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观察

2020-12-10唐月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增生症内服肿块

唐月红

(河南省南阳市南都医院中医外科,河南 南阳 473000)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多发于中年妇女。本研究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年龄19~49岁,平均(31.34±4.57)岁;病程1~6年,平均(3.12±0.64)年;单侧发病13例,双侧发病25例。观察组年龄20~48岁,平均(30.88±4.61)岁;病程1~7年,平均(3.34±0.48)年;单侧发病12例,双侧发病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1]。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隐痛,有时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情绪波动或者月经前症状加重,肿块分散于双侧或单侧,呈结节状、片块状、条索状,不与皮肤粘连,经前肿块变硬增大,经后变软缩小。②B超显示乳腺体层内回声不均匀,乳腺腺体增厚,液性暗区,呈椭圆形或圆形,红外线扫描可见大小不一的多结节肿块,触之可移。③X线诊断密度增高,不均匀,边缘不清;④近红外线检查呈云雾肿块影,边缘不清;⑤典型的乳腺囊性增生性病理改变。

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辨证为肝郁气滞证、血瘀证。主症为乳房胀痛、窜痛、隐痛、刺痛、触痛,经期加重,乳房肿块软硬不等,形态大小不等且不规则。次症为胸胁胀满,腰膝酸软,易乏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血块、色暗,经行腹痛。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舌苔白腻或薄白,脉弦或弦涩,含1项以上次症,有主症表现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①18~50岁已婚妇女;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乳房胀痛反复发作,临床检查有乳房肿块,经B超、X线等检查确诊;③无过敏史,依从性好;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乳腺囊肿、乳腺恶性肿瘤、乳腺纤维瘤;②哺乳期或妊娠期;③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④使用性激素类或避孕类药物;⑤精神或心理障碍、不配合治疗。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乳核内消片(吉林百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80491),口服,1次5片(2.0g),日2次,经期停药。治疗3个月。

观察组:①中药内服。药用白芍30g,丹参20g,茯苓20g,菟丝子20g,制何首乌20g,柴胡15g,香附15g,炒白术15g,路路通15g,丝瓜络15g,王不留行15g,当归12g,甲珠6g(研末分次兑服),甘草6g。气虚加太子参20g,黄芪30g;肾虚加旱莲草15g,女贞子15g,淫羊藿15g;肝郁化火加夏枯草15g,栀子15g;乳房痛甚加炒川楝子10g,延胡索15g;肿块紧硬难愈加昆布15g,海藻15g。上述药物除甲珠外,用开水浸泡0.5h,文火煮沸20min,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治疗3个月。②中药外敷。大黄25g,生半夏15g,山慈菇15g,木香15g,细辛10g,乳香10g,五倍子10g,冰片6g。研末后加鸡蛋清、陈酒调至糊状,平摊于油性纱布上,于排卵期外敷乳房肿块及乳根穴,经期停止,每日换1次,每次30~60min。治疗3个月。

两组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治疗乳腺增生类药物,保持心情舒畅。

3 观察指标

用乳房疼痛评分和肿块大小评分评价乳房疼痛、肿块改善情况,积分改善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随访6个月比较复发率。

乳房疼痛分级为0~4级。0级计0分:无自发痛、无触压痛;1级计1分:无自发痛,有触压痛;2级计2分:阵发性自发痛,经前为主;3级计3分:持续性自发痛,对生活轻微影响;4级计4分:持续性自发痛,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对生活有影响。

肿块大小分级为0~3级。0级计0分:肿块最大直径小于等于1cm,触诊不明显;1级计1分:肿块最大直径1~2cm;2级计2分:肿块最大直径2~5cm;3级计3分:肿块最大直径大于5cm。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乳房疼痛、肿块消失,停药3个月无复发,积分改善率大于等于90%。显效:乳房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肿块最大直径减少1/2以上,积分改善率70%~89%。有效:乳房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肿块最大直径减少1/3以上,积分改善率30%~69%。无效:乳房疼痛等症状无变化,肿块最大直径减少1/3以下,或未减少,积分改善率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乳房疼痛分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乳房疼痛分级比较 例(%)

两组乳房肿块大小分级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乳房肿块大小分级比较 例(%)

两组乳房疼痛、肿块改善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乳房疼痛、肿块改善情况比较 (分,±s)

表4 两组乳房疼痛、肿块改善情况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乳房疼痛评分 肿块大小评分观察组 38 治疗前 3.12±0.38 2.59±0.65治疗后 0.75±0.24*△ 1.05±0.24*△对照组 38 治疗前 3.08±0.36 2.62±0.63治疗后 1.83±0.32* 1.93±0.37*

两组6个月后复发比较。随访6个月,对照组复发11例(39.29%),观察组复发3例(8.57%)。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6 讨 论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病因主要为气滞血瘀,肝气郁结,蕴结于乳络,经脉不畅,不通则痛。治疗应以散结化瘀、疏肝理气、通络止痛。内服汤剂方中白芍柔肝止痛,丹参、当归活血祛瘀、通经止痛,茯苓、炒白术健脾益气,菟丝子、制何首乌养肝补肾,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路路通、丝瓜络舒经活络、清热解毒,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甲珠活血散结,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解郁结、活血、散结、止痛、疏肝之效。外敷药方中大黄逐瘀通经、解毒消痈,生半夏消痞散结,山慈菇软坚化结,木香行气止痛,细辛通窍止痛,乳香通经止痛,五倍子敛肺降火,冰片清热解毒。中药外敷由皮肤直接给药,药物可直接渗透皮下组织,作用于病变部位肿块,扩张肿块局部血管,改善局部组织气血不畅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乳房疼痛分级、肿块大小分级、乳房疼痛评分、肿块大小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优于单用乳核内消片,可缓解疼痛,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增生症内服肿块
中药内服加熏洗对手外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彩超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临床分析
风油精内服最多4~6滴
内服外敷方治面部色斑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男性乳腺增生症X线诊断
完形填空精选
乳癖内消汤合了哥王片治疗乳腺增生症58例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3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