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改良技术①
2020-12-10王雪娇白勇兴
陈 强 王雪娇 李 娜 白勇兴
(1.内蒙古杭锦后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杭锦后旗 015400;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1 杭锦后旗盐碱地现状
杭锦后旗位于河套平原西北部,主要由冲击平原、洪积平原与河漫滩3 种地形构成的冲积扇平原。耕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灌淤土与盐土,10.04 万hm2耕地中盐碱耕地有5.16 万hm2,占比52%,其中重度盐碱地有2.48 万hm2,占比48%;中度有1.56 万hm2,占比30%;轻度有1.12 万hm2,占比22%。从杭锦后旗整体情况分析,各镇均有盐土及盐化土的分布,尤其是中部三道桥镇、蒙海镇与北部的蛮会镇、沙海镇、团结镇是盐土及盐化土的主要分布区、其他各镇盐碱地呈斑块状分布,并且全旗次生盐碱化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年均含盐量为3 ~8 g/kg,通常作物很难捉苗,只能种植向日葵,农作物种类单一。因此,盐碱耕地是制约杭锦后旗农业绿色高效可持性发展的主要因素。
2 杭锦后旗盐碱地类型
2.1 硫酸-氯化物盐碱地
俗称蓬松盐土或潮湿盐土,地表有明显盐霜,呈蓬松状态的以硫酸盐为主,呈潮湿状态的以氯化物为主,多分布在高圪梁上。湿时有白色针状物,干时粉状蓬松,易被风吹走,人走时脚陷其中。
2.2 碳酸类盐碱地
俗称苏打盐土或结皮盐土。通常呈明显结皮状态。干旱时表土有龟裂、打瓦现象,透水性差。主要分布于局部洼地,形成盐斑,在灰白色的碱斑中,夹有棕黄色的斑块,对作物危害大。
3 杭锦后旗盐碱地改良工作进展
近年,杭锦后旗与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高校、推广机构保持长期紧密合作,共同研究集成多套不同类型盐碱地分类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截至目前,已推广应用1.13 万hm2,改良效果显著。
4 杭锦后旗土壤盐碱化主要治理措施
4.1 七项主体建设工程
(1)灌排配套。目前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及维修,尤其要制定分干、主干级排干的清淤规划,最少也要3 年1 清淤,制定全面科学的节水灌溉制度,根本上解决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问题。
(2)改碱排盐。“改良盐碱,水利先行”,在灌排配套的前提下,针对杭锦后旗盐碱化耕地类型中危害最重的苏打土,以降低碱化度、pH 与全盐含量为目的,施入磷石膏或脱硫石膏,通过化学代换反应,将碱化度较高的碳酸钠(苏打土)转化为中性的硫酸钠,灌水后随水排出,进而降低耕地的pH 值与碱化度,创造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
(3)掺沙降容。“盐土掺沙,疏松透气”。掺沙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疏松度,提高土壤通透性,创造适合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秋季大田作物收获后,轻度盐碱地667m2施明沙8 t 左右、中度盐碱地667m2施12 t 左右、重度盐碱地667m2施18 t 左右。
(4)增肥壮苗。“培肥地力,保障丰收”。施用有机肥是为了提高盐碱地的有机质含量,加强耕地肥力水平,给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有效提高作物捉苗率,为粮食丰产奠定坚实基础。提倡连续3 ~4 年667m2施农家肥3 ~4 t,根据肥源及地力情况,轻度盐碱地施腐熟农家肥2 t/667m2,中度盐碱地施腐熟农家肥4 t/667m2,重度盐碱地施腐熟农家肥6 t/667m2。
(5)种植耐盐作物。适合杭锦后旗的耐盐作物主要有向日葵、高粱、牧草、甜菜等,在杭锦后旗盐渍化特别严重地区种植,可有效解决耕地退化、荒漠化问题,对于恢复生态、逐步培肥地力,最终实现可耕种具有重要意义[1]。
(6)农田整治。平整土地、平地缩块、畅通排水。运用激光平地机等大型机械对需改良的盐碱地进行土地整理与平地缩块,达到土地平整,埂直如线,地块小于0.1 hm2,高差小于5 cm,提高农田平整度,同时大力推广土壤机械深松技术。机械深松作业深度为35 cm 以上,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改善土壤结构,土壤的蓄水、保墒、抗旱、排涝能力增强,增产效果明显。
(7)伏水洗盐。“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盐碱地的形成与水盐运动规律有关,伏天水分蒸发量达到最大,随着水分蒸发,盐分聚集在地表,此时对休闲的盐碱地进行大水漫灌,进行洗盐,达到淋洗降盐的目的。
4.2 四项农艺推进工程
(1)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推广。应选耐盐作物与盐碱化耕作机械,盐碱地节水灌溉机械,土壤改良剂、土壤调理剂、土壤保水剂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制剂。
(2)运用秸杆还田技术。开展秸秆还田技术研究、推广,还田机械改进及技术完善等,大力推广农作物秸杆还田技术。
(3)间、复、套种绿肥。大力推广小麦套种晚播向日葵栽培技术、麦后复种绿肥技术及大麦种植技术等。
(4)种植耐盐经济林。将适合发展为宜林地的盐碱地改良后种植耐盐经济林作物枸杞等。
4.3 三项后续推进工程
(1)加强宣传培训。坚持推行“三改、三变、三必看”的宣传培训措施(三改:改室内为室外、改农户为大户、改当地为外地,三变:变印刷资料为交通补助、变科技培训为现身说教,变技术讲座为专题报道,三必看:播种期必看、生育期必看、测产期必看)。
(2)建立水盐动态监测系统。设立水盐动态监测点,对盐碱化耕地水盐运行动态进行监控,随时掌握水盐运行轨迹,为科学灌溉及排水提供可靠的数据。要充分利用目前杭锦后旗与科研机构建立的合作关系,利用上级部门的资源及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杭锦后旗科技人员的素质,从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方面合作,建立完善当地的水盐动态监测系统,为科学改良提供支撑。
(3)加强群管群治。盐碱地治理改良后,配套工程及运用物资需由农民管护与完成,包括改良剂、明沙、有机肥的机械掺混撒施,耕地深翻深松旋耕、平整土地、秸杆还田、种植耐盐作物及相关改良工作的投工投劳。对渠道的管理、养护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管护制度,并落实到具体的村、社及农户,树立主人翁意识,延长公共设施的使用期限[2]。
5 土壤盐碱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杭锦后旗属于黄灌区,农民的习惯多为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升高,原因在于灌的多而排的少,所以要改良盐碱地,需要农田灌排配套,而当地的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虽然配套,但年久失修,灌多排少,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及维修。近年,虽然有项目支持,但部分项目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杭锦后旗是一个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大旗,地方财力有限,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是通过农民投工投劳实现,而适宜施工期又是农忙季节,会对工期造成一定的影响。盐碱地改良是一个系统工程,费工费时且见效慢,因此,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实现,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有所成效,所以建议以项目形式来实施[3]。
6 推进盐碱地治理的建议
盐碱地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农、林、牧、水、开发等多部门联合治理,根据盐碱化程度的不同,治理后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由相关的部门加强后期的技术指导。部分盐碱荒地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在使用初期从相关的补贴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政策上给予鼓励,经济上给予支持,提高对农民实施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与种植绿肥等的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