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物新语
——乡村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民艺文脉重构

2020-12-10李长福郭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纪念品文脉民间艺术

李长福 郭艳

(阜阳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阜阳,236037)

乡村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是文创产业关注而未被充分开发的一方处女地,它将是乡村经济增长的引擎。乡村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要依赖于其地缘文化,以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元素衍生设计出乡村旅游纪念品,展现特定的乡村特色文化形貌和模式,对游客产生巨大吸引力。在这样的文旅融合的文创活动中弘扬了乡村文化,重构了乡村文化生态。在总体上了解民间艺术的昨天,认识民间艺术的今天,探索民间艺术明天的发展方向,谋求优秀传统乡村文化体系的现代构建。[1]

一、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再开发是民艺文脉重启的核心

近代时期,民间艺术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迅速地自然式消亡,诸多传统民间艺术由于社会需求的转变,民间艺人的生计得不到保障,出现或人在技亡,或人技皆亡的衰败景象。[2]民间艺术衰败根源是传统民间艺术原有生存、生产的意义改变和消失,民间艺术品失去了被消费的“经济价值”支撑,其存在的必要性就受到严峻的考验。要重启民间艺术中的文脉,首要就是修复其存在的“经济价值”,重新构建它们在当代的经济地位。以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元素为基础衍生开发乡村旅游纪念品的文创活动就是能够让民间艺术重新获得经济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挖掘民间艺术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创造契合乡村山、水、人和物的文化纪念品,赋予了民间艺术根植于世的土壤。在乡村游兴盛的语境中,这种文化创意生产是一种新型的商业形态,这是“游客”所需,也是村落及其村民,更是民艺传承人所期望的。这样的文创产品的生产活动能重塑村民及民间匠人生存和生活方式,重新构建民间艺术存在的业态,进而修复了民间艺术存在的经济价值,也为乡村文脉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一般情况而言,传统民间艺术的兴盛和衰败都与社会变迁、时代更迭息息相关。在当下,城镇化迅速推进和科技快速进步让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发生巨变,这加剧了民间艺术消亡的进程。但是也因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物质得到了极大富足的时代,人们更渴望精神文化上的需求,这也为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复兴提供了契机。如皖北地区的阜南,近几年在地方政府的扶植下,传统民间艺术——柳编成为当地人们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阜南柳编制品不仅在国内热销,其海外订单也很多。在可观的物质经济报酬刺激下,柳编已经成为其支柱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阜南黄岗成为远近闻名的柳编村镇。阜南柳编通过让柳编由原来的盛装器皿拓展到装饰品、纪念品、家具……以设计的介入,实现了服务现代生活的功能,使柳编这一民间艺术重新创造出经济价值,让柳编焕发出新生。[3]再如,在皖北阜阳辖区的颍上县,古城彩泥人厂将传统民间艺术——皖北彩塑泥人开发成为旅游纪念品,销路大开,与淮北、临淮等地彩塑泥人的困境和凋零的景象大相径庭。在颍上县,皖北彩塑泥人形成了大规模生产盛况,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民间艺术的生产和传承中去,民间艺术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向前的局面。[4]这些民间艺术重新获得了经济价值,其中的文化元素是让它们走出去的主要助力。反之,民间艺术经济价值的实现也是它们向世人展示其特有乡村文化魅力的首要条件。

将民间艺术在文旅结合中以文创产品的形式与经济挂钩,不仅满足了匠人和消费者的物质 “要求”,也回应他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建立在良好的商业模式基础上的民间艺术再生,让艺人有了经济回报,从而激发民间艺术的复兴。培育和激活民间艺术的“市场经济”,让文旅结合,通过文创产业让民间艺术觅得更多复兴、发展的机遇。在民间艺术中挖掘其经济价值首先要正视其文化价值,探索以民间艺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发展途径。在文化产业化的浪潮中让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成为活态而非标本式的静态保存,因为其中的文化才是其经济价值实现的落脚处和支撑点。

