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实践及思考
2020-12-10马建华
马 建 华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 武汉 430010)
1 2020年长江汛情特点
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汛期长江流域又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在水利部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挥下,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1],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流域相关省(市)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强化监测预报预警,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技术支撑,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成功应对了流域性大洪水,取得了长江流域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多次大范围长历时强降雨过程,形成流域性大洪水,干流发生5次编号洪水,防洪形势严峻。其中,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寸滩站洪峰水位超保证水位8.12 m,居实测记录第2位),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5 000 m3/s,中下游干流监利至大通江段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列有实测记录以来的第2~5位,马鞍山至镇江江段潮位超历史,鄱阳湖发生流域性超历史大洪水(湖区及五河尾闾地区13站水位超历史)。以汉口站高水位持续时间和大通站最大30 d洪量重现期计,2020年洪水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1998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
1.1 雨 情
2020年6~8月,除金沙江中下游和两湖水系南部,长江流域其余地区降雨基本上均偏多,长江流域累积面雨量635 mm,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3成以上。其中6~7月,长江中下游累积雨量615 mm,较同期均值偏多6成,排名1961年以来第1位;8月,嘉陵江、岷江流域累积雨量达290 mm左右,特别是涪江达529 mm,沱江477 mm,均排名1961年以来同期第1位。与历史对比,2020年长江流域降雨主要呈以下特点:
(1) 梅雨期和梅雨量均为1961年以来之首。2020年,长江中下游6月1日入梅,8月2日出梅,入梅时间早,出梅时间晚,梅雨季持续时间长达62 d,较常年偏长22 d,为1961年有完整连续降雨监测资料以来最长。梅雨期间降水量达759 mm,较常年偏多1.2倍,同为1961年以来最多。
(2) 暴雨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大。2020年6~8月,长江流域50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约116万km2,80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约39万km2,1 20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约4万km2;日雨量50 mm以上笼罩面积大于5万km2的天数有32 d,笼罩面积大于10万km2的天数共有9 d。7月上旬,鄱阳湖水系10 d累计雨量250 mm,较同期均值偏多3.1倍,较7月多年均值雨量偏多6成。
(3) 强雨区重叠度高、累积雨量大。在2020年6~7月发生的11次暴雨过程中,有9次强雨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雨区往复频繁、高度重叠,导致6~7月中下游干流附近各分区累积面雨量普遍超过600 mm,其中饶河1 206 mm、青弋江水阳江1 000 mm。8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出现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强雨区稳定在嘉陵江、岷江流域,8月11~17日期间涪江、沱江、嘉陵江、岷江累积雨量分别为390,313,148,140 mm,强降雨持续时间及累积雨量均超长江上游有记录以来最大的“81·7”大洪水。
1.2 水 情
在流域长历时、大范围、高强度暴雨影响下,2020年长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干流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其中7月发生3次编号洪水,8月中旬发生2次编号洪水,期间干支流多站发生超保证甚至超历史洪水,洪水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上游来水早、洪水发生范围广。2020年6月,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均较早发生不同程度涨水过程,大渡河、横江、綦江、乌江发生超警甚至超历史洪水。6~8月,长江干流发生5次编号洪水,三峡水库出现5次入库洪峰流量超过50 000 m3/s的洪水,并出现三峡水库自2003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5 000 m3/s),上游干流发生超保证洪水;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清江、汉江、洞庭四水及鄱阳五湖等主要水系除湘江、汉江外,均发生超警以上洪水过程;鄱阳湖水系发生流域性超历史大洪水,岷江、长湖、洪湖、巢湖、滁河发生超历史洪水。
