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护理组长对质量建设的作用探讨
2020-12-09郑春玉
郑春玉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组长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实践中对质量建设的作用。方法:于2016年7月开始在我院科室内设置2名护理组长,对比护理组长设置前(2014年7月-2016年7月)后(2016年7月-2018年7月)2年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变化。 结果:相较于护理组长设置前,设置后的科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更高。结论:在基层医院的护理管理中设置护理组长是提升医护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突出重点环节、加强质控,保证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优化人员间的层次管理,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提高护理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护理组长;质量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253-01
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经济的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同步发展,在这过程中,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期间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提升患者护理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1-2]。对于医院而言,护理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护理人员的协助,尤其是在现代基层医院中,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质量建设。鉴于此,需要寻找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优化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持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本次研究重点研讨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设置护理组长对质量建设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编制床位40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 65 张,2014年01月至2016年7月床位使用率为162.91% 、病床周转率为224.55%、平均住院日为6.9天,年收治患者3000余人次。目前科室在岗护士 17人,平均年龄 26.4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 2名,护师 2 名,护士 12名。科室病床使用率及周转率高、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病情变化快;而护理人员少、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基础文化低、专科知识薄弱等诸多因素,使得病区安全隐患大,护士工作压力大。为了解决这些矛盾,确保护理安全、不断提升科室护理质量,科室将所有护士分为 2 个责任组,设置两名护理组长。 每组护士 7名,在护理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自己所负责床位患者的疾病观察、护理等各项工作。
1.2 方法
以本科室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结构为依据,参照本院护理工作管理各规范、要求设立2名护理组长,同时制定病区分层次管理模式,即:护士长 - 护理组长 - 责任护士 - 助理护士。护理组长的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①全方面知道、监督所负责的护理小组日常护理工作的开展,在医院护理程序的引导下落实责任制护理模式,及时发现、指出并解决护理问题。②带领护理人员对新接收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疾病类型、病情进展情况、心理情绪状态,明确护理危险因素和护理重点。③以当天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对各护理方案、程序等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为次日的护理做好准备和紧急预案。④协调护理团队内部矛盾,与团队成员、患者经常性沟通,促进护患双方关系和谐发展。⑤及时解答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相关疑问并给予有效指导。⑥联合责任护士对不配合护理工作开展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引导。⑦落实观察与随访,动态掌握患者状况。⑧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业务能力。
1.3 效果评价标准
科室根据自身情况,运用护理部各类护理质量评价表(基础护理质量标准、病房管理质量标准、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标准、晨间护理质量标准、午间护理质量标准、晚间护理质量标准…)及各类满意度调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医生满意度调查表、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实习同学问卷调查),进行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并对效果进行评价。从病区总体护理水平以及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生及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各个方面对护理组长负责制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效果上的评价。
2 结果
对比护理组长设置前后的相关护理质量数据可知,在设置护理组长后,病区内的综合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医患满意度显著升高,护理人员专科知识、业务能力显著优化。
3 讨论
当前,护理人员不足、专业技能有限已成为了限制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建设与护理效率提升的最大阻碍,受此影响,基层护理医院医患矛盾时有发生[3]。在这样的背景下,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迫在眉睫。有学者认为,在基层医院中设立以护理组长为中心的层级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与效率。
本次研究证实了这一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首先,在设置护理组长后,整个科室内部的护理质量建设链得以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实行一段时间后,病区的综合护理质量、医患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业务能力均显著提高。
其次,护理组长的设定使得整个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和团结性进一步加强[4]。以护理组长为核心的分层次管理模式、个人责任负责制以及与人员绩效直接挂钩的护理效果评价方式,有效激发了人员工资积极性。同时,在2名护理组长的长期合作与沟通之下,2个责任组之间实现了有效的交流与学习,避免了沟通不畅导致的矛盾。再次,护理组长的设置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5]。在护理组长的带领和指导,有效解答了护理人员的问题,增强了人员护理信心和护理技能[6]。最后,在护理组长高水平的职业能力、热情的态度以及高效管理的共同下,整个病区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加强,医院的声誉也因此得到明显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赖平,护理组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13,(11):142-144.
[2] 薛梅 , 李庆印 , 石丽 , 等 . 心血管病医院外科 ICU 護士分层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 护理管理杂志 , 2013, 13(3):172-173.
[3] 黄瑛,实施护理组长层级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年13,(04):172-174.
[4] 朱红珍,陈春英.护理组长在实施护理人员层级管理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106-107.
[5] 王卫红,尹月娥,朱天丽,等.产科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26(19):1800-1801.
[6] 黄丽芳,陈润芳,萧佩多,等.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实施质控的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