二、乡村旅游纪念品的民艺文脉衍生设计助推乡村振兴

差异化乡土文明的深广魅力,让人为之向往,这种多样化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激起了乡村游的浪潮,这是传统乡村文化体系现代构建的契机。民间艺术独特的差异性文化属性是能够充分展现区别与它的乡村特色和历史沉淀。以民间艺术文脉为基础设计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能让游客直观感受到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色和区域性的文化魅力,这样的旅游纪念品契合游客追求的人文差异化动机和价值取向,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让游客对旅游地产生审美和文化记忆,也是旅游纪念品的独特性和持续性的有力保障。而乡村文明的民间艺术载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村落民众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其中承载的文化记忆是得到人们认同的,也给予了人们归属感。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凝聚力,同时更加关注乡村独特文化体系的延续和构建。

乡村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丰富,以其中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文脉为切入点设计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能够充分显示乡村自然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展示人文底蕴。不同村落中的民间艺术有着天然差异,其中的文化蕴意也不尽相同。在民间艺术中,“材料—宗族—村落—民间艺术”是一个有机体,是实现“一村一品”的途径。以这些不同与它的民间艺术文化天然DNA融入到乡村纪念品中,充分运用民间艺术内隐、外显的区域性,即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自然风貌、传统习俗、价值取向等元素展现不一样的乡村,这符合文化创意产品突出个体差异的特点。旅游纪念属于符号化的信息商品,它的经济价值的实现从根本上来自于差异文化。在乡村旅游纪念设计中将民间艺术文脉、创意和经济链接,能够充分将地域文化嵌入产品中,让乡村旅游纪念品具有某些象征意义,从而增加它们的经济附加值。例如,以皖北界首的彩陶为基础进行的纪念品设计,可以将其中的“刀马旦”图案制在悬挂于墙面的陶片上;也可以将彩陶拓展制成灯具等具有现实使用价值的器具;还可以将图形制成可以涂鸦上色的绘本等,让本界首彩陶的文化元素通过进行技术嫁接,使界首彩陶重“新”走进日常。以民间艺术为基础具体物化出来的具有差异性、独特性的文化视觉符号,让村落文创纪念品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属性,增加了乡村旅游纪念品带来送往的机会,加大了对旅游地及其独有文化的扩散和传播,为民间艺术的村落属地营造出特有的文化形象IP,给乡村发展提供不竭的文化驱动力。

从实质上讲,创意文化产业是一个文化创业投入和实物产出之间的转换,是以差异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内容,并以此为驱动力进行生产和销售。民间艺术中固有的区域特色文化内涵与乡村旅游纪念品设计的需求相契合,所以建立在民间艺术文脉基础上的纪念品设计烙上了村落特有的印记,独特的设计底层基础(民间艺术)让乡村旅游纪念品拥有了属地文化灵魂。乡村旅游纪念品不再是山寨,或与它地的纪念品相近或相似,也不会被拷贝、复制。这样的文创设计能够让民间艺术遗存重新面世,以此造就村落发展的内在动力,理顺现实的民生、村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系。从文化层面将乡村的历史、美术、工艺、民俗在现代领域拓展,续写乡村传统造物文脉,践行文化振兴,实现振兴乡村。

三、民艺文脉融入乡村旅游纪念品设计提升文化价值

1. 复兴民间工艺,聚集人气,重塑村落文化自信

2006年、2008年、2011年分别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稳步贯彻实施,这是民生的福音,也是民间艺术复兴、弘扬村落文化的契机。这些工作的起点是经济,继而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最后落实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最终目的。首先,要建立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机制。将基于民间艺术的文创设计纳入地方学校的教育机制,学校针对性培养文创设计人才以及发起产教融合等活动引发民间艺术的现代传承;将民间艺术的传习延伸到社区,建立起一种社会传承机制和形态。如台湾南投的著名景点“小半天”的竹艺文化馆就长期开设竹艺传习课程。这些学校教育传承、社会公共文化习传的形式和体制让乡村的人力资源得到建设,聚集了人气,也就能够自然地延续和传承村落文化,这也是修复和健全村落文化体系的途径之一。其次,通过乡村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对民间艺术传承人进行重点扶持,让其重获“社会”地位,在民间艺术和乡村纪念品的融合开发中树立榜样,建设品牌响应,提升乡村的吸引力。整合传统村落中的民间艺术固有的优势资源,因势导利、因地制宜,将乡村民间艺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设计的强势发展。以此留住本土的年轻农民,吸引外来人才的加入,多重构建村落文化的当代社会价值,摆脱乡村文明没落的困境。让设计和民间艺术之间产生互动和衍生,将民间艺术以旅游纪念品的具体形态出现,链接现代设计和民间艺术能有效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促使多种产业融合,活化地方产业,启发村落经济事业建设,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打造与历史文脉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2. 复兴乡村民间艺术,深化意蕴,再塑乡愁、乡情的文化载体

