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作品的市场体系探讨

2020-12-10

书法赏评 2020年1期
关键词:良性艺术品书法

张 敏

一、概述

书画艺术作品的市场一直处在非常原始的方式,这和我们现在所处的市场经济时代很不相称。书法是艺术不假,但书法已经脱离了为文人附庸的时代,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理当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形成一个良性的市场,从而支撑起这个专业在社会上的良性生存环境,促进书法市场的繁荣。

书法是人的行为,人都是肉身凡胎,需要从自己的社会劳动中获得报酬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将书法束之于艺术和道德的高阁,变成不接地气的少数人把玩的艺术不利于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也不利于书法队伍的滋养。

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需要,都有自己的市场体系。但体系的建立在人。当今真正能靠卖书法作品养活自己的人只是书法群体中掌握了高端话语权的部分人,所以社会上才会出现按照职务来划分市场价格的怪现象。而绝大部分人只能靠办班教学生书法来养活自己。这是市场的怪象,市场体系不存在良性的循环。

所以有必要理清书法本身的价值所在,找到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使之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从而建立能使书法和绘画良性发展的市场方法。

二、书法和绘画艺术品的价格属性

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属于个性化的价格体系,任何单一的作品的价格都不能直接应用到另外一件的价格上。当今的书画市场按尺论价的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因为艺术品有唯一性的特征,这也是范曾先生批量作画遭到批评的原因所在。每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构思和实践的成果,如果将同一个构思反复实践,那就是批量作画,和艺术作品的属性不相容。必然会对作品的市场价格产生负面的影响。

艺术品的价格是和一个人产生交易时的结果,是个体决定的结果。这个特定的个体对这件艺术品的接受程度决定了这件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他会受到自身文化修养和财力两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这个价格不能代表市场上其他某个个体也能接受的价格。也就是说不是市场的公允价格。所以,这件艺术品的价格对其他相似艺术品的定价只具有参考的价值而不能直接推算。

另外,我们常常听到说“这件作品是应酬作“,这种应酬之作的价格肯定要低于作者的精心之作。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仍然存在优劣的差异,价格上也应该存在差异,现在市场上以平尺来论价的方法就忽视了作品自身存在的这种差异。

在同样艺术水准的前提下,现代健在人的作品和作古人的作品绝对不能等同或者超越,这是由作品的稀缺性决定。作古的人的作品不可能再复制,而现代健在人的作品可以不断地再制作,所以从交易品的属性来说是可以复制的,可以复制的作品就不属于稀缺品,价格自然不能和稀缺品相比拟。书法作品属于艺术品类别,定价体系自然不能脱离艺术品定价的这些属性。

艺术品的价格和工业品的价格是有天壤之别的,工业品本身是大批量复制的,产品不具有唯一性,且可以不断地再生产。它的价格是被市场上其所瞄准的客户群的大部分人所接受的。对于生产者和使用者来说具有相对的公平性,能够满足双方对产品的需求。对生产者来说,价格满足生产所需要的成本和必要的利润;对使用者来说,能够负担得起该产品的价格并享受该产品带来的生活的快乐或生命的愉悦。

我们再从用户层面来看书画艺术品的价值。

第一类客户是从书画艺术品中能够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这类用户只是满足于当下的愉悦,一可以从书画的优美造型和所表达的意境来获得,二可以从书画作者的社会地位所附带的光环来获得,前一类是直接从艺术品的自然属性来获得的,后一类是从艺术品的附带属性来获得的。现在社会上消费书画的人属于后一类的居多,这不是正常的书画市场现象。社会地位中也分成两种,一是靠艺术的水准自然形成的社会地位,但在当今的社会,很多东西都需要资本的推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已经几近绝迹;二是行政职务附带的社会地位,这个和艺术有关联也没有关联,诸多的市场实践已经做了背书,无须多说,这也是对书法市场危害很大的一类。

第二类客户是收藏的客户。不是所有的艺术品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收藏品也是两个角度:一是从艺术品自身的价值来判断的,通常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是那些具有记载艺术品类的传承和转型时期的代表作,这些将成为艺术史上发展的物证。就当下艺术品而言,即使有了创新,也很难判断会不会传承下去,不会传承就不能成为某种转型时期的代表作,因为这个过程是需要后世的检验的,人的时光不能穿越,所以今人不知后世之事,这对判断今人作品价值是个难题。二是名人字画,它只对研究名人的生平有借鉴作用,和艺术本身关系不大,当然如果是艺术名人则不光有艺术价值也有研究其生平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更能理解为什么今天健在的人的作品超过了古人作品的定价就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还有一定的市场的差异,这个差异主要来自于欣赏者。 绘画是一种具象的艺术,有自然界的参照物,于一般人而言,更容易理解绘画的内容。而书法艺术则是相对抽象的艺术,它的审美划分成很多的层次,能否理解他的美,取决于欣赏者的审美水平,从最低级的好看不好看而言,可能欣赏者众,但他们只能构成书法市场的最底层的受众,也很难成为书法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中层的受众是具备了一定的欣赏力的人群,其实这应该是书法市场消费的主力,但由于市场的价格体系的混乱,他们并不能判断作品的价格,因而,目前这部分的人群大都是把资金消费在了书法学习和书法练习的日常消费上了,未能成为书法市场的消费主力。高端的就是收藏家和高手的中介买卖,这部分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繁荣的虚像,却不能真正普惠书法的从业人员。

