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断关心”类幼儿攻击性调查探究

2020-12-10徐兴国梁亚男杨淑芬

科教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攻击性小班关心

徐兴国 梁亚男 杨淑芬 徐 杰

(扬州职业大学师范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随着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渐渐出现了这样一类幼儿群体:幼儿的爸爸妈妈平时不和孩子住在一起,每到周末爸爸妈妈就把孩子接来和自己住两天,星期天下午再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那里。这类幼儿,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关心集中体现在星期六和星期日,星期一到星期五则缺乏父母的关心。这类幼儿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对幼儿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我们通过对他们攻击性的观察研究,以期发现他们一些具有共性的性格特征,对于部分不利因素加以矫正和改善,从而帮助这类孩子健康成长。

1 相关概念

(1)周末父母:父母双职,因工作繁忙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或者全托,只有到周末才把孩子接回家一起生活或带其出去玩的父母。这里称这类孩子为“周末父母”类幼儿或“间断关心” 类幼儿。

(2)攻击类行为:攻击性是一种导致人和动物身体或情感受伤害的行为,或者是导致财物损坏或毁灭的行为。它可能是言语上的也可能是身体上的,拍、抓、掐、踢、吐、咬、威胁、侵略、羞辱、闲话、攻击、辱骂、欺负、毁坏和破坏都是攻击类行为的例子。

2 对园中“周末父母”类幼儿攻击类行为的调查

本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法,时间选定为在2020 年1 月1 日元旦节前的一周:2019 年12 月23 日至2019 年12 月27 日。对象为扬州市X 幼儿园部分大、中、小班的幼儿。因为这周幼儿园活动较多,便于观察和数据的统计。调查如下:

(1)一天中 “间断关心”类与非“间断关心”类幼儿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数量的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 年12 月23 日星期一。

从表1 中我们发现:在一天中,“间断关心”类幼儿具有攻击类行为的幼儿占多数,有4~7 个幼儿具有攻击性行为,非“间断关心”类有1~7 个幼儿具有攻击性行为,就总人数而言:与非“间断关心”类幼儿相比,“间断关心”类幼儿具有攻击类行为的幼儿数量明显多于非“间断关心”类幼儿,从表1 中可以看出“间断关心”类与“非间断关心”类幼儿具有攻击类行为幼儿数量的差距,其中大班的差距最明显,中班次之,小班较不明显。总体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惯性的积累,“周末父母”类幼儿更趋向于具有攻击类行为且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也日渐突出。

从表1 中我们还发现发现“间断关心”类与非“间断关心” 类幼儿有无攻击类表现的比值发现,“间断关心”类幼儿的比值(第四竖栏)远大于非“间断关心”类幼儿的比值(第七竖栏),由此可以推测幼儿的攻击类发生频率与“间断关心”的环境成正相关。

(2)一周中 “间断关心”类幼儿出现攻击类行为次数的调查。对上述幼儿园的部分班级进行一周中“间断关心”类幼儿出现攻击类行为次数的调查统计分析如图1~3。

从图1 中可以发现:大班“周末父母”类幼儿大体上都呈现出周一和周二攻击类行为较多:出现4~12 次,周三到周五攻击类行为逐渐减少,出现0~4 次,通过对图1、2、3 的分析和比较,就整体而言都是星期一较多,星期五较少,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分析其中的原因:“间断关心”类的幼儿期待周末父母的到来而表现出来的喜悦,通过表现好来获得爸妈的认可。再对比可以发现 “间断关心” 类幼儿攻击类行为出现的次数和趋势,其中大班减少明显,中班次之,小班较为不明显。这是因为间断关心对小班影响较小,但随着时间效应的积累,中班、大班的趋势就非常明显了。这种攻击性的周期变化与“间断关心”类父母的关心时间周期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测这类幼儿的周期情绪波动及攻击类行为与“间断关心” 的环境成正相关。

表1

图1 大班“间断关心”类幼儿一周内攻击类行为的统计情况

图2 中班“间断关心”类幼儿一周内攻击类行为的统计情况

图3 小班“间断关心”类幼儿一周内攻击类行为的统计情况

3 原因分析

3.1 情感因素

通过观察,“间断关心”类幼儿的攻击类行为源于情感的间接价值。这种情感的不同于留守儿童,对应留守儿童,留守幼儿长时间的不能直接与父母接触,这种长时间的环境因素影响已经让幼儿具有相对稳定的情绪认同。“间断关心”类幼儿也不同于每天都能接触父母的幼儿,他们的情绪往往随着间断关心的周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与波动,这种波动在外在环境的刺激下会对幼儿产生较为敏感的反应。例如,当她观察到周一到周末都能得到父母关心和爱护的幼儿时,对比自己只有在周末才有,为表达心中的不满与嫉妒,在认知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就采用攻击类行为以示心中情绪,从而获得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3.2 环境因素

