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按压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股四头肌电生理参数的影响

2020-12-10张绍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肌电治疗仪刻度

张绍原,初 晓

(1.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2015级本科生,湖南 长沙 410219;2.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危急重病,多由脑血管破裂或血液循环障碍而致[1]。即使及时有效的治疗,也有可能遗留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出现痉挛偏瘫[2]。本研究探讨按压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股四头肌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根据按法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0~85岁,平均(65.71±2.12)岁;病程6~29天,平均(19.22±1.22)天;体质量指数(BMI)20~35kg/m2,平均(26.93±7.50)kg/m2;收缩压(SBP)15~18kpa,平均(16.65±0.05)kpa;舒张压(DBP)11~14kpa,平均(12.65±1.05)k p a。B组男1 6例,女1 4例;年龄5 1~8 6岁,平均(66.16±2.19)岁;病程7~30天,平均(20.19±1.05)天;BMI21~36kg/m2,平均(27.10±6.50)kg/m2;SBP 15~17kpa,平均(16.62±0.03)kpa;DBP11~15kpa,平均DBP(12.67±1.03)kpa。C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2~85岁,平均(65.33±2.09)岁;病程6~28天,平均(19.52±1.19)天;体质量指数(BMI)21~36kg/m2,平均(26.77±6.50)kg/m2;收缩压(SBP)15~19kpa,平均(16.24±0.07)kpa;舒张压(DBP)10~15kpa,平均(12.56±1.04)kpa。3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脑卒中西医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3],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认知功能正常(MMSE评分不小于27分),下肢Ashworth分级为Ⅱ~Ⅳ级。

排除标准:佩带心脏起搏器,外周血管性疾病,对刺激不能提供感觉反馈,不能放置电极,颈动脉窦处、感染部位、手术部位、皮肤感觉缺损或对电极过敏的部位。

2 治疗方法

3组均进行营养支持,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常规治疗。A组、B组均用自制“按法操作治疗仪”模拟,治疗仪包括固定架、压力臂、控制器以及动力提供装置,可提供不同力度、不同频率的刺激强度,并且能刺激股四头肌的不同部位。根据按压时按棒刻度下降的高低设置按法的力度(轻刺激下降1刻度,重刺激下降2刻度)。根据按压的快慢设置手法的频率(快刺激1min80次,慢刺激1min40次)。根据肌套上不同位置的开孔刺激肌肉的不同部位(股四头肌肌腱及股四头肌肌腱肌腹)。两组均先采取轻刺激下降1刻度,快刺激模式,30min。然后采取重刺激下降2刻度,慢刺激模式,30min。A组刺激股四头肌肌腱,B组刺激股四头肌肌腱肌腹,日1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

3 观察指标

股四头肌肌电积分: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结束后,A组、B组采取俯卧位,在专业医师操作下使用KEYPOINT全功能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把1个单极针电极插进同侧排肠肌中上部肌腹为记录电极,另一单极针电极插进邻近皮肤为辅极,同时固定接地电极,用0.5-IHz的方波刺激,逐渐增大电流,记录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方根振幅(RMS)。

运动功能: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结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4]评测下肢部分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共17项,每项最高得分为2分,总分34分,评分越高表示下肢运动能力越好。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3组治疗前后股四头肌肌电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股四头肌肌电积分比较 (±s)

表1 3组治疗前后股四头肌肌电积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iEMG(cm/s) RMS(u/V)治疗前A组 30 0.08±0.03 8.53±1.42 B组 30 0.09±0.02 8.54±1.38 C组 30 0.08±0.02 8.53±1.39 F 1.765 0.001 P 0.177 0.100治疗后A组 30 1.05±0.01* 4.13±0.95*B组 30 1.01±0.02* 6.85±1.12*C组 30 0.09±0.03 8.45±1.35 F 18960.00 107.884 P 0.000 0.000

3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分,±s)

表2 3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FMA评分治疗前A组 30 15.53±2.34 B组 30 15.13±2.43 C组 30 15.42±2.38 F 0.226 P 0.799治疗后A组 30 25.73±3.43*B组 30 20.13±3.42*C组 30 16.33±2.45 F 68.301 P 0.000

5 讨 论

脑卒中后痉挛异常的运动模式是康复中经历的一个过程。因而,及早建立起正常的运动模式,能够加速大脑、脊髓等中枢功能有效重组。如果在出现痉挛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则可能会造成终身残疾。

临床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方法包括消除诱因、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康复、按摩、功能性电刺激、湿热疗法、冷疗、水疗、支架及夹板、局部注射等。治疗痉挛时都趋向于降低支配痉挛肌的神经兴奋性[5]。推拿为一种无创伤性的物理刺激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或肌肉,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继而达到治疗效果。同时,推拿手法作为一种被动运动训练方法,在中风病早期辅助治疗中适用性较强。推拿能够有效缓解痉挛状态,并且也越来越广泛被用来缓解偏瘫痉挛状态。周亚等[6]研究指出,推拿疗法能很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用按法操作治疗仪设置不同的按压力度及按压频率,分别对股四头肌肌腱及股四头肌肌腱肌腹进行按压,对股四头肌痉挛部位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传导,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7-8]。按法操作治疗仪模拟了推拿,且经过科学的设置,能够保持恒定、持续的按压力度及按压频率,获较好的按压效果。同时按压股四头肌肌腱部位因刺激感形成冲动信号,更易诱发腱器官“反牵张反射”效应,是缓解肌肉痉挛的关键环节,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9-10]。研究结果显示,A组iEMG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RMS低于B组、C组,且B组低于C组;治疗后FMA评分A组高于B组、C组,且B组高于C组。表明按压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肌腹均能够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股四头肌电生理参数,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按压股四头肌肌腱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股四头肌肌腱按压效果较好,能改善肌痉挛股四头肌电生理参数,利于恢复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肌电治疗仪刻度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剪彩带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谁大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