三、书法市场的现象

时下的市场,鱼龙混杂,到处可见自我标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大活人,甚或专业人士也自认为我们现在超过了古人,姑且不论他们的评估标准是什么,但纵观中国书法的历史,史上书法家的名声都是后世赋予前世的,从没有哪个历史名家的称号是自我标榜的。所以现代人凡是自我标榜的称号,皆不可作为考察市场价值的参考,多属于王婆卖瓜一类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烟消云散。有人说,我的作品是经过多年的修炼才达到这个程度,所以要卖高价。如果以时间长度来折算生产成本的话,那么确实你的作品多高的价格倒都不为过。但是你多年的修炼可能并没有全部化为这幅作品中的生产要素,时间的长度和这幅作品本身的价格并不构成直接的核算关系。就像一个木匠,如果手艺没有达到一定的精湛,光靠年龄是不能来定位这个木匠的产品价格的。更何况艺术作品水平的高低首先来自于作者自身对艺术理解的程度,然后才是技巧。决定市场价格的最终还是市场上多数人自我行动的表决。

现代高仿的逼真度越来越高,赝品的水平很高,如果作为一个一般的消费者而言,高仿的赝品和原作所带来的艺术熏陶几近相同,但如果作为艺术收藏家来说,赝品和原作的市场价格相差很远,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原作者的离世,作品的稀缺性更加凸显,收藏的价值更加提升。所以针对不同的群体,对作品的价值判断也会有不同的标准。艺术家要让自己的作品走向市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作品的市场定位,如果是能大量创作的,则不妨针对大众消费群体,用他们能负担得起的价格面向市场,用价低量大的策略。如果自己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呕心沥血的作品,也能为社会所承认,希望藏家来收藏,那么高价也能接受。我在以前的《中关村》杂志上写过一篇文章《艺术品的天价是个伪命题》,其中也谈到这个观点。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的就是要解决好自己作品的市场定位问题。

四、书法市场的建议

首先,艺术家要对自己的作品分门别类做出市场划分,要培育自己的市场,让自己的粉丝知道自己的作品好的好在哪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这样你的潜在客户就能欣赏你的作品,也不至于对你呕心沥血作品出个白菜价,让你感觉你的艺术受到了侮辱。艺术的源泉永远来自于民间,也要回到民间去,你才会有继续生长的动力和养分。

艺术市场应该由大的机构来设立艺术基金,培育中间的市场,有意识地培育成长期的书法艺术家,具有艺术水准的人是能够看出来什么样的人具备上升潜力的,着力加以滋养,这个中间的书法从业人员也正处于需要滋养的阶段,同时他们的艺术眼光也让他们能够判断出来什么样的作品具备收藏的价值,他们同时也是市场的消费者,前提是当他们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将手里收藏的作品变现,中间这个人群的激活对书法市场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市场良性化了,这群人才会参与其中。艺术基金对市场体系的建立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现在的靠画廊买断一个书家,然后运用资本的手段来不断地推广,这种办法只对一个画廊和个别的书法家有利,但却不能建立市场的良好生态,长线来看是不利的。当中间市场不被激活的时候,市场永远只是高端收藏的市场,而这个高端的收藏品有可能更多地是市场意义上的高端,却不一定是由艺术烘托出来的高端。这些作品也不一定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低端的市场却不能支撑起书法的市场,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结论

构建一个良性的书法市场生态是书法市场持续繁荣的保障,书法市场需要构建新的市场生态和专职的市场从业人员,这些人员并不是普通的销售人员,而是有很高艺术修养的市场从业人员。书法艺术本是一个高于具象艺术的抽象的艺术形态,而现在由于市场的混乱而导致的市场低迷,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期望书法市场早日呈现出良性的生态,早日回归其本应有的地位和能让书法持续地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良性艺术品书法
书法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书法欣赏
书法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书法欣赏
艺术品
艺术品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