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教学语言应用探析

2020-12-10冀美丽胡仙鸽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幼集体教学活动

□冀美丽 胡仙鸽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以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转向了游戏、区域活动等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尤其是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地位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集体教学活动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幼儿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来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教学语言本身起着对幼儿学习语言的示范作用,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学语言是向幼儿传达情感、思想、信息,引导幼儿学习、引发幼儿思考的重要媒介,有效教学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到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教学语言功能分析

随着《指南》的颁布和有效教学语言的倡导,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引起了众多教师和学者的关注,教学语言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也是一种教学艺术。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属于教学语言,在集体教学中贯穿始终,主要包括过渡语、提问语、讲授语、指导语、问答语、总结语、评价语等等。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教学语言功能是指教学语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影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传递功能

教学语言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幼儿的学习过程,也是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学语言永远要配合幼儿的认知和思维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趋势。教师要利用教学语言,向幼儿准确清晰地传递思想情感和有价值的信息以及知识,有效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贯穿始终,教师运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等常见的教学方法,也都是在使用语言达到向幼儿传递信息的功能。

若教师能将幼儿需要了解的各种信息,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将抽象的、难懂的事物描述得直观、生动,将事件的逻辑性清晰地陈述出来,例如在幼儿诗歌作品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自己有情感的朗诵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再结合相应的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画面背景等向幼儿传递诗歌作品的真善美,让幼儿在学习诗歌中感受理解诗歌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流畅的音韵,在反复体验和表现中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可想而知,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一定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二)情感功能

幼儿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情绪化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幼儿表达情感、态度,抒发情绪或沟通感情,都依赖于语言的表达。有效的教学语言,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幼儿的内在情感,比如快乐、幸福、自信、喜爱、感动等等。教学语言具有情感功能,是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建立和表达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向幼儿说出肯定、赞许、支持或鼓励的话语;在幼儿出现情感冲突或情绪低落时,教师用语言表达出对幼儿的关爱、同情、安慰、亲近等情感支持;在积极的情感互动中,幼儿会处于和教师同样的愉悦或兴奋的状态,从而促进幼儿更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励幼儿更主动地学习。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往往就是一个教师能做到“以情动人、以爱育人”,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体验中耳濡目染,反复体验,渐渐渗透,习以成性,最终形成健康的情感品质。

(三)组织功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学语言的组织功能,体现了教师对教学活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教师按照活动设计好的流程,通过语言来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幼儿思考、探索,推动幼儿学习的过程,既能稳定活动秩序,同时又实现了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由于幼儿心智发育不成熟、想象力丰富、注意力易分散,且自制力较差,活动中常常出现走神、跑题、起哄、玩闹等情况,此时教师就应尝试因势利导,机智灵活地利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来力挽狂澜、驾驭课堂。恰当的教学语言,不但能引领幼儿探索和思考,还能调节教学节奏,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效果,往往关系着整个活动的组织效果。

(四)激发功能

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交流和互动的积极性,点燃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还可以唤醒幼儿情感的共鸣,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对幼儿有激发作用的教学语言,应以有效提问语言或肯定的语言为主。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无法准确理解问题的内涵,为此,教师提问时必须把握幼儿的年龄特性和问题难易程度,要在幼儿理解范围内进行有效提问语的设计和运用。在集体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紧扣幼儿年龄特点,找准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根据教学流程来精心设计教学用语,尤其要设计好重要的提问语。活动进行中,教师应通过肯定幼儿的言行表现或抛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地评价和总结幼儿的表现,及时肯定和鼓励幼儿的闪光点,并提出新的探究问题,提供活动后相关拓展延伸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获得更多元的发展。

(五)示范功能

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言语表达是幼儿阶段必须习得的重要技能。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使用规范的教学语言,可以对幼儿的言语表达起到示范作用。

从教师的语言中,幼儿不但能学会理解生活性或指导性的语言,还可以直接获得正确的语音、语词、语句等。幼儿在与教师的言语互动中,逐渐学会与人交谈的方法,习得多种言语表达的技能。只有在教师正确的语言示范和影响下,幼儿才能清楚地、准确地模仿学习。因此,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力求发音准确、用词表述准确、丰富。同时,要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教会幼儿用规范、准确的语音、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六)纽带功能

