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病虫害的多重防治技术①
2020-12-10焦金柱
焦金柱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自然资源局 山东德州 253400)
经济林果不仅能为我国提供丰富的林业资源,还能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切实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强化经济林果的宣传力度,增加种植户对林果产业的思想认识,使其能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防治林果病虫害,建立完善的林果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
1 林果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林果业害虫具有突发性与难以预料性,因此防范难度较大,由于我国务农面积较大,林果业在种植中很容易出现病虫害。我国相关林业管理部门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通常要结合当地的林果业环境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全面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部分农户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经常凭借经验开展病虫害防治,导致病虫害防治在我国林果业中缺乏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因病虫害种类多样且复杂,如美国白蛾,在防治时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加大了林果业虫害防治的难度。林果病虫害发生具有一定的广泛性,通常会覆盖某一乡镇或某一县城的全部林果资源,且我国的林果资源及种植状况都较为集中,这样在发生病虫害时传播速度极快,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疫情爆发的情况。
2 现代林果业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植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我国林果种植人员大多数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与学习,导致病虫害发生时难以判断病虫害类型,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不仅影响了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也对我国的林果业发展造成极大损失。如我国在进行梨树种植时,会受到梨木虱的影响,这种害虫在梨花盛开时大量孵化,而在梨花凋谢后,开始蚕食幼小的梨树果实,对梨树的正常结果与生长都会造成极大影响[1]。大部分种植人员遇到这种病害时,缺乏经验,没有采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日益猖獗,对种植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2 种植人员用药存在盲目性
部分种植人员发现病虫害后,为对其进行治疗,会使用多种农药或化学药物,但在选用药物时,大部分种植人员都依靠经验进行选择,导致在选择用药时过于盲目,认为只要能将病虫杀死就能起到防治效果,不仅忽视了盲目用药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忽略了生产成本。如果在果实生长过程中喷洒过多农药,就会导致果实表面形成农药残留,直接食用这类水果会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另外,盲目用药不仅会影响实际的驱虫效果,还有可能导致某种害虫形成耐药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2.3 病虫害防治缺乏科学性与及时性
林果病虫害防治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但部分种植人员经常在病虫害发生后再对其进行处理,延迟了病虫害最佳防治时间。病虫害在侵蚀林果产业后,其侵蚀范围与危害后果通常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造成的危害通常都极其严重。若被动的对林果业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则会导致林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呈现治标不治本的情况,无法发挥其真正实效。但如果积极且主动的采用科学的方式对林果业病虫害进行防治,则林果业病虫害防治效果会有极大提高。
3 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绿色防控技术
近年,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我国相关环境管理部门也在大力提倡绿色与环保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也是应用于林果业害虫防控管理中的重要技术[2]。这种防控技术以绿色植保的理念为基础,强调通过利用农业防治与生态调控以及科学用药,使农作物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有助于保证林果产业中农作物的生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到林果植株种植中,选择抗病虫品种,并优化种植布局,适当培养健康种苗,结合农田生态工程与果园生草覆盖等生物多样性的方式调控其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通过控制病虫的发生源头,增强林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开发与应用植物诱控、诱杀以及防虫网阻隔的现代化绿色防控手段,并且在农户的生产过程中积极普及农药的相关知识,使相关务农人员在进行农药选择时尽可能选择高效、低污染、低残留的农药,相关管理部门要强化农药残留及污染检测,监督种植户合理使用农药,最大限度的降低农药在驱虫完成后产生的负面影响。
3.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现代生物研究中林果病虫害防治斗争中的一种新型手段,主要是以引用自然界内害虫天敌的方式使虫害得到防治。在林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用以虫治虫或以鸟治虫的控制方式效率较高,可以根据不同树木种类及其常见病虫类型,针对性在种植区域内释放病虫天敌,使害虫得到控制。如常见的天敌包括七星瓢虫、蜻蜓以及赤眼蜂等,这些益虫都能用于控制林果中的常见病虫害[3]。另外,也可以通过制作鸟巢吸引燕子与啄木鸟等有益的鸟类进入林果种植田中,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3.3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林果病虫害防治中最快也是最容易获得成效的一种防治技术,即直接采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与控制。虽然化学药剂在近年得到了进一步更新,但这种方式污染依然较大,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且成本较高。但由于这种控制方式的防治效果良好,且防治速度较快,受到了广大林果种植人员的青睐。我国相关工作人员要在开展化学防治病虫害的状况下,把握好力度,根据不同区域内病虫害的特点,选择合理的化学药剂,并且尽可能选择清洁新型的药剂,降低强效剧毒杀虫剂的应用。在进行林果病虫害的防治时,应选择例如波尔多、石硫合剂等低毒的药物。在药物喷洒时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如对果树上的蚜虫进行防治,就要在早春喷洒农药,喷洒时应按照农药标定的用量进行用药,农药混合应用时混合比例要恰当,这样能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还能提高化学防治效果。
3.4 物理防治技术
如果病虫害属于个体较大且容易捕捉的昆虫,则可选择用人工捕杀的方式进行处理。一旦发生病虫害疫情,可以调动附近的居民对虫害进行人工捕杀,再配合其他的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在实际操作中,银杏大蚕蛾、松毛虫的幼虫、栗山天牛、青杨天牛都是可以进行人工捕杀的害虫。针对扩散区域广泛并且扩散迅速的害虫类型,可以采用隔离的手段依法进行处理,这样能限制害虫的传播,进而保证林果资源的安全。在林果产业环境内建立隔离带,将病虫害发生地与被保护地完全隔离开,并且隔离带应保证一定的宽度,保证不存在害虫寄主,这样就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蔓延。但物理防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部分较大的林果种植区域采用物理控制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因此这种方式适合较小的种植区域,较大的区域适合应用化学或生物防治技术。
4 结语
林果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这就决定了这项工程无法通过短期突击的方式彻底解决其中的问题,而应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应用不同的方式对病虫害防治体系进行完善,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这样才能使我国林果业生产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