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就业率背景下高等院校设计工作室建设的实施路径

2020-12-10王海燕王彦杰王海涛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就业率校企育人

王海燕 王彦杰 王海涛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艺术学部

高等院校设计工作室的建设及相关问题,是近年来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主动服务“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优化本科专业结构,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修订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确立了既统一稳定又相对开放的专业目录体系,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2010年,教育部联合22个部门和7个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讨了高等院校与企业行业、科研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教程、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场所、联合培养师资、共同研究课题等,推动校企协同合作,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目前,共有208所高校的1257个本科专业点、514个研究生层次学科点参与,覆盖在校生约26万人,2.4万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了高校兼职教师,1万多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1万多家企业参与校企联合培养,企业与高校共建了62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高校普遍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示范经验。

高等教育工作室建设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 9 1 9年4月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后称为“设计学院”,学院从建立就以: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完美结合;集体工作是设计创作的核心;学生的课堂作业和企业项目应该密切结合为宗旨,从理念上概括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学生创新与创意的理论标准,团队协作在设计中的作用,学校、企业与高技能人员的紧密关系以及本课题探讨的,项目引导下高等教育工作室对学生的培养。

一、高等院校设计工作室建立的必然性

经调查研究分析,实施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使社会优质资源向学校转化,既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高校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高教司公布在2017年,221家企业发布项目15926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达36.9亿元,参与高校906所。目前,2018年第一批项目指南征集已经完成,346家企业发布项目14831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约35亿元。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讲,高等院校工作室的建立有其必然性。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有本质的差别,《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是针对与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的政策指导,主要目标是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与技能技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教育的根本,故高等院校工作室提供的相关专项练习和项目实践,目的是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将第一课堂的教学与工作室的教学计划有机结合,达到延伸与传承的目的。高等教育工作室的建立成为必然途径。

从物质形态的角度讲,高校学生的就业趋势,影响着高校艺术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计划的调整,作为实践型综合人才,工作室课程的企业项目教学引导,既为学生提供课程知识的实践,也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能力的阶段训练,技能工作室成为链接学生、教师和企业的桥梁。

二、高等院校技能工作室建设的实施路径

从高校育人创新创业的角度入手,摒弃以往主要讲述理论研究的方式,注重工作室建设的实现策略,大量引入实际项目流程展示,借以作为真实的实践经验作为将来高校建设工作室的借鉴。另外,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区分了高校育人与高职育人的差别,区分两者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作室建设上指导思想的本质差别。

(一)高等院校与企业协同合作育人的目标融合

高等院校与企业协同合作育人的融合,最重要的就是目标的融合,是高校与企业对学生期望值达成程度的体现。高等教育育人的目的是人才的综合化培养,从设计教育进入院校的形式揭示了视觉艺术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与完善发展的方向,通过对工作室项目式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分析与考证,形成有效的实践指导。期望通过工作室平台建设,引进企业先进技术,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等信息,从而提升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及就业率。企业期望通过高校技能工作室的平台,实现人才的预培养吸收,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与软实力发展。

高等院校设计专业工作室教育的内涵建设,需依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企业的调查研究,以及两者协同合作育人的技术融合、项目融合,对内高校实行分层次有计划的设置课程体系,甄选企业项目,建立高校以工作室为依托的对内实践技能培养。对外建立校外企业基地实习的完整教育实践形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并带动高校设计专业建设的整体发展。

(二)高等院校与企业“结合”的完善程度

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主要的参与者是高校与企业的对接,两者之间“结合”的完善程度,是高等院校工作室建设成功与否的直接表现。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期望值,决定着校企合作的总水平与校企合作的融合程度。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直接体现为就业率呈现。经调查,2018届石家庄信息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就业率为95.32%;2017届河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就业率91.89%,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就业率为85.00%;2019届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就业率为99.07%,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升学、学校与其他设计公司机构。从调研数据显示来看,高校设计专业工作室设立的期望值为企业项目的提供、技术人员的指导以及实习厂房与设备的齐全;企业的期望值体现为课程的合理化设置,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两者结合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工作室运行的模式与就业导向。

(三)构建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分阶段实施完成

企业的职责集中在项目、软硬件资源、校外基地的调研实践上。基于校企合作,以高校每学年的教学计划为基础,辅助以企业合作下的工作室计划,实施学分置换的教学模式,其目的不仅是构建高校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完善知识结构,关键是提升学生对于将来就业的能力。高校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首先具备接受专业学生实训实践的能力,企业必备的硬件设施齐全,发展稳定是合作的基础,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是合作的保障。

表1

该课程表为某高校的工作室课程置换后的学习计划,此计划中将原教学计划中《平面电脑辅助设计》课程的基础学时延长,用以巩固设计的基础能力。将教学计划中的摄影课程延续为摄影实训。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将教学计划中的《招贴设计》课程,置换为任务实训,强调设计类学生的培养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该计划体现出,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既要注重基础知识能力的巩固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与培养。项目任务实训的流程为:手绘草图创意设计→计算机制图→打印效果→选材制作→效果评价→摄影摄像→推广→大数据分析→总结分析的完整模式。

(四)工作室项目的实施过程系统化

通过资料分析国内高等院校工作室的建立相对较晚,国内相关政策出台,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工作室的建立给予了支持,但大部分缺乏实践应用。通过对工作室建设中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高校工作室教育培养的对象主要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大学三年级学生,依据模块式学习机制,进行实训实践学习。以企业项目引入式的方式进行工作室学习,促进学生提高毕业实习的有效率与就业创业的可施行性。

工作室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引进、项目介绍与推广、设计调研与准备、设计初稿、项目中期检查、设计交稿、项目投入运行,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与反馈、项目的总结。工作室项目实施过程的系统化、合理化有助于学生对企业运行机制的了解、能明确设计的整体流程安排,提升学生就业后实践的能力,从根本上提升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就业率。

(五)严格工作室评价制度与效果反馈

工作室设立严谨的评价制度,形成以赛促学、以学分考核进阶为基准的模式。从理论高度上解决高校工作室建设的相关问题及解决途径,于实践上为高等院校设计类人才的实习、创业与就业提供技术指导。工作室项目的效果反馈,作为设计的经验与案例,影响着课程层级目标的实现与最终的培养成果。

三、结语

高等院校建设设计工作室与企业协同育人的本质是培养理论知识为基础,技能操作与实践能力为提升手段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企业与高校联合投资设备、开发课程、实施实践教学的方式,从而推进产、学、研的融合促进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比率,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就业率校企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