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奶罩对促进乳头内陷母乳喂养成功的影响
2020-12-10于白梅杨讴
于白梅 杨讴
乳头内陷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是指女性乳头不突出乳晕表面或者沉没在皮面上,以火山口状作为主要的形态,将会对产科的哺乳能力、乳房美观性造成影响,引发产妇巨大的精神压力,且不易对乳头进行清洗,导致乳头乳晕的皮肤发生湿疹、反复感染等现象[1,2]。对于先天性乳头内陷患者来说,属于乳头畸形病变,是由于乳晕与乳头平滑肌发育不良且乳头的下方缺乏支撑组织造成,临床研究指出,乳头内陷可对母乳喂养成功率造成严重的影响[3,4]。为此,本次研究收治了122例存在乳头内陷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存在乳头内陷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妇12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将具有母乳喂养经验的产妇、伴有妊娠期并发症的产妇、母乳喂养禁忌证的产妇排除。计算机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61例为每组的例数。常规组:年龄21~31岁,平均年龄(25.69±1.15)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0.48)周;试验组:年龄20~32岁,平均(25.86±1.21)岁,孕周37~41周,平均(39.15±0.50)周。2组产妇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组产妇均采取一般护理模式:①产房护理:娩出新生儿后的30 min内,助产士应双手将新生儿托住,并抱至产妇床前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诱导新生儿对母乳进行吸吮,将良好的母婴感情建立,将新生儿吸吮反射增强,利于产妇泌乳反射。②认知指导:产科护理人员在产前应将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手册发放至每位产妇的手中供其阅读,包括注意事项、母乳喂养辅助工具的使用、如何科学进行喂养等,将其错误认知及时纠正,包括母乳喂养后将会影响产后形体的恢复,告知产妇乳头内陷如何正确矫正、危害性等,使得产妇了解到可矫正乳头内陷情况,缓解其不良情绪。③饮食指导:指导产妇科学饮食,产科应提供月子餐,多摄取利于分泌乳汁的食物,包括鱼肉、肌肉、牛奶、廋肉、豆制品等,多摄取新鲜蔬菜瓜果。④按摩乳房:将毛巾放置在产妇乳房上,并对乳房进行按摩,从外往内进行按摩,保持适中的力度,可将促乳精油进行涂抹,便于乳汁的早日分泌。⑤吸乳指导:若产妇乳房胀痛,可给予电动吸乳器吸乳,按摩双侧的乳晕后快速吸吮7~8 min的时间,便于将吸吮速度减慢。(2)在此基础上,对常规组产妇给予普通奶瓶奶嘴辅助母乳喂养,将奶嘴清洗干净后,放置在乳头、乳晕部位,使得新生儿能够吸吮,便于牵拉产妇的乳头。对试验组产妇给予护奶罩辅助母乳喂养,将护奶罩乳头放置在新生儿的口内进行吸吮,依据吸吮的效果牵拉产妇的乳头,等到乳头成形后可将辅助乳头停止使用。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产妇的早吸吮成功时间、早吸吮成功率;比较2组乳头牵出时间与停止使用辅助乳头耗时;比较2组的泌乳情况;对比2组母乳喂养成功率(若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可在安静状态下入睡,睡眠持续的时间≥2 h,无大便异常情况表示母乳喂养成功[5]);对比2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对比2组乳头皲裂、肿胀发生率;对比2组乳头疼痛评分[给予数字疼痛评估法(NRS)对其疼痛情况进行评价,0~10分为评分的范围,随着评分的递增,表示乳头疼痛感越显著[6]];对比2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分别采用SAS与SDS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均在0~100分,评分递增,表示不良情绪越严重[7,8]);对比2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0~20分为评分范围,满意表示评分≥15分,一般表示评分12~15分,不满意表示评分<12分[9,10])。
2 结果
2.1 早吸吮成功时间、早吸吮成功率 试验组的早吸吮成功时间相比常规组更早(P<0.05),产后第2天、第3天的早吸吮成功率相比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早吸吮成功时间、早吸吮成功率分析 n=61,例(%)
2.2 乳头牵出与停止使用辅助乳头耗时 下表2知晓,试验组产妇的乳头牵出与停止使用辅助乳头耗时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乳头牵出与停止使用辅助乳头耗时比较
2.3 泌乳情况 试验组泌乳始动时间相比常规组更早(P<0.05),产后第2天、第3天的乳汁分泌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产妇泌乳情况分析
2.4 母乳喂养成功率 试验组产后第2天、第3天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母乳喂养成功率分析 n=61,例(%)
2.5 纯母乳喂养率 试验组产后1、3、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相比常规组更高(P<0.05)。见表5。
表5 2组纯母乳喂养率分析 n=61,例(%)
2.6 2组产妇的乳头皲裂、肿胀发生率分析 试验组产妇乳头皲裂、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产妇的乳头皲裂、肿胀发生率分析 n=61,例(%)
2.7 SAS、SDS评分 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2组产妇SAS、SDS评分比较 n=61,分,
2.8 乳头疼痛评分 试验组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乳头疼痛评分比常规组更低(P<0.05)。见表8。
表8 2组产妇乳头疼痛评分比较 n=61,分,
2.9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9。
表9 2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61,例(%)
3 讨论
母乳喂养指的是新生儿出生后,产妇利用乳房分泌的乳汁对新生儿进行喂养,属于最科学的一类喂养模式,由于母乳中的营养物质十分丰富,新生儿吸收后便于保证营养摄取的充足,将其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11,12]。乳头内陷是引发母乳喂养率下降的一类重要因素,包括遗传、衣着不适等因素造成,导致对产妇乳汁分泌功能造成影响,对新生儿吸吮能力造成影响,所以说,如何对乳头内陷进行矫正,将母乳喂养率提高十分重要[13,14]。
目前临床上对乳头内陷产妇通常给予乳头牵拉训练、伸展训练、手术治疗、乳头矫正器等方式进行矫正,其中牵拉、伸展训练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协助,以防造成早产现象[15];给予乳头矫正器进行矫正同样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协助,且有创矫正器对产妇不适用;给予矫正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创伤性,不适合产妇[16]。另外,还可采取护奶罩、奶瓶奶嘴等辅助喂养,但是考虑到奶嘴较小,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将奶嘴固定住,导致影响到乳汁流出的通畅度,且奶嘴存在进气口,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容易将空气吸入导致腹胀[17,18]。给予护奶罩辅助母乳喂养可将负压形成,达到吸引的效果,便于逐渐凸起乳头,之后等到乳头成形后可直接进行母乳喂养,另外,护奶罩的材质为硅胶,便于乳头上形成防护层,将乳头疼痛感、肿胀发生率缓解与降低[19-22]。
本次研究对常规组产妇给予普通奶瓶奶嘴辅助母乳喂养,试验组给予护奶罩辅助母乳喂养,结果得知,试验组的早吸吮成功时间相比常规组更早,产后第2天、第3天的早吸吮成功率相比常规组更高,乳头牵出与停用辅助乳头时间相比常规组更短,泌乳始动时间相比常规组更早,产后第2天、第3天的乳汁分泌量更多,产后第2天、第3天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产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相比常规组更高,产后7 d内的乳头皲裂、乳头肿胀发生率相比常规组更低,产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乳头疼痛评分与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给予护奶罩辅助母乳喂养,利于及时矫正乳头内陷,增多乳汁的分泌量,将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促进婴儿早吸吮。
总而言之,对产妇乳头内陷给予护奶罩辅助母乳喂养,便于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轻乳头疼痛感,降低不良事件,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