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案管理在降低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
2020-12-10张亚飞孙婉明
张亚飞,饶 剑,孙婉明,赵 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北京 100191)
护理专案是指对护理中特定的主题,通过系统的控制和分析,以有效达成目标的活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的首要因素[2]。随着心胸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的种类日趋复杂,手术难度也不断增加,围术期护理日渐受到重视,其中围术期压疮的发生是护理人员一直关注的焦点。心脏外科手术与其他外手术相比,由于体外循环的建立、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其手术压疮发生率高于其他手术类型。研究显示,由于压疮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46%,如并发败血症其死亡率接近60%[3]。发生压疮的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预防围术期压疮的发生成为了心外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降低围术期压疮的发生,北医三院心脏外科成立护理专案小组,运用专案改善方法制定并实施相应对策,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12月北医三院心外科行外科手术的439例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前的手术病人为对照组,其中男299例,女140例;年龄38-76岁。选取2018年1月-12月北医三院心外科行外科手术的593例实施护理专案改善后的手术病人为观察组,其中男395例,女198例;年龄36-78岁。手术类型:换瓣术、搭桥术、大血管手术及先心病手术。2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术前使用压疮评估量表Braden量表,根据评分判断是否为高危患者,给与相应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用护理专案管理方法
(1)成立护理专案小组:由心外科病区护士长牵头组成护理专案小组,小组由8名护士(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组成:其中3名为心外科护士,3名为心外科监护室护士,另外2名为手术室护士。心外科病区护士长任组长,落实各小组成员职责,制定活动计划,现况调查,制定方法策略。
(2)现况调查: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我科2017年1月-12月期间439例手术病人,其中发生压疮6例,压疮发生率为1.3%
1.3 护理专案管理具体实施方法:
①专案小组成员分别对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及监护室护士进行预防压疮护理工作及压疮观察表填写培训,提高护士压疮风险意识,请硅酮敷料厂家分别进行敷料作用及粘贴手法培训。
硅酮敷料:2014年压疮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EPUAP推荐唯一类压疮预防泡沫类敷料。
②专案小组成员建立患者皮肤观察微信群: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及监护室护士及时沟通患者皮肤情况,做到重点病人重点观察。
③病房护士:术前进行患者全身皮肤评估,填写预防压疮观察表 ,做好皮肤护理记录,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目标高危部位(骶尾部)在手术当天离开病房前预防性应用压疮敷料(贴膜保护)。
手术室护士:入室后检查患者预防压疮观察表,进行手术摆体位前确认皮肤及检查硅酮敷料的可靠性,术中持续应用辅料保护。
监护室护士:入室立即检查敷料下皮肤情况,每2h揭开硅酮辅料观察骶尾皮肤变化,定时翻身,应用翻身枕,楔形枕,足托及防压疮气垫床。对于应用IABP、CRRT及ECMO的压疮高危患者使用悬浮气垫床,小角度定时翻身策略,避免压疮的发生。每班重点进行皮肤交班体现在护理记录及交班本上。
③骶尾皮肤应用硅酮辅料保护直至患者下床活动后揭除。
2 结 果
2018年1 月开始应用护理专案管理至2018年12月心脏外科手术593例,发生压疮3例,压疮发生率0.5%。明显低于应用护理专案管理前的压疮发生率。
3 讨 论
心脏手术所需时间较长平均大于3h,患者术后ICU时间也较长,入ICU时间越长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将成倍数增长。压疮是重症患者易发且高发的并发症,调查显示:压疮现患率在ICU最高为11.91%,一旦发生压疮护理工作量将增加50%以上[4]。因此对患者进行压疮预防和护理对于保护皮肤完整性有着重要价值。本研究应用护理专案管理在患者手术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预防压疮的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压疮风险评估应贯穿于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本研究过程中分别对病房、手术室及监护室护士对压疮风险评估观察表进行培训,建立压疮微信沟通群,增强了多科室间的协作,增强了护士的压疮风险评估意识;术前病房预防性应用硅酮敷料,由于新型硅酮敷料可反复黏贴等特性,方便护士在交接患者及翻身时随时观察患者皮肤变化情况。对患者的皮肤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给与相应处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实施护理专案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压疮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