(2) 中下游水位涨势猛、洪峰水位高、持续时间长。2020年入汛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水位迅猛上涨,莲花塘、汉口、九江、大通、七里山、湖口站水位7月总涨幅3.33~4.69 m(以湖口站为最),最大日涨幅达0.37~0.63 m,日均涨幅均大于1998年同期。中下游干流监利至大通河段主要控制站洪峰水位居历史最高水位第2至5位,其中九江站、湖口站洪峰水位居历史最高水位第2位(仅次于1998年)。干流监利以下江段及两湖湖区主要控制站超警戒水位累计天数达28~60 d。汉口站26.30 m以上高水位持续时间56 d,达到流域性洪水标准(即汉口站26.30 m以上高水位持续时间45 d)。
(3) 洪水遭遇严重,洪水峰高量大。2020年8月中旬,长江干流朱沱站与嘉陵江北碚站洪水过程几乎完全遭遇,导致寸滩站出现峰高量大的洪水过程,洪峰流量位居历史第5位,约20 a一遇,洪峰水位居历史第2位,最大7 d洪量约40 a一遇。洪水还原后洪峰流量居历史第1位,约90 a一遇,最大7 d洪量约130 a一遇。大通站实测最大30 d洪量2 283亿m3,重现期约35 a一遇,与1998年洪水相当,达到大洪水标准(即大通站最大30 d洪量2 155亿m3)。
2 2020年长江防汛抗洪工作实践
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长江委和地方各级水利部门及有关单位压实责任、周密部署,严密监测、及时预警,科学研判、精准调度,强化监管、深入指导,践行以防为主的风险管理理念,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成功战胜了2020年长江流域性大洪水,实现了水利部确定的“超标洪水不打乱仗、标准内洪水不出意外、水库不能失事、山洪灾害不出现群死群伤”的目标,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1 做好防大汛准备
2020年汛前,长江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汛救灾总体部署以及水利部有关工作要求,全面扎实做好各项防大汛准备工作。一是召开系列防汛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洪水防御工作。先后召开长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长江防总指挥长视频会议、汛前准备布置会、防汛通报会等23次专题会议,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分析研判水雨情趋势,部署落实各项汛前准备工作。二是提前进入防汛备战状态,靠前防汛检查压实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应急值守制度,3月23日提前开展值班,全面进入临战状态;4月初,及时向沿江各省(区、市)下发工作通知,对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汛前准备、工程巡查防守、山洪灾害防御等提出明确要求,并跟进开展防汛检查工作。三是积极开展洪水调度演练,全力做好实战练兵检验。在水利部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长江委、流域7省(市)水利厅(局)、三峡集团公司共同参加的长江1954年洪水防洪调度演练,组织委直管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在澧水江垭、皂市水库开展了防汛抢险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了科学决策、协同作战和抢险救援能力。四是完善防洪工程调度规程,编制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修订完成《三峡(正常运行期)—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规程(2019年修订版)》《丹江口水库优化调度方案(2020年度)》《2020年度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计划》,编制完成《长江流域大洪水应对措施报告》和长江及嘉陵江、乌江、汉江、滁河、水阳江5条跨省支流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和洪水防御“作战图”,指导督促相关省(市)编制完成重要支流和重点(重要)防洪城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为防洪调度决策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2.2 强化监测预报预警
密切监视流域水雨情变化,采取“短中长期预报相结合、水文气象相结合”技术路线,制作和发布长江流域定量降水及水情预报,重点时段加密监测预报频次,滚动会商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020年共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3次,Ⅲ级应急响应3次,Ⅱ级应急响应2次,应急响应时间长达87 d,其中Ⅱ级应急响应25 d,Ⅲ级应急响应34 d;发布汛情通报20期,发布干支流水情预报417期、短中长期降雨预报369期,发布重要水雨情报告及分析材料237 期,发布编号洪水8期,发布洪水预警35期,推送热点水情消息16万余人次,及时提醒地方、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做好防范应对。
2.3 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
结合水文气象预测预报,根据防洪情势及水工程运用情况,以各类洪水防御方案预案为基础,滚动编制长江2020年5次编号洪水调度方案,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准备。截至10月底,长江委共组织会商156次,下发调度令129条,尤其是在应对7月份两湖地区洪水防御和8月份三峡入库最大洪峰过程中,坚持每天早晚两次滚动会商,关键时期连续滚动会商,分析研判洪水发展趋势,安排布置各项防范应对工作。洪水调度过程中,在水利部的统一指挥下,统筹上下游、干支流、江河湖泊防洪需求,指导协调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防洪工程调度运用,科学精准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水库群,积极实施蓄滞洪区、洲滩民垸、排涝泵站等联合调度。
