谐,“中”为“中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直接体现就是“和谐共生”,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以民为本所体现的人本精神,最终之意都要归为“和谐”境界。“和谐”才是万物的生存基础,“中庸”是传统文化提倡的待人之道,把握分寸,不走極端,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和合与中”的精神,对于今天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滋养。它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民众的思想与行为方式,所展现生命力和凝聚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蕴支撑。

三、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阻力与挑战。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核心的、重要的力量源泉,坚定文化自觉自信,就要深入认知、理解、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化主体。

猜你喜欢

自觉自信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浅谈认同危机语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觉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
公众道德自觉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