很多幼儿的攻击类行为除先天气质类型外,大都源于周围的环境。在电视剧《周末父母》中,多多的父母是高材生却忙于工作,对多多不闻不顾,有一天,多多的爸爸才发现多多的外婆给自己孩子看的书都是成年人的杂志。在现实中,这恐怕是“间断关心”类幼儿的普遍生活现象,家长不在身边无法了解和制止,祖辈教育又不懂得控制时间和挑选,更有甚者接触歪曲的认知观和价值观,认为礼让和谦逊是懦弱和无能的表现而教育孩子在玩玩具或其他活动中争抢,后果可想而知,很多因模仿而出现的攻击类行为在幼儿园时有存在。

3.3 父母因素

“间断关心”类父母常说:“我们每个周末都带孩子去玩,满足他所有的要求,我们这么爱他。”从表面上看,家长很爱自己的孩子,每周都带他们玩好玩的,吃好吃的,笔者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点时间还是少了,而且有些父母把一个星期的关爱全集中在周末释放,有时转化为过度的溺爱。同时这种周期性的期待造成了孩子情绪及行为的周期性波动,如果因为一两次父母忙父母周末没有陪伴孩子,孩子的失落感更容易造成孩子对父母缺乏孤独感、隔离感、信任感,自然在教育中也难以说服和改正其不良问题。还有些父母周末陪孩子,只满足于表面上、物质上的,却缺乏精神上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例如某次在扬州京华城吃饭,一位家长给孩子点了一份牛排,自己却低头玩手机,孩子喊了几声无果后就抢妈妈的手机,这才引起妈妈的关注。当成人不予理睬的情况下,孩子渐渐知道只有通过过激行为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缺乏沟通交流意识,逐渐养成了攻击类行为。

4 对策与建议

4.1 沟通策略

现代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沟通提供了便捷。声音和视频的沟通是很多孩子期盼的,倘若幼儿能够在每天睡前都接到爸爸妈妈的声音或视频,收到一句问候,一个睡前故事与一句晚安,是最幸福不过了。现在比起以前,距离已不是问题,因为视频电话连接了一切,不管有多忙,5 分钟难道挤不出来吗?这恐怕是“间断关心”类幼儿的普遍生活现象。有了归属和温暖的家庭,幼儿自然心情好,也就减少了攻击类行为出现的频率。当然,平时家长与幼儿在一起时,要注意倾听幼儿的心声,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注意与幼儿的沟通方法,切忌脾气暴躁的对待幼儿。

4.2 教育策略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过分宠爱幼儿,对于幼儿的要求要有选择的满足,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们自己做出努力时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不能因自己是“间断关心”的愧疚就在周末大肆补偿,让孩子为所欲为,容易养成幼儿独断专行不说,还使其表现出更强的攻击类行为的可能。当然,幼儿园要协同家长一起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交给其社交技能与方法,增加幼儿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榜样示范,贴“好孩子”“贴花”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攻击类行为。当然,幼儿园的玩具设施要充足,避免因玩具不足而发生争吵。

幼儿是天生的模仿家,因此老师可以开展相关的角色扮演的活动,通过故事表演,让攻击类行为的幼儿知道被打是很疼的,通过故事情景让其感同身受,形成不能打人和说脏话的想法,与此同时,要搜寻与“间断关心”相关的故事,让幼儿知道父母也很无奈,父母其实很爱自己,从而稳定幼儿的情绪,减少其攻击类行为。在本文调查的幼儿园中,自在中午开展大班帮中班和小班穿衣服或小班与中班向大班学习穿衣服的活动后,不仅让大班小朋友有了爱心,还使其意识到自己是大哥哥大姐姐,要保护比自己弱小弟弟妹妹,为弟弟妹妹树立良好的榜样,与此同时,也让小班与中班知道有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在,不能随意欺负其他小朋友。从而园内的攻击类行为也得到减少与控制。

本文通过对“间断关心”类幼儿的调查发现,这类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完全由父母抚养有很大差异,又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迥异。对于“间断关心”类幼儿的父母及老师可以参考本文的研究策略,从情感、沟通、教育等多角度出发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攻击性小班关心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开心与关心
二维码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