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三段”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实践*
——以“劳动经济学”课程为例

2020-12-10郑毅敏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经济学劳动力研究生

郑毅敏

(西安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的增加,每年6%-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为了减轻就业压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很多大学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2019年12月,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2015年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达到290万人,2020年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1]。根据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85.8万人, 其中985/211院校招生占比为43%,普通大学占比为57%[2]数据,我国每年应该有八、九十万硕士研究生毕业,近一半是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普通高校硕士生面临的就业形式异常严峻。各个高校为了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纷纷采取各种教学改革措施,包括以提升研究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

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的专业课程,通常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对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提出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研究生课程教与学的质量,西安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制定了“一线三段”式研究生教学培养创新模式,即:以 “专业+实践+创新”三种核心能力为主线,分知识积累、技能培训、能力锻炼三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为了贯彻落实这一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兴趣指引下进行劳动经济相关领域问题的探究,循序渐进提升自己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劳动经济学》示范性课程建设与实践”教改项目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基于“一线三段”式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的基本要求,以《劳动经济学》课程为例,就课程目标以及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一线三段”式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西安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科为了实现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建立了“一线三段”式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生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中的“一线”是指以“专业+实践+创新”的三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 “三段”是指研究生培养中分知识积累、技能培训、能力锻炼三个阶段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第一阶段以学习经济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为主要任务,目标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应用经济学科要求学生利用一年半的时间,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本专业所要求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学习内容除了包括学校设置的公共学位课程外,还包括学科所要求的专业学位课程以及学位选修课程。专业学位课程是所有应用经济学研究生都必修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包括中级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学位选修课程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哲学方法论学习为主的公共选修课程,另一类是与自己专业方向有关的专业选修课程。

第二阶段注重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目标是实践技能培养。学科依托学校实践平台和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竞赛活动,如“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实习实践与竞赛活动,将所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到实践和竞赛活动中去,做到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实践能力不断提升;鼓励学生申报学校资助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调查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确定研究题目、文献梳理、撰写项目申报书到调研问卷拟定修改、实地调查访谈、数据处理分析、报告撰写完成、结题申请汇报等各环节亲历亲为,使学生科学研究、人际交往、社会认知等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还通过参与教师“我国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和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大型调查项目,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活动,了解各级政府脱贫工作的效果和国家脱贫政策的落实情况,使自己的各项能力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提升,更加明确专业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同时也提高了服务社会的热情。

第三阶段以科研基地为依托,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西安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科拥有四个省级基地,两个校级基地,能够很好地满足师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学生们可以通过申请科研基地对研究生的开放调研项目或者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主持或者参与科研项目,迫使自己广泛阅读参考文献,深入思考相关问题,形成创新性观点或研究方法,进而凝练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此外,学生通过项目资助获得的实地调研数据,对于完成学位论文撰写以及参加各种竞赛,进而获得高级别大奖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这一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其择业能力提升和竞争优质就业岗位起到很大助力作用。

因此,“一线三段”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应用经济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一线三段”培养模式下的劳动经济学课程目标

依据“专业+实践+创新”三种核心能力的培养主线,劳动经济学课程围绕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制定新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目标。

(一)知识能力要求

劳动经济学在当今经济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按照杜威图书分类法,居于各分支经济学第一位[3]。劳动经济学的重要学科地位是与其研究人员规模、发表论文数量、研究经费以及在现实公共政策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关。我国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许多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问题都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相关,例如:贫困群体的就业问题、沿海企业“民工荒”问题、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以及收入分配问题等都是长期为人所关注的问题。因此,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劳动经济学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一线三段”培养模式下,劳动经济学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程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还要能够活学活用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在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现象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具备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知识:

1.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通常学习劳动经济学,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理论知识包括: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工资收入分配理论;就业失业理论;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劳动力市场与政府行为理论等[3]。

2.国内外关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理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阶段,学生不仅要熟记书本知识重点,还需将理论学习与问题研究相结合。在书本内容学习之余,通过阅读专业学术期刊,了解劳动经济理论前沿和研究热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敏锐触觉。

