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湿疹与中医体质学说相关性讨论
2020-12-10姚露,姚沙,肖成*
姚 露,姚 沙,肖 成 *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江口县中医院,贵州 铜仁 554400)
肛周湿疹是一种较广泛的过敏性相关炎症性皮肤病,来虽然不危及生命,但其病程长,普遍易感性及高复发率,很大程度上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品质。近些年有肛周湿疹的临床研究文献,探究湿疹的流行病学、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等方面,但是以中医为角度出期人们对肛发,探索肛周湿疹的中医证候、体质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文献比较少。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与肛周湿疹的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而探索肛周湿疹的中医证型、体质的相关性可为现代中医药防治本病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依据,而且对指导临床个体化诊疗肛周湿疹具有重要的借鉴性意义。
1 肛周湿疹的定义
湿疹是一种由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为称之为湿疮,生于肛周部位则称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临床症状自觉瘙痒或者剧痒,皮疹形态表现为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极易复发。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许多被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 如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基础上, 从各种组合的内部和外部外因素的影响的结果[1]。
2 中医病因病机
湿疮的病因病机最早可追溯到《素问》中有关于其简单陈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的出现,主要是病在的脏腑“脾”。脾土属太阴,亦称之为脾太阴湿土,脾为阴中之至阴,性喜温燥而恶寒湿;对于脾的功能方面而言主运化升清,主要指消化饮食及运输水谷精微,脾土位于人体中焦,承载上下全身的精微输不任务,也称之为中焦运化枢纽。脾的运化依靠阳气的推动。若发生脾不健运,就可能会发生以下情况:一脾失健运,“脾气不能主升”,脾气不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无法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而营养全身;二母不生子,脾土不生肺金,可致肺气虚继而肺主肃降通调水道功能下降,上焦水汽不能下输膀胱,小便不畅通,消化饮食和运输水谷功能失常,不能正常升清降浊,水湿不化,故聚而成“湿”。“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痒”的产生与心有关。心为阳中之阳主血脉而藏神,通于夏气。“痒”与心的关系:一瘙痒症状与皮肤疾病相关,心为阳脏主火,火性炎热布于表;二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致皮肤疮疡,发痒等症都与心有关。热感稍轻微就会有瘙痒感。
3 肛周湿疹的中医证型
《金匮要略》为我们展现了湿疹的外治法可用黄连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性重浊粘滞,易袭阴位,且人体下肛周部属于阴位,易受湿邪侵袭,发而为湿疮。《诸病源候论》中对肛门瘙痒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肛门瘙痒是由于肝胆湿热下注肛门,洗涤不清洁或者感染虫毒所致,其对肛门瘙痒病因的论述是中肯的。《医宗金鉴》提出浸淫疮的症状表现浸淫疮发的原因是火湿风,黄水淋漓形态似疥虫,成片分布瘙痒不止,局部表现虚实不同,实热胀重疼痛,虚热痒而不痛。另者心藏神,精神思维活动正常可感知痛痒。“宜清热并消风”。这给后代医家在湿疹的治疗上提供了方法论。目前各个医家对湿疹的辨证分型基本类似,主要分型为以下三类:一、湿热内蕴型:多见于急性期湿疹,表现为皮损较红、发病急、有糜烂渗出,舌质较红,舌苔较黄腻,脉弦滑有力,治疗上可用龙胆泻肝汤和茵陈五苓散加减;二、脾虚湿蕴型:多见于亚急性期湿疹,皮损不红,糜烂渗出不严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治疗可用健脾除湿药如除湿胃苓汤加减;三、血虚风燥型:多见于慢性期湿疹,表现为皮损肥厚、苔藓化改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可用润燥止痒胶囊或当归饮子。马春烨,刘娜在中医辨证治疗湿疹临床疗效观察中(82例)主要划分为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血虚风燥型, 分别为40例、28例和14例[2]。表明湿疹更多原因为脾虚湿蕴。
4 肛周湿疹体质的差异性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表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人体处于健康或者疾病状态,疾病的形成、进行过程及预后与机体内正邪强弱差异决定的,不管是外感病还是内伤诸病跟体质都密切相关。平和质在后天因素影响下,也可能导致肛周湿疹的发生。所以,体质与肛周湿疹的产生有相关。朴利罗对213例湿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湿疹的证候类型以脾虚湿蕴证和湿热浸淫证为主,其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阴虚、阳虚体质为主[3]。以上研究表明湿疹患者中医体质与其中医辨证分型有内在联系。赵艳霞[4]对482例湿疹患者进行调查得出:每年发病次数最多的体质为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其中湿热浸淫患者每年发病次数占比最高,平和质每年发病次数较少。根据文献研究结果表明湿热质人体更易患肛周湿疹。
5 影响体质的因素
体质主要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因素共同影响,长期的饮食习惯及偏好有一定几率会改变机体原本的体质。加之后天自然环境亦有一定的影响,气候环境属于湿热较重,人体内水湿郁而不发,湿热相互搏结于肛周,极易形成肛周湿疮。例如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俗语称之为“天无三日晴”形成了独特的潮湿气候,加之贵州人民喜食辛辣刺激食物,脾胃之气被遏,湿热郁而不发,因而易感肛周湿疹。王琦[5]提出的人体体质可受到后天因素调节的理论也悄然走近大众视野并且得到各个中医医家的认可。钱彦方[6]也论证了体质可调性。
6 肛周湿疹的中医证型与体质的相关性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了人与疾病的平衡状态,并通过人体机能活动体现出来。体质的差异通过内外环境的不同体现出来,如脏腑与气、血、阴、阳等功能及代谢的差异加之气候变化、地理特点、工作生活环境等。王前奔教授阐释了体质与证候的关系并提出“证的形成和转变及其转变结果都受到体质的影响”,论述其在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疾病的预防上的重要影响以及理论意义。高东玲[7]在对225例湿疹患者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一湿疹患者以脾虚证、湿热证占比较重,血虚风燥证则较少。就体质来说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三湿热质和湿疹相关性最为明显;阳虚质、气虚质与湿热证和脾虚证呈正相关;结果可证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有内外表里关联性;中医体质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表现出相同特性的中医证候。
7 结 语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中医认为, 疾病的发生与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的有关。发病的决定性因素是正气,正气能否抵御外邪入侵和体质的盛衰神明的正常相关。体质是先天决定性,后天可协调性。由于先天禀赋、脏腑、气血的差异形成了体质的特殊性,后天气候地理环境可对体质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人体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肛周湿疹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且根据其可调节性,在临床中我们可以运用中医体质学说来治疗和预防肛周湿疹,做到三因制宜,减轻患者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