在防御2020年长江1号洪水过程中,通过调度长江上中游水库群拦蓄洪水约73亿m3(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约25亿m3,削峰率达34%),运用湖口附近洲滩民垸及时行蓄洪水,部分时段合理限制城陵矶、湖口附近河段农田涝片排涝泵站对江对湖排涝等,多措并举成功降低城陵矶江段洪峰水位约0.80 m、汉口江段洪峰水位约0.50 m、湖口江段洪峰水位约0.20 m,莲花塘、汉口、湖口站最高水位分别控制在34.34,28.77,22.49 m(均未超保证水位),避免了城陵矶、湖口附近蓄滞洪区运用。
在防御2020年长江2号洪水过程中,通过调度长江上中游水库群拦蓄洪水约173亿m3(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约88亿m3)、限制城陵矶附近河段农田涝片排涝和启用洲滩民垸行蓄洪等,成功降低沙市江段洪峰水位约1.50 m、监利江段洪峰水位约1.60 m、城陵矶江段洪峰水位约1.70 m(莲花塘站最高水位34.39 m,未超保证水位34.40 m)、汉口江段洪峰水位约1.00 m,极大减轻了中下游防洪压力。
在防御长江3号洪水过程中,科学调度三峡水库拦洪削峰,拦蓄洪水33亿m3,最大削峰率达36%,精细协调清江、洞庭湖水系水库调度错峰,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共计拦蓄洪水约56亿m3,同时采取城陵矶附近河段农田涝片限制排涝、有序启用洲滩民垸行蓄洪等多种措施,成功降低城陵矶江段洪峰水位约0.60 m,汉口江段洪峰水位约0.4 m,莲花塘、汉口站最高水位分别为34.59 m和28.50 m,再适当抬高城陵矶河段运行水位,避免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的运用,成功顶住了长江中下游尤其是洞庭湖区防洪压力。
在防御2020年长江第4、5号复式洪水过程中,在前期已运用较多防洪库容的基础上,调度长江上中游水库群再拦蓄洪水约190亿m3。通过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分别降低岷江下游高场站、嘉陵江下游北碚站洪峰水位1.4 m和2.3 m,降低长江干流川渝河段洪峰水位2.9~3.3 m,避免了上游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洪峰叠加形成重现期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减少洪水淹没面积约235 km2,减少受灾人口约70万人。同时,避免了荆江分洪区的运用,避免了60余万人转移和49.3万亩耕地、10万亩水产养殖田(塘)被淹,发挥了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
2.4 加强工程监管督查
在调度运行监管方面,2020年长江委成立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汛期调度运行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以“线上监控+线下督查”方式,分类分级加强流域1 420座大中型水库调度运用和汛限水位监管;派出35个督查组108人次开展现场监管,其中9月底实现对40座控制性水库现场督查全覆盖,共计督查长江流域14省市270座水库,发现各类问题129个。派出20个暗访督查组62人次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对长江干堤、两湖重点圩垸等巡查防守工作进行暗访督查;先后派出139组次、487人次完成3086座小型水库的暗访检查,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共发现问题6114个;派出9个暗访调研组29人次完成了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县(市)111个自然村的山洪灾害防御暗访调研,发现各类问题175个。针对发现的各类问题,均以“一省(库)一单”的形式提出整改要求,督促各地整改落实。
3 新时期长江防洪形势分析
3.1 新要求新变化
经过多年建设,长江流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已基本形成,并在战胜2020年的流域性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正步入新的阶段,新时期防洪任务面临着新要求和新变化。
(1) 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保安的要求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防洪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着力防范水旱灾害重大风险,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化解风险挑战。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沿江城镇化格局不断优化,长江流域的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增加,人口不断集聚,财富不断增长,潜在洪灾风险损失逐步加大,均对防洪保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 江湖关系持续变化。受长江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影响,中下游干流河道持续冲刷下切。2002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宜昌至湖口河段平滩河槽泥沙冲刷24.06亿m3,年均冲刷量1.46亿m3,其中,宜昌至城陵矶段河道冲刷强度最大,其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54%,城陵矶至汉口、汉口至湖口河段冲刷量分别占总冲刷量的20%、26%。而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河道与长江干流河道冲淤不匹配,江湖关系持续调整,加之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防洪能力提高后,洪水汇流入江速度明显加快,加上各地治涝外排能力显著增加,长江中下游干流出现长时间高洪水位的几率增加。长江中下游干流和两湖地区对江、对湖直排泵站总设计流量约20 000 m3/s,2020年汛期对江、对湖总排水量达796亿m3,大规模排涝加重了干流河槽的泄洪压力。2020年汛期,受汉口、湖口高水位顶托等影响,中游河段尤其是城陵矶附近河段同水位时泄流能力显著降低,城陵矶附近地区的防洪压力持续增大。