从现代村落纪念品设计的实践上看,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其所表达和蕴涵的差异性文化本元,也是乡村旅游纪念品保持生命力的根源。围绕民间艺术开发属地纪念品让经济和文化产生联动,从而弘扬村落文化。而关系到乡村转型、发展,村民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就需要在技艺上对民间艺术进行动态改良保护,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以民间艺术为基础设计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转化民间艺术在当代的视觉样式,让其展示现代村落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家庭模式、道德伦理等的继承和变化,让人们对旅游纪念品的关注从具体的物象转向文化和情感的意向美,感受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生态文化蕴意、生活文化审美观念、社会人文价值。这样的情感及心理上的追求和满足契合了民众对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生活和生产对旅游纪念品的文化需求,以此让民间艺术继续承载着大众对村落文化的记忆。从以民间艺术为基础开发的乡村纪念品让人们看得到村落生活更深处,更能体会和找得到村落文化深层次的肌理和脉动。这样的文旅纪念品设计填补了民间艺术工艺设计的缺位,并通过创新性设计让民间艺术回归其工艺美术之本位,建立民间艺人、在校师生、专业设计师联合研发的机制,推动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演变。具体而言,就是让传统民间艺术区域现代的生活匹配,保留其文化内涵,重拾其功能价值。例如台湾著名竹编艺人叶宝莲通过设计的介入,将原本制作花器、提篮、果盘的竹编艺术与拼布技艺结合编制出精美的竹编包,实现现代转型,尽管其具体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其文化实质仍旧存留于间,自然受到大众的喜爱,而且一个手工竹编包的售价为2000—3000元。这样存有乡愁和温馨的文旅纪念品不仅创造了经济价值,还有利于对村落原有工艺文化价值体系的修复,成为乡村发展的杠杆,从而实现村落由表及里向美丽乡村的目标进发。

3. 回归文化生活本元,重现老技艺,建设现代乡村文化体系

从我国社会发展和结构的实际国情看,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其丰厚的基础和底蕴。但村落间的艺术和文化不能游离于人们的生活之外,因此,回归生活才能找到文化的根基和本元。以乡村旅游纪念品设计为切入点,链接设计、民间艺术、文化,促使村落多产业融合的文创产业的形成,复兴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重新回归生活,并且形成文化财富。这不仅在物质上解决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还创造了精神文化财富,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如“中国结”之乡的红花乡,有一万人从事这项手艺活,房前屋后,家家都在做中国结,看着孩子、唠着家常、做着活计,其乐融融。其生产总量和生产总值均占全国“中国结”的百分之六十。在红花乡实现以设计激活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在物质上增加农民收入,在精神上培育村落文化情怀,进而唤起文化的创造力,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村落发展的活力,为践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保证。[5]

四、结语

现代城镇中人们都向往乡村之美,期待、品味和回味我们存在的“源点”。人们希望能从文化意义上认识村落,品味乡村,也渴望在华夏传统文化母体(乡村)中汲取现代社会发展的情感力量。在社会巨变的新语境中,要生存和前行,我们需要坚守和回望。村落民间艺术文化是乡土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孕育了大美而不言的美学精神,沉潜着传统优秀文化的根脉,也是我们文化的根源。因此,以设计联系乡村民间艺术的意义不仅在发展乡村经济,更是通过文化创意富民的同时打造出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空间,抵御“全球一体化”风潮,存留本心,保持文化多样性,坚守文化信仰,在发展中能够寻得自己的“根”和“源”。在时代变迁中,坚守村落发展的精神文化支点,续写传统文脉,沉积、传承不辍的中国村落“智慧”。

猜你喜欢

纪念品文脉民间艺术
旅行纪念品的错觉
王亦如:只为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民间艺术篇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最大规模的蝙蝠侠纪念品收藏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