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2020-12-10杨艳
杨 艳
(中共巫山县委党校,重庆市 404700)
0 引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重庆市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重庆市农村环境污染情况愈发严重。由于对农药、化肥的滥用,对农膜、养殖废物、生活废物处理的不及时,环境污染时刻威胁着人、畜禽、农作物的健康,这对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重庆市各级党组织充分认识到了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综合性污染治理体系的构建,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用化学品污染
随着农作物需求的不断增长,重庆市农村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每亩的农用化学品用量在持续提高,然而其有效利用率未有明显提升。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着雨水流失于地表水中,同时渗透到地下,给本就不多的淡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而农膜大多由塑料制成,土壤微生物难以降解,有的还会析出有害物质污染土壤与农作物[1]。
1.2 作物秸秆污染
过去重庆市农村主要采取焚烧法对作物秸秆进行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大气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秸秆转饲料处理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引入到了作物秸秆的处理中,代替了传统的焚烧法。但是,重庆市农村在相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方面受资金、人力、机械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秸秆的有效利用率不高,有很多农村仍然采用焚烧法来处理作物秸秆。
1.3 畜禽养殖污染
在市场畜禽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重庆畜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畜禽出栏、存栏量加大。每年畜禽都会排出巨大数量的粪便,而养殖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废水。当前重庆市农村对于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多为直接用于农作物肥料,并不重视对养殖废水的有效处理。粪便、养殖废水中有多种病源微生物,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
1.4 农村生活污染
现代化的发展,让重庆市农村人民的生活习惯逐渐与城市趋同。然而,和城市相比,重庆市不少农村都缺乏完善的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设施。农村人民处理生活污水的基本方式为倾倒于田间或附近的河流中,这就给农村水体、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而且,对于剩菜、剩饭等,农村人民基本上都会选择将其投喂于家养畜禽,这就极大了疾病的传染风险。另外,由于重庆市农村普遍缺少垃圾处理厂,一些重金属、塑料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农村人民只能选择将其堆放于田间、路旁,从而造成重金属污染、塑料污染等。
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2.1 全面排查环境污染状况
全面排查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是做好其治理工作的重要前提[2]。当前,重庆市紧抓第二次污染普查工作契机,建立了“六统一”工作原则与“4130”工作程序和标准,从市到乡镇开展一级拉网式的污染清查工作,对全市包含各区农村在内的数万个污染源进行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措施等等,针对其建立名录库,从程序上确保清查名录“不重、不漏、不错”的目标,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创造了良好条件。
2.2 提高基层组织防治能力
提高基层组织污染防治能力,可有效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在基层的有效落实。重庆市进一步加强专职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实训,促进了基层环境保护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了基层组织指导和监督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能力。
2.3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对促进农民参与环境治理有积极作用。重庆市渝中区2018年启动“百镇千村万户”的农村生态环保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走村入户进行环保主题宣传,了解村民对环境现状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开展环保课堂,播放《乡村环保事件》、《狼图腾》等电影,组织农村小朋友玩“垃圾分类”主题的飞行棋,以多元形式向村民传播环保知识与理念。
2.4 开展环境治理专项行动
开展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根据农村的不同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有利于深度解决相关问题。以生活垃圾处理为例,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区域处理”的模式,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五有”收集处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逐步开展和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从源头上减少生活污染的产生,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引导农民采用院落堆肥或村级集中处理方式消除易腐废物,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综合调查和整治。
3 结语
综上所述,重庆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但值得庆幸的是,重庆市各党委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采取了全面排查环境污染状况、提高基层组织防治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开展环境治理专项行动等措施,多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为改善良好的农村环境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