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思考①

2020-12-10张兴春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培育农民培训

张 敏 张兴春

(1 扬州市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2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推进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

1.1 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体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农民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提升农民主观认识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农民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1]。

1.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互联网+”背景下市场经济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叉融合,“互联网+”技术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催生出许多新兴产业。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引导农民抓住互联网这一契机,优化整合农业资源,对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依托“互联网+”升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可改善以传统课堂为主的培训方式,建立智慧学习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1.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利于农村文化和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建设农村文化和生态文明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对建设美丽乡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可提升农民对建设农村文化和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视程度,充分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原有生态状况,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2]。

1.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农民权益的有效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而农民综合素质的差异,最终会在劳动所得上得以体现[3]。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扶持农民变富裕为方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推动农民向职业化转变,让职业农民获得更多的职业权益保障,更多的社会认同感。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一般分为集中培训、考察研讨、跟踪指导3个阶段,主要采用分类、分级、分层培训的做法。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先按类别、地区进行分类,按从事的产业进行二次摸底,将相同产业的学员编排到同一班级,再根据不同地区、产业选择不同的专家,实施精准有效的培训。

2.1 集中理论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除农业农村部规定的农民素养、现代生活、新农村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必修课外,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对象、不同需求,开展分层教学,可针对性地开设农业植保机械操作、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常见园林花木习性与栽培等专题讲座。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分组讨论等参与式、情景式教学,同时视培训内容的不同,组织专家论坛、技术沙龙、农渔论道等分享探讨式教学。

2.2 现场考察、观摩、研讨

组织学员参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考察现代化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场所,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不同发展理念和运营方式,调动学员们尝试新产业的积极性。在“田间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菜单式模块,让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初步的观点,然后由专家给予一一指导,让农民学员在学中干、干中学。

2.3 上门服务,跟踪指导。

针对不同类型参训者,可采用不同跟踪指导方式。对自身具有强烈被指导需求,有一定产业规模或有较大产业提升空间的参训者可进行重点跟踪服务指导(专家指导形式多样、指导次数不限);对产业规模不大、暂时产业提升空间不大的参训者可进行一般性跟踪服务指导(座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对于无产业规模、无特殊培训需求的学员进行座谈式跟踪指导服务。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3.1 培育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3.1.1 农民不主动

千百年来,中国人大多都是在土地上劳苦耕作,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满足于“小富则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对农业生产缺乏足够的热情,对参加培训不积极。

3.1.2 政府不重视

长期以来,部分基层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没有太多必要,大多着眼于解决眼前问题,加之教育培训费神耗力,需要长期大量投入,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不能立竿见影,对长效发展缺乏远见和信心。

3.1.3 社会不认可

自2014 年起,全国纷纷开展职业农民培育与认定工作,但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省市只能参照本地区制度实行。农民职业化知晓度不高,导致各高校涉农专业录取分数线普遍偏低,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专业设置也有所萎缩。而且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很多不愿意回到农村,农业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第一就业选择。

3.2 培育机制不够完善

3.2.1 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不够

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目前高校“离农”现象严重。此外,乡村振兴需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求农民尽可能掌握更多农业产业链的知识和技能,但现有农民培训大多还停留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方面,显然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

3.2.2 政策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职业农民培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涉及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各级政府对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导致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大多浮于表面。

3.2.3 培训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从事农民培训的讲师来源渠道较多,有政府官员、高校教师、农业技术骨干以及往届优秀学员等,但讲师数量和质量还无法满足培训工作的需求,而且由于讲师自身工作关系,不能保证培训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

4 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与建议

4.1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不同途径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对职业农民的认可度。树立身边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增加农民提升文化素养、学习能力,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达到增产增收的意识,激发农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让农民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变化,从根本上培育农民把握国家路线方针的敏锐力,加强农民的市场意识,积极寻求致富途径。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宣传,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途径[4]。

4.2 吸引人才

当前,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经营高水平人才比较缺乏,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特别是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农业领域就业;宣传新农村建设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邀请优秀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优秀学员等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从业经历和成功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多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体验农村工作,举办“实践归来分享会”,分享在农村的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农村农民的感情;在就业指导课上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分析就业前景,打破对农民这一职业的传统认识。

4.3 建立高素质师资管理队伍

高素质师资管理队伍不仅要求专业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自我学习能力,能与时俱进地学习先进思想理念和技术知识,让培育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重视培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强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择优吸纳更多的年轻人才加入培育管理队伍,同时,开展新进人员的业务和管理能力培训,制定人员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4 制定长远培育规划

扎根基层,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国农业农村现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范围广、针对性强的培育政策,完善职业认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农民晋升制度,为农民个人发展提供依据。同时,培育资金上要提供保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供给机制,加大农村文化服务投入,积极改善培育环境,提供相应文化活动场所,将农民培育延伸到课堂之外[5]。

4.5 完善有效的监管评估机制

为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顺利开展,应完善相关监督管理机制,监管培育机构、培育师资和培育过程。培训结束后,及时评价和衡量培训计划,了解培训效果,为今后培训提供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培育农民培训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