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
2020-12-10王应伟
王应伟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乐白道街道办事处,云南 开远 6616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立国的根基。然而由于技术和农户素质的限制,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在很长时间内只能通过传统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其防治效果有限,限制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农作物种植中确保农作物安全和质量问题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动力。基于此,必须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
1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前景
1.1 应用范围广泛
我国长期关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工作,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我国现阶段的绿色防控技术已经逐渐得到了推广,并且小有成效。无论是在粮食种植,还是水果和茶叶种植领域,环保防控技术都已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未来,绿色防控技术必将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在一系列的推广研究工作之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所涉及的范围越发广泛。可以通过不同的绿色防控技术对农产品进行针对性的控制。以水稻种植为例,既可以通过引入害虫的天敌如赤眼蜂消灭害虫,也可以通过养田蛙的方式,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1.2 有效缓解环境压力
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保证环境效益,避免因经济快速发展而为环境带来压力。由于国家大力提倡应用病虫害防控技术,因此,化学元素药剂的使用量已经大幅减少,应该采用环保性高的农药进行替代,如生物农药等。同时,采用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避免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在此背景下,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1]。
1.3 为农产品提供质量保障
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既可以有效改善防治工作的技术,也可以促进种植者思想的转变。农业技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较为薄弱,由于资金受到限制,导致许多种植者会因贪图便宜而选用含有较高化学成分的农药,缺乏环保意识,并未关注到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导致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没能关注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给人们的食品安全造成潜在风险,限制了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提升。然而,通过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当前阶段所使用的防治技术是一种绿色技术,与环保要求相符合,不仅可以解决病虫害问题,也可以减少农产品的质量损失,有利于农产品收入和产品效益的提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形势会越来越好。
2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方法
2.1 农业防控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
农业防控技术是指应该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对种植园区中的杂草予以定期清理,以免病虫害在杂草中寄生,导致虫卵繁衍。要采用科学的办法,结合农作物的种植特点进行开展排水工作,避免因湿度过高导致害虫在有利的生存环境中繁衍生长。同时,也要结合农作物的不同种类挑选相应的抗病虫品种。例如,在早稻种植时应选择抗稻瘟病,在晚稻种植时,应选择抗稻曲病。生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原理是借助害虫的天敌进行害虫防治,而不是通过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的控制,具有较高的环保性能。微生物农药是从自然界的生物代谢中提取的原料,因此不会对自然界造成严重破坏,有利于维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2]。
2.2 理化防控技术和联合防控技术
理化防控技术是一种借助理化因素使农作物中的病虫害脱离出农作物的技术。例如,针对看到光就会靠近的喜光昆虫,可以借助光的诱导作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免出现更多虫卵;同时也可以利用害虫所喜的其他元素,如颜色、食物等进行诱杀,以免出现病虫害。此外,要积极分析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时期,选择恰当的农药在病虫害爆发之前进行防治。采用这种方法,既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指导,也需要采用多种防控技术,结合病虫害的特性实现较好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最后,要确保所选用的农药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2.3 推广新型技术
通过新型技术的开发,可以有效改变生产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将农业技术进行创新,有利于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使农作物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有效达成绿色防控目标。在此背景下,要加大对于种植人员的培训力度,借助网络获取绿色防控技术的最新资源,同时可以外聘专业人员进行技术讲解,以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率[3]。
3 结语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部门的工作重点逐渐演变成了怎样提升农作物产量。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发展,必须提高对于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视。因此,农业部门必须在充分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方式,让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以最大化发挥绿色防控技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