3.相关公共政策的应用。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类似,也涉及到公共政策领域。很多高校劳动经济学研究生使用的罗纳德·G·伊兰伯格、罗伯特·S·史密斯所著《现代劳动经济学》教材中,相当多的章节内容涉及到解决劳动市场运行问题的公共政策运用[4]。通过对相关公共政策的内容和应用情况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西方国家劳动力市场公共政策实践,同时也能够对比研究我国的公共政策应用和实施效果,为我国的公共政策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二)技能知识要求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我校劳动经济研究生在与其他高校学生竞争工作岗位时,应该体现出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优势。在工作实践中,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现实中涉及到劳动者的劳动参与决策、个人教育投资决策、劳动力流动决策和以及厂商的劳动力需求决策、职工技能培训决策等各种重要决策问题,都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然后做出正确决策。

此外,相关技能知识还涉及到学生对于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和掌握。劳动经济学课程内容会涉及劳动力市场歧视、劳动关系处理以及最低劳动标准等问题,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学习讨论会对学生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法规,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劳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问题,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内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

(三)实践能力要求

劳动经济学课程对于学生还有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从开篇的劳动力需求供给,一直到最后劳动力市场与政府行为,无不体现出劳动经济理论与实际经济活动的紧密联系。因此,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理论解释和效果评价,对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进行正确分析,探讨其解决的正确路径和方法。此外,课程目标还要求学生能够对经济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分析,撰写比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和理论文章。

三、“一线三段”式培养模式的课程实践

“一线三段”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革新,除了完善传统授课方式外,还需要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探讨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加强典型案例的运用

教师在准备课程教案时,应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内容需要,选择适当教学案例来对经济理论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案例可以分别在章节内容导入、教学内容分析、课后学习效果检查等环节中应用,案例可以采取西方教材案例、学术期刊研究数据、报纸新闻报道或者是网络视频新闻等多种形式。

1.章节内容导入环节。用教学案例导入章节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兴趣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选择适当有趣的教学案例,在每章开篇时导入内容。比如劳动力供求分析章节,可以运用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到了恐怖袭击,随后美国的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急剧减少作为先导案例,引入本章劳动力需求部分内容。

2.教学内容分析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劳动经济理论的理解。比如在说明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值性时,课程教案以西方教材中“多伊医生离婚案”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加清楚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使人力资本增值,还可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进行依法分割[4]。

3.课后学习效果检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案例分析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比如介绍同学们阅读“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劳动力流动”(2002)[5]文献,找出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其他国家劳动力流动的差异性,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和掌握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以及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二)适度进行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式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三个方面进行较为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是讨论主题的选择。讨论主题选择要兼具理论性、争议性和有趣性特点,有足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开展讨论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根据讨论主题将学生分成两种或者多种观点群体,要求学生在上讨论课前,通过图书馆以及网络进行相关主题资料的收集准备,做好发言提纲和课件,选出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观点,同时对于反方观点进行批驳。最后教师要正确引导讨论内容并且进行总结。讨论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双方观点进行点评,指出每组学生发言存在的优点和问题,对于争议较大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6]。

(三)介绍劳动经济学前沿研究成果

在劳动经济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适度介绍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重要任务之一。劳动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文章相当多,特别是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等有关的研究更是多如牛毛。通过介绍适合于教学内容需要的劳动经济学经典文献、最新科研成果,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相关研究主题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重点、难点和研究趋势,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途径。

(四)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

劳动经济学课程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还体现在参加社会调查研究项目、科学研究项目和各种实践竞赛上。

西安财经大学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调查项目和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由学生作为主体提出项目申请,经过学校研究同意立项。学生负责人要组织完成项目的前期调研,数据整理分析和撰写调研报告,最后由学校组织验收合格后结题。教师在此期间扮演的角色是指导和指引。这些调查研究项目和竞赛活动,对于学生了解社会,培养能力、提高各项技能水平且适应单位需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学生还通过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从中获得各种科研实践技能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提升研究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是各个高校人才培养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西安财经大学“《劳动经济学》示范性课程建设与实践”教改项目以应用经经济学“一线三段”式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通过建立适合新培养模式的劳动经济学课程目标,加强典型案例的运用、适度进行课堂讨论、介绍劳动经济学前沿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从而达成《劳动经济学》示范性课程建设的目标,最终提高我校应用经济学研究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经济学劳动力研究生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简明经济学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经济学的优雅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