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观察

2020-12-10苏光耀邓爱萍

关键词:暴力行为预见性精神疾病

苏光耀,邓爱萍,刘 雨

(广东省清远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00)

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对自身及周围人群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更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1]。由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非常有必要。研究将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具体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出60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间,全部与CCMD-3精神病诊断标准符合,经调查有暴力行为史,全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了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器质性疾病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47.5±2.5)岁,病程1~8年,平均(4.5±2.1)年;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5.5±2.1)岁,病程1~6年,平均(3.5±2.4)年。两组以上及其他病例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 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即镇静护理、精神药物治疗、遵医进行约束性干预等。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为:(1)防暴力技能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防暴力技能培训,将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了解患者暴力行为前的情绪及肢体表现,掌握正确应对及处理方法。患者入院后,全面评估病情,并了解暴力行为史、暴力行为事件的表现过程,对情绪状态、行为举动密切关注,对情绪易激动、举止行为反常、坐立不安、言语粗暴患者重点防范,强化情绪疏导及行为约束。夜间要增加护理人手,增加病房巡视频率,做好对病房内危险物品、用具的安全管理。(2)心理预见性护理。多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消除对医院陌生感与抵触感,在与患者沟通上要注意用语恰当、语气平和、委婉,避免使用过激语言引起患者不安,增强患者信任感;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掌握患者性格特征,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耐心劝导与鼓励,可多让患者亲友探望,多给予患者理解与支持,减少过分苛责,减轻患者身心压力。(3)提供特色服务。丰富患者日常生活,组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包括打球、跳舞、下棋等等,可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住院期间孤独感与寂寞感,锻炼患者的人际沟通及交往能力,为回归社会,重拾生活信心创造条件。(4)使用保护性约束器。提供人性化关怀,对保护性约束器改进,松紧度适宜,留有足够活动空间,以纯棉布或者厚海绵为材质,保证轻盈舒适,将患者依从性提高。可以在患者病情稳定期间解除约束带,有危险征兆再戴上,给患者留有一定自由度,将治疗依从性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观察,包括自伤、伤人、毁物。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软件包对研究中数据资料统计处理,n(%)表示暴力行为发生率,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干预后,实验组暴力行为总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6.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除了精神症状支配引起外,还与患者长期自我封闭、负面情绪、医务人员与之沟通不到位、医务人员或者家属态度、保护性约束不当等密切相关[2],而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防范的。预见性护理是在充分分析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表现而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减少不良行为对患者自身及周围人员造成危害的一种护理措施。将护理人员丰富临床经验作为基础,循证医学指导,结合患者病情,提前预知不良事件,防患于未然[3]。在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情绪表现、行为动向、表情言语等观察,及早预见到暴力行为倾向,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患者建立起良好沟通,了解患者内心想法,拉紧彼此距离,消除隔阂感[4],减轻患者抵触及不安感;开展特色化的护理,即组织患者开展丰富娱乐活动,分散注意力,解除自我封闭,缓解不良情绪;基于人性化护理理念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器,对约束器进行适当改进,保证舒适、轻便,提高治疗依从性[5]。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暴力行为总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6.7%,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降低了暴力行为发生率,值得采用。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预见性精神疾病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所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