江湖关系持续调整,干流河道承泄能力不足,如何有效应对其对防洪的影响是今后较长时期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水库群拦蓄能力进一步提升。1954年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为492.0亿m3;考虑目前纳入联合调度的上中游控制性水库按流域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及其调度规程调度,若再遭遇1954年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约为325.0亿m3,超额洪量大幅减少,蓄滞洪区运用几率和损失大幅降低;若再遭遇1870年上游型特大洪水,荆江河段超额洪量为56.0亿m3,仅需适当加大三峡水库拦蓄,同时动用荆江分洪区分洪即可。随着长江上游防洪控制性水库(白鹤滩、两河口、双江口等)的兴建,还将新增防洪库容101.6亿m3,对洪水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水库群的防洪效益将进一步凸显。
(4) 极端水文气象事件增加。近年来流域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局地突发性强降雨频繁出现,如2016年汛期湖北多地短历时降雨量排历史第一,武汉气象站最大周降水量581.5 mm,刷新武汉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值, 超过常年主汛期3个月总雨量;2017年洞庭湖水系发生长达11 d的连续强降雨过程,湖南省累积面雨量314.0 mm,列1961年以来同期第1位;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1961年以来最长梅雨期和最大梅雨量,四川芦山(425.0 mm)、湖北建始(262.2 mm)、安徽铜陵(209.1 mm)等多地日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这些记录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的影响正在日益显现。
3.2 存在的问题
经过60多年的建设,长江虽然初步形成了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工程、堤防护岸、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相配合的防洪工程体系,但防洪体系还不完善。以堤防为例,2020年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仍累计发生各类险情4 335处,虽然出险总数和长江干堤险情数与1998年相比仅为5.9%和2.4%,大幅减少,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不相适应。2020年及近年来长江洪水防御实践证明,流域防洪体系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
(1) 重要支流和湖泊防洪能力偏低。长江中下游水网纵横,泄流不畅,如青弋江、水阳江近年来实施联圩并垸和闸站建设,导致局部主干河道行洪压力增大,滁河下游干流河道泄流能力不足,受外江高洪水位顶托影响下,原河道和分洪道下泄能力更为减小,且干流部分闸站阻水严重,威胁沿河圩垸安全。汉江中下游干流堤防达标率较低,且东荆河河道行洪阻碍多,难以达到设计的分流能力,汉江中下游行洪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洞庭湖区11个重点垸堤防虽然已堤身形象达标,但其实施时间早、建设标准低,目前堤身堤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亟待实施全面达标加固建设。鄱阳湖区1万亩至5万亩的圩堤多数未进行系统加固,遇高洪水位,极易发生溃垸险情。
(2) 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长江干流及两湖42处国家蓄滞洪区,部分蓄滞区围堤仍未达标,洪湖、武汉附近区和华阳河等9处蓄滞洪区围堤尚需进行加高加固;除荆江分洪区、杜家台分洪区、澧南垸、围堤湖垸、西官垸已建分洪闸外,其他分洪区都没有分洪控制工程,分洪时难以做到及时适量;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进展缓慢,除洞庭湖区澧南、围堤湖和西官垸结合移民建镇安置了区内的居民,荆江分洪区建有一定数量的安全区、安全台等安全设施,钱粮湖、大通湖东、共双茶、康山等蓄滞洪区开展了部分安全建设外,其它蓄滞洪区安全设施少,蓄滞洪区绝大多数人口尚无安置设施;蓄滞洪区人口安置任务重,需安全区(台)、就近后靠永久安置人口约400万人,由于现有补偿标准低,群众搬迁意愿不强,实施难度大。当前条件下蓄滞洪区运用难度大,无法确保蓄滞洪区“分得进、可控制、蓄得住、退得出”,迫切需要加快建设步伐。
(3) 洲滩民垸行蓄洪运用困难。1998年大洪水过后,长江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共平退圩垸1 442个,迁移人口244.12万,恢复调蓄容积178.34亿m3。在防御2020年洪水过程中,通过适时运用部分洲滩民垸行蓄洪,有效降低了洪峰水位。当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内仍有洲滩民垸406个,洲上人口约130万人,总面积约2 500 km2。大多数洲滩民垸的洲堤防洪能力低,遇一般洪水时,防洪安全难以保障;遇大洪水时,行蓄洪运用困难。
(4) 防汛非工程措施配套尚待完善。洪水监测体系还需要完善,部分测站布设不尽合理,监测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多要素全覆盖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成;水文气象预报水平仍有待提升,极端天气事件准确预测预报难度大,预警时效性有待加强;洪水防御方案针对外江高水位顶托、防洪工程超标运用等复杂场景考虑不足,防御措施仍有待进一步细化优化;防洪工程体系调度决策智能化程度较低,多工程联合调度效益有待发挥;蓄滞洪区、洲滩民垸等行蓄洪空间长期管理薄弱,人员转移与安置方案亟待完善;洪水保险观念尚未深入人心,资产投保率低,发生洪灾后巨额损失难有赔偿。
