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院校对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的科技支撑分析①
——以广州市“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为例

2020-12-10何孟璐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6期
关键词:广州农民院校

何孟璐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640;2 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4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1]。科研院校在科研成果、技术力量及科技人才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2],畅通其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虽然城镇化率已达86.5%,但还有78%的土地面积是农村,农村还有300多万户籍人口、520多万常住人口[3]。从国际经验来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将会有更多的人在乡村安居乐业。广州实现乡村振兴,有利于全面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推动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也有利于为其他超大型城市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经验。以广州市2018 年开始实施的“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为例,对发挥科研院校优势,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汇集更多资源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1 广州市农业农村发展概况

广州全市村域面积约5 827 km2,占全市陆域面积的78%,广州农村主要分布在白云、番禺、花都、南沙、黄埔、从化、增城7 个区,共有35个镇、1 249 个村(居)民委员会,乡村人口187万人,农业从业人员64 万人[4]。近年来,广州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农村面貌不断好转,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19 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增幅创近10 年最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城镇居民,列副省级城市第一,高质量岭南特色美丽乡村初具规模、城乡深度融合格局加快形成[5]。

2 广州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存在的短板

2.1 乡村产业发展质量不够高

虽然广州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布局全面铺开,起步平稳、开局良好。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对标先进城市,乡村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2017 年广州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为3.96 万元/人,高于上海(2.17 万元/人)、北京(2.3万元/人),但低于杭州(4.7万元/人)、宁波(6.35 万元/人);广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8%,而上海、北京为70%。截止2017年底,广州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21 万hm2,流转率43.04%,低于北京(50%)、上海(65%),也低于省内的佛山(88.39%)、中山(85.26%)、东莞(68.04%)、汕头(45.65%)。同时,耕地不少流向外来散、小租耕农。集中体现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仅有7 家,低于北京(38 家)、天津(15家)、上海(19家)、重庆(31家)。

2.2 农民收入偏低,农村人力资源不足

近10年来,广州农村人口减少20%以上,农业从业人员64万人,而广州常用耕地面积9.05万hm2、鱼塘面积1.86 万hm2、海域面积约460 km2[4],相对而言,农业从业人员明显偏少,且存在老龄化、低学历化较严重的现象。2017 年广州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 484元,在5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低于北京、上海;在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除外),排在第三,低于杭州、宁波两市;在省内城市中,低于中山、东莞、佛山等4个城市,列第五,其中比中山低6 528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6,与省内城市(珠海1.99、佛山1.78、东莞1.61、中山1.51)及国内先进城市(上海2.25、杭州1.85、天津1.83、成都1.83)的差距仍然较大。

2.3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增大

近年广州市城乡收入比逐年在减小,但差距绝对值仍逐年扩大,2017 年达31 938 元。乡村区域内部农民收入差距大。如番禺、黄埔两区的农民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最高的中山市水平,但从化区2017 年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 805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5.8%,仅相当于番禺区的54%;增城区为全市平均水平的90%,为番禺区的65%。

3 广州市开展“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的实践

广州作为省会城市,聚集了一大批实力强、资源优势突出的科研院校,为充分发挥驻穗科研院校人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6],推动实现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广州市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生产经营主体与科技服务组织为重点,自2018 年10 月开始实施了“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1 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优势资源下乡通道

为打通科研院校优势资源服务乡村振兴的渠道,广州市先后印发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关于加强涉农区与科研院校合作助力广州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对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下乡的总体目标、工作内容、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按照“市统筹、区对接、多协同”原则,建立了“两级挂职、三层对接”的长效工作机制。自2018 年项目启动以来,共75 家科研教学单位组建了345 个专家服务团队,涵盖了农业产业规划、信息化、种养殖、农业机械和自动化等15个领域,共计2 331名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支持广州乡村振兴。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6名教授级正处职干部挂职副区长、5 名副处职挂职镇副职、3 名博士交流锻炼并设立专家工作站。市、区两级协同调动各有关方面积极因素参与对接工作,形成合力。

3.2 强化科技支撑,精准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而就广州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存在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且实力不强、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偏低等不足。因此,如何依靠科技力量全面提升广州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加快实现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成为广州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此,广州的“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充分发挥驻穗科研院校资源优势,聚焦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通过开展园区规划指导、产业技术联合攻关、实用技能培训、共建产业试验推广基地以及团队整体入驻发展等多种形式支持当地产业发展。2018 年10 月至今,已支持7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制定乡村产业发展规划12 个,签订22 个科研合作项目合作经费540 万元,7 个团队进驻白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选派54名专家对口挂点服务增城区54 条村。项目开展一年多时间,惠及全市7 个涉农区35 个镇街、100 余家企业(合作社)和1 300多家农户[7]。

3.3 加快成果转化,激活农村创新活力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近80%,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足5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科研院校需要科研成果转化的促进政策和承载平台,以解决技术研究与生产实际脱节、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进一步激发自身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动力,实现社会责任和价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小农户等农业生产经营者迫切需要科技成果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生产中取得比较优势,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州通过实施“百团千人科技下乡”工程,为科研院校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之间搭建成果转化渠道,以科技研发平台、合作示范基地、专家工作站等为载体,引导专家团队以科技服务形式,与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项目实施一年来,专家服务团队在广州各区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创新技术转化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各类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共取得了138项科技下乡成果。例如黄埔区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科研团队技术优势,共建“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项目总投入约3亿。“甘油二酯新资源食品项目”“脑机协同技术产业化项目”以技术作入股形式落地黄埔区,成果估值分别为800 万、3 676 万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与增城区农业企业共建农业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增城菜心研究院和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基地、科企合作基地。

3.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进入新时代,农民群众期盼有更高质量的就业、更为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广州经济发达、城镇化率高,但农村普遍存在着“空心化”和农民“兼业化、老龄化”问题,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外来务工的“代耕户”多、流动频繁,农村人才问题成为制约广州乡村振兴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广州市以解决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技术需求为导向,建立科研院校与政府的协同培训机制,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缓解农业企业“用工难、技工荒”的老大难问题,组织多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骨干、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以及“三农”党政干部专题培训班,举办多样化的基层农技订单培训班,培育出一批批爱农村、懂技术的新型农民。一年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0 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 947 人,其中生产经营型930 人,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引领带动型1 017 人,开展各类技术培训46 次,推广先进技术、优质品种等科研成果56 次,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干部队伍和农民职业素养,培育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如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团省委共建“牛哥驿站”项目,创新创业团队在从化区400 多家家庭农场、200 多个农民合作社、50 多个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种植面积6.67 hm2以上农场中遴选出创业积极性高、种养品种有代表性的示范点100 个,建立100 个牛哥驿站,在品种选育、病害防治、标准制定、人才培训、品牌打造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对农民进行帮扶,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4 小结

从广州市的实践来看,以科研院校的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地方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互补优势,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多方协同的“政校企村”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是推动乡村实现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有效途径。超大型或者省会城市往往聚集着相对数量较多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建立对接工作机制、拓宽政策资金支持渠道、建立成果交流制度,发挥科研院校的优势,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开展成果转化、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形成相对固定的长效合作共赢机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

猜你喜欢

广州农民院校
耕牛和农民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