《指南》中说:“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教学活动要依赖于教师和幼儿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教学语言是师幼互动的重要纽带,教师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语言指导幼儿学习的同时,师幼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

良好的师幼互动,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相互信任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每一句教学语言的表达,都必须做到对幼儿基本的尊重、肯定和信赖。教师应带着欣赏的目光去了解和记录儿童“喜欢什么”“在做什么”“想做什么”,多倾听幼儿表达,以幼儿为立场来思考,真正相信幼儿。同时,教师通过语言,也可以直接了解到幼儿的所思所想,准确把握幼儿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有利于良好师幼关系形象的建立和巩固。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教学语言的应用策略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做出要求,如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说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在集体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运用有效教学语言,能够有效引领幼儿不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活动,从而保障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养成规范的语言习惯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规范语言对于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和思维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1.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发音标准、用语规范。模仿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师规范的语言示范和影响下,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活动内容,并学会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表达精炼、生动形象。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通过精炼、亲和、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幼儿思维。

3.教师可通过培训、交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规范的语言习惯难以在一朝一夕养成,有此类困惑的教师,一是可以主动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多学习和交流,二是参加一些专门化的语言表达的培训,三是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练习中,收集自己的有关问题和改进意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使教学语言得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二)构建平等的师幼对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桥梁。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对话是否平等也会影响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1.教师应树立师幼平等的理念。教师是否具有平等对话的意识和精神,是否与幼儿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和状态,在集体教学中通过对幼儿的态度、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师幼对话中教师应建立师幼平等的观念,成为师幼对话中的平等参与者、合格指导者和积极促进者。

2.教师应营造师幼良好对话氛围。在幼儿面前,无形中教师会处于优势地位,而幼儿却处于弱势地位,所以教师一定要把幼儿看作是独立的主体,相信幼儿具有参与对话的能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构建和谐的对话环境,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让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在基于对话理念的教与学的关系中,保持师幼之间的地位平等、幼儿之间机会均等。

(三) 重视生成性教学语言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来组织活动,在活动设计时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设计,如导入语、提问语、过渡语等。但在活动开展中,不能对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语言生搬硬套,必须根据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恰当地回应和引导幼儿的教学智慧至关重要,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采用恰当的生成性教学语言,不仅追随幼儿的发展,在实践中也往往会发挥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例如: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鱼儿游》中,教师发现幼儿A很快完成这幅画后东张西望,和别的幼儿说话嬉闹,甚至干扰别的幼儿作画。教师发现后过去一看,发现A只画了两条线条简单且涂色不均匀的小鱼,于是让幼儿A再给鱼画上好看的花纹。

(四)形成积极的言语互动

语言是师幼互动的重要媒介之一,教学活动中,积极的言语互动能拉近师幼关系。《指南》中提出:“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而在某小班体育活动《小鸟学本领》中,教师扮演“鸟妈妈”对幼儿说:“今天,鸟妈妈要带小鸟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在幼儿刚刚吃过点心因此回答“不饿”的情况下,教师仍说:“我们肚子饿了,那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是捉小虫。”幼儿们对捉虫子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左顾右盼没有积极参与其中。

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无效的,还影响了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热情。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言语互动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是教师与幼儿间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合理的提问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思考,有效的应答可以开拓幼儿思维。因此,教师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认真倾听幼儿表达,及时捕捉孩子有意识的行为和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 通过积极的言语互动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思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使活动不断深入,呈现出生命力。

(五)对教学语言有效性进行反思

“反思与发展”作为教师专业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价值。为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的反思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对教学语言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反思有利于提升其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的设计、教学语言的时机、教学语言的内容、教学语言的效果等方面来进行自我反思。另一方面,教师应坚持写反思日志,将每一次反思视为新的起点,再次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并再迁移应用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由此,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使教学语言能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具有有效性,实现语言技巧与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语言具有传递功能、情感功能、组织功能、激发功能、示范功能以及纽带功能。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基于幼儿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通过养成规范的语言习惯、构建平等的师幼对话、重视生成性教学语言、形成积极的言语互动、对教学语言有效性进行反思等策略的运用,提高自我教学语言应用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应用有效教学语言,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师幼集体教学活动
我为集体献一计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调查研究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警犬集体过生日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