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教师决定着教育的未来

2020-12-09孙智明

教育家 2020年40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育人时代

孙智明

教育的样子就是学生未来的样子,学生的样子就是社会未来的样子。青年教师不仅数量庞大、素質较高,且勇于开拓、青春激扬。一个人在选择成为知识殿堂点灯人的那一刻,便为教育点燃了一片新的希望。新的时代,教育承载着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重任。正在奋斗路上的青年教师,既是三尺讲台上美丽生动的风景,也应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既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也要勇于追逐青春梦想。

首先,师德是立身之本。师德最朴素的含义,是教师要做该做的事。《礼记》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尤其是青年教师,成长在物质丰富、文化多元、社会开放的时代,只有深耕厚植,先做好自己,才能照亮他人。所谓言传身教,需要增强立德树人意识,并在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完善自己;需要勤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真正做到身正为范,率先垂范;需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这些都应该浸润于每天的教育日常,在自然而然、潜移默化中去点燃、照亮、唤醒。

其次,课堂是事业之基。孟子曰:“教亦多术矣。”对课堂教学的关注,是教师工作的逻辑起点,而从课堂教学技能走向课堂教学艺术则是其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课堂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地方,也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场域。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应该是教学方式的设计者、学习方式的变革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也不应该是知识的“复读机”,而应该是知识探究和实践创新的“整全人”。进而言之,精益求精的教学设计能给我们带来课堂的掌控感与安全感,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生长,怎样把握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怎样处理好知识的客体性和人格化,怎样实现好规模化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怎样把课堂交给学生,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创新。

第三,科研是进步之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不断成长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去研究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变化、学生的需求,研究自身的教学。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我们的青年教师千万不要认为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就没有什么可值得研究的,千万不要认为科研是与教学相排斥的两件事情,千万不要认为科研就是写写论文、做做课题。我们的青年教师要看到,教师的科研是根植于自己教学实践的土壤,是由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问题所激发,由自己思考、阅读、实践、反思过程中的发现所驱动,又在不断深入研究、反复验证的教学实践中找到新路径、新方向的成长之路。作为青年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教学能手,要对新的教学理念、科研成果保持开放、兼容的态度,用研究的心态、发现的眼光、思辨的思维对待每一项工作。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高位着眼、小处动手,关注小微课题、加强校本教研,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转化为科研的支撑材料,挖掘隐含在复杂教育现象中的深层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而这一教育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青年教师先行抵达、先行成就。

愿我们青年教师在追逐青春、追逐梦想中促进专业发展、收获幸福人生、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育人时代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