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对学龄期白血病化疗患儿预后的影响探讨

2020-12-10张媛媛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6期
关键词:学龄期针对性白血病

张媛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近年来,白血病患病率发展迅速,尤其是针对于学龄期儿童,患病率更高。学龄期白血病患儿属于特殊群体,因学龄期阶段,儿童人格、自我意识处于重要发展阶段,若该阶段未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易导致患儿情绪严重,既不利于疾病治愈,又容易导致自闭、内向等,影响后期成长[1]。因此,本次研究将对学龄期白血病化疗患儿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68例学龄期白血病化疗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小至6岁,大至12岁,平均年龄则为(8.52±2.64)岁;研究组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小至7岁,大至13岁,平均年龄则为(8.79±2.75)岁。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则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

(1)环境干预,了解患儿心理特点和爱好,在病房结构、管理规定和设计上尽量满足患儿需求,并在房间内设立简单游戏场所,墙壁上悬挂卡通人物、儿童画,组织患儿之间开展游戏活动,减少患儿对于医院、病房产生的陌生感,有助于提高治疗积极性。

(2)针对性心理干预,一是个别心理疗法,了解患儿思维、行为和感情热点,采用简单通俗的话语和患儿进行交流,取得患儿信任,让患儿勇敢表述内心真实感受和需求,解除患儿心中疑惑,改善负面情绪,并积极支持和鼓励患儿,告诉患儿成功治疗的病例,让家属协助医生,共同帮助患儿建立治疗信心。二是集体治疗,指导患儿之间互相帮助,使患儿能够感受安全感、归属感,定期进行团队小游戏,激发患儿合作意识,提高适应性。并且,患儿之间信任沟通,不仅能提高交往能力,改善心情,还能活跃氛围。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比较,焦虑情绪采用SAS量表,抑郁情绪采用SDS量表,每项分值总分为5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 果

2.1 两组负性情绪对比

经心理干预后,对照组患儿SDS评分为(39.57±2.15)分、SAS量表评分为(38.74±3.08)分;研究组患儿SDS量表为(30.14±1.34)分、SAS量表为(29.57±2.07)分。两组比较结果为(t=21.704,P=0.000)、(t=14.409,P=0.000),P<0.05。

3 讨 论

白血病属于恶性肿瘤疾病,主要采取长期住院化疗、随访治疗,疗效满意。据数据显示,学龄期儿童白血病每年约有1.5万人,对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因化疗方法相对复杂、费用昂贵,再加之患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思维意识初步形成,最初难以接受患病这种强烈负性刺激感,易引起极度焦虑、沉默不语等情绪,严重时还会导致抑郁[3]。因此,需针对学龄期白血病化疗患儿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以有效舒缓情绪。

白血病化疗时会对患儿给予鞘内注射药物,一定程度上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导致认知功能缺陷,从而产生自卑、退缩等情况。因此,加强患儿心理干预,主动与之交流,尽量满足患儿需求,使患儿保持轻松、愉悦心情。日常生活中,经常关心和鼓励患儿,告知患儿成功治疗的病例,并要求家属积极配合医师,告诉患儿疾病治愈后为患儿实现心中愿望,不断激发患儿治疗信心,缓解心理压力。若患儿长时间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疾病治愈起到关键性作用[4]。同时,可在饮食上合理控制,根据患儿饮食喜好制定饮食计划,确保充足的营养补给,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本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SDS和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学龄期白血病化疗患儿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

猜你喜欢

学龄期针对性白血病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龄期儿童近视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针对性护理措施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学龄期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TIMP-1、IL-10、hs-CRP及TH的变化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