4 下一步安澜长江建设方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2035年前的发展蓝图,为“十四五”规划指明了方向,要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对长江防汛抗洪提出了要求,要健全长江水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设安澜长江。下一步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系统总结2020年及近年来防洪实践经验,深入分析研究当前长江洪水防御工作的不足和短板,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全面提升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安澜长江建设为目标,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二是补齐工程短板,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三是强化技术支撑,提升防洪治理能力。
4.1 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3-7]
2020年长江流域洪水防御中充分暴露出了防洪工程与非工程体系的短板,特别是在流域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强力影响和作用下,流域防洪格局与理念、需求、手段、机制等发生了显著变化,亟需根据新的防洪形势要求和洪水洪灾特性变化,组织开展长江流域防洪规划修订工作,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长江防洪新的顶层设计,引领新时期长江防洪减灾工作。
修订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需在提高流域蓄泄关系认识的基础上,对洪水出路安排进行布局优化,对接国土空间管控要求,提升长江流域防御大洪水的能力,减轻洪水灾害。
(1) 加强长江中下游蓄泄关系研究。根据当前长江中下游河道蓄泄能力与上一轮规划编制时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三峡等控制性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江湖蓄泄能力变化及其防洪影响研究,分析长江中下游江湖冲淤及其影响因素,复核重要防洪控制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和江湖槽蓄容积,开展中下游江湖水沙冲淤演变分析预测,分析蓄泄能力变化对洪水位、超额洪量影响,评估新蓄泄关系对防洪体系建设、运行和管理的影响。
(2) 优化流域洪水安排布局。根据蓄泄关系新变化,复核现状流域防洪总体布局和蓄泄关系的适应性,考虑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实施对防洪减灾的新要求,复核流域防洪布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科学评估可能发生的洪灾影响损失,开展流域洪水风险区划研究,统筹协调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和防洪与排涝、防洪保安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关系,开展防洪标准、防洪控制水位、堤防级别、蓄滞洪区等调整研究,优化提升流域防洪体系布局。
(3) 加强行蓄洪空间管控。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加强洲滩民垸和蓄滞洪区等行蓄洪空间管控。复核已平退的洲滩民垸行蓄洪实施效果,分析洲滩民垸进一步平退、增大河湖行蓄洪空间的潜力。研究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重点湖泊洲滩民垸防洪治理与保护方案,解决数百万人民群众的防洪安全保障和大洪水条件下适时适量行蓄洪水等问题。进一步强化不同类别的蓄滞洪区蓄洪空间差异化管控要求,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蓄洪空间管控的有机结合模式。统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基础上,研究论证适当扩大部分城市周边蓄滞洪区安全区的可行性。
4.2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通过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巩固提升以堤防为基础,三峡水库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等相配套的长江防洪工程体系。
(1) 加快堤防建设。加强长江上游干流堤防护岸工程建设,开展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新出险部位隐患治理。加快开展岷江、嘉陵江、汉江、滁河、青弋江、水阳江等支流重点河段堤防达标建设。推进洞庭湖区重点垸和鄱阳湖区重点圩的堤基防渗、堤身隐患处理等防洪能力巩固建设,开展洞庭湖区重要一般垸和鄱阳湖区1~5万亩圩堤加固,完成巢湖、梁子湖、洪湖、菜子湖等重要湖泊的堤防建设。
(2) 加快推进蓄滞洪区建设。加快完成城陵矶附近分蓄100亿m3超额洪量的蓄滞洪区蓄洪工程建设,抓紧完成钱粮湖、共双茶、大通湖东垸三垸分洪闸和安全建设,以及洪湖东分块围堤加固和分洪闸建设,尽快推进洪湖东分块安全建设。推动杜家台、康山、民主垸、城西垸、建设垸等重要蓄滞洪区和华阳河一般蓄滞洪区建设,逐步实施武湖、涨渡湖等一般蓄滞洪区建设。
(3) 推进防洪水库建设。有序完成白鹤滩、两河口、双江口等防洪控制性水库建设。在识别、协调水库工程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推动规划安排的清江姚家坪、资水金塘冲、澧水宜冲桥等重要防洪水库建设,研究解决五强溪等水库的防洪库容运用制约问题。
(4) 加强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尽快完成列入《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的存在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开展大坝水库(闸)定期安全鉴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5) 强化河(洪)道及崩岸整治。充分考虑干支流水库蓄水运用对中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进一步巩固以往河势控制和崩岸治理成果,加快对新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崩岸险情进行治理,加强汛前崩岸应急整治,避免大洪水对河势造成重大调整,维护河势和岸坡稳定,保证堤防安全。
