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儿科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20-12-10童艳霞

关键词:输液儿科成功率

童艳霞

(天门职业学院,湖北 天门 431700)

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儿科治疗方式,在各类疾病患儿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实际的静脉穿刺操作过程中,由于患儿年龄幼小,自控能力较差,在穿刺过程中会产生疼痛感,以引起患儿出现哭闹等情况,导致穿刺困难,一次穿刺成功率不理想,这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会给患儿造成较大痛苦,还易产生护患纠纷,危害较大[2]。临床研究表明,对静脉输液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静脉穿刺过程中的依从性,从而提高其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3]。本次研究就着重对心理护理对儿科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216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06)。观察组110例患儿,男58例,女52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7±1.1)岁。对照组106例患儿,男56例,女50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年龄(4.4±0.7)岁。两组患儿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长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且在入组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该研究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实施如下:①消除患儿戒备心理:护理人员在第一次与患儿接触时要给患儿留下温暖、舒适的感觉,积极地与患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护理人员在与患儿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着装大方得体、妆容整齐,使患儿及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使患儿消除戒备心理。②穿刺情绪干预:在进行穿刺前,要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构建良好护患关系。首先稳定患儿家长情绪,使其明白积极地配合能够减少穿刺次数和患儿痛苦,征得其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情、肢体动作等来鼓励患儿,面对患儿时始终保持微笑,对于2岁以上的患儿可采取话语交谈的方式进行鼓励。对于已经完成穿刺的患儿给予表扬,对于准备穿刺的患儿进行童趣式讲解。通过互动的方式增加患儿的信心和胆量。同时可以准备一些小玩具、气球等,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争取其配合。③改善舒适度:积极的改善病室环境,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并适当布置一些绿植,增加一些色彩鲜明,具有童趣的画报,以此来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患儿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玩游戏、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方式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帮助其缓解穿刺疼痛,并对患儿的良好表现给予积极地肯定和鼓励,为下一次的静脉穿刺奠定基础。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和t检验,计数数据用“%”和x²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106例,占比96.36%,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4例,占比3.64%;对照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89例,占比83.96%,二次及以上穿刺成功17例,占比16.04%;x2=4.2683。

2.2 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行为量表评分[4]、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疼痛行为量表评分分别为(1.61±0.41)分和(2.30±0.62)分,t=6.782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分别为(2.94±0.85)分和(3.63±1.03)分,t=6.1362。

2.3 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69例、基本满意36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95.45%(105/110);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43例、基本满意41例、不满意22例,总满意度79.25%(84/106);x2=4.8946。

3 讨 论

静脉穿刺患儿的依从性与其心理、情绪具有密切的关系,心理护理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心理问题疏导和干预方式,但常规的心理护理措施不适用于儿科患者。患儿由于其年龄较小,缺乏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导致其心理护理难度较大[6]。因此,在对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其措施需要更加技巧性和针对性。本次研究中,通过对静脉输液治疗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消除患儿戒备心理、穿刺情绪干预、改善舒适度等干预措施,一方面减轻了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了其对静脉输液治疗的依从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穿刺的认知度,利于缓解患儿家长的内心焦虑,提升其配合度。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患儿的哭闹,提高患儿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从而显著提高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

从结果2.1中的数据可知,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患儿,其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P<0.05,这一结果充分表明了,心理护理干预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一个显著因素,临床在儿科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需积极地关注这一因素。同时从结果2.2中的数据可知,相比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行为量表评分、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均明显更低,P<0.05,这一结果充分表明了,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对静脉输液治疗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有效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减轻由于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从而显著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输液儿科成功率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把握主动权,提高油罐火灾扑救成功率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