(6) 加强治涝工程建设。为防御流域大洪水,协调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矛盾,将大型排江泵站纳入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统一调度,必要时对沿江农田片区限排。加强滨江滨湖重点城市和洞庭湖区、江汉平原区、鄱阳湖区、安徽沿江圩区等重点涝区的排涝、蓄涝工程建设,增加区域涝水调蓄能力。
(7) 强化中小河流治理。继续完成流域面积在200~3 000 km2的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实施堤岸加固和清淤疏浚。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结合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中小河流生态修复和保护。
(8) 强化山洪灾害防御。巩固提升山洪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提高技术水平,抓紧实施规划确定的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任务,因地制宜地在不减少现有河道过流能力前提下采取护岸、排洪渠、沟道疏浚等综合整治措施。
4.3 提升防洪治理能力
坚持先进理念、运用前沿技术,从监测预报预警、洪水防御方案预案、防洪工程联合调度、防洪减灾管理制度、防洪减灾体系智能化等方面,提升现代化防洪治理能力。
(1) 提高洪水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完善水文站网体系布设,提高江河湖库水文站网的覆盖率;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预报水平,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通过研究提出极端降水、洪水事件等预警指标,构建超标洪水发生时监测、预报、预警的快速响应机制。
(2) 完善防御洪水方案预案。完成主要支流及较大河流的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编制,细化优化超标洪水防御措施,加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目标可量、坐标可定、路线可视、风险可估的“挂图作战”。完善重要和一般蓄滞洪区的运用预案并组织演练。适时启动长江防御洪水方案、长江洪水调度方案的修订,形成多层次、多目标的洪水防御方案预案体系。
(3) 深化防洪工程联合调度。滚动优化流域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方案,在目前101座水工程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水工程联合调度范围,科学合理制订防洪工程体系联合调度方式,针对不同区域防洪对象协调细化调度方案。开展超标准洪水防洪联合调度研究,统筹安排洲滩民垸、排涝泵站、蓄滞洪区的运用时机和时序,不断提高水工程联合调控能力,提高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4) 推进防洪减灾管理制度建设。开展洪水管理相关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建设的支撑性基础研究,建立严格的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开展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管理办法编制,促进早日出台;制定蓄滞洪区管理制度,总结近年来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经验,适时修订《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推进洲滩民垸分类管理,研究制定洲滩民垸行蓄洪的补偿机制;探索建立洪水保险机制,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5) 提升防洪减灾体系智能化水平。加强卫星、雷达等遥感技术在监测预警、灾情评估中的应用;利用无人机、5G等技术,开展巡堤查险、人员搜救工作;融合气象、交通、通讯等多源信息,结合LBS、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蓄滞洪区、洲滩民垸应急避险转移效率;应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开展水工程智能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
5 结 语
2020年洪水是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也是对当前长江流域防洪减灾工作一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实践检验。下一步,长江委将继续按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和“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指导原则,牢牢把握长江防洪的战略发展机遇,根据长江流域防洪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研究流域洪涝灾害的新规律,完善提升防洪工程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非工程措施体系,推动长江流域防洪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洪行其道、惠泽人民的安澜长江,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防洪安全基础。
说 明
本文2020年水文要素的统计分析源自报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