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支架:打通阅读教学的经脉

2020-12-09吴秀珍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吴秀珍

【摘   要】问题是推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交流、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支架,勾连新旧知识,引领学生聚集核心教学内容,走进文本,破解疑难,揭示矛盾,探究细节,感知人物,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整体感知、分析评价、实践运用等阅读能力。

【关键词】问题支架;阅读教学;文本研读

问题是推进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交流、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问题支架,勾连新旧知识,引领学生聚集核心教学内容,走进文本,破解疑难,揭示矛盾,探究细节,感知人物,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整体感知、分析评价、实践运用等阅读能力。

一、用问题破解疑点难点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难点就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收集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归纳,筛选出共性问题,以此为突破口,触及文本的内核。比如,统编教材中有许多选文年代久远,学生不了解其写作背景,閱读容易存在障碍。教师可捕捉这一疑难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问题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以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为例。其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这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梦境对鲁迅先生意味着什么?围绕这一疑难点,从三个层面引领学生展开学习。一是明白梦境对鲁迅先生意味着“希望”,二是明白梦境反映了鲁迅当时“苦闷、怅惘、孤独”的心境,三是明白在梦境中鲁迅先生有所寄托。三个层面中,对于第一、三层面,教师利用课后“阅读链接”,让学生先捕捉最关键的一句话,再找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信息,通过不断缩小范围,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对于第二层面,教师补充了王泽龙《论鲁迅一九二五前后的创作》片段。学生静静看、默默读,从中感受鲁迅先生的心情,找到“苦闷”“怅惘”“孤独”,再将其与梦境中愉快的心情进行对比。学生结合背景资料,从当时的环境、形势等方面展开推想。

对于这类难度较大的课文,教师要把握住文本的疑难点,搭建问题支架,适时联结课内外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使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走入那个时代。

二、以问题分析矛盾冲突

有些文章中会出现有悖常理、不合逻辑、不符合现实的地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这些反常(反常规、反常情、反常理)之处下功夫,从“矛盾冲突”处设问,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探寻作者的真正意图。探寻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语言敏感度和思考分析能力的过程。

如六年级上册的《桥》中有这样两处描写。第一处:“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第二处:“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面对同一人,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这是文本的矛盾点,也是理解老汉形象的关键点。

有位教师在教学这课时,充分利用了这一矛盾点。课上,学生先独立学习,默读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语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迅速圈画出关键词句。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各自选择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图式,用简洁线条画出来。最后,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想法。经过讨论,学生绘制出如下情节曲线图。

对照图表,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等一目了然。有的组将老汉“揪”的动作放到曲线的最高点,有的组则把老汉“推”的动作放到最高点。针对这两个不同点,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同样的故事情节,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至高点?”学生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中,各组纷纷说出理由:将“揪”放到最高点的,认为此处情节更关键,表明老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儿子与群众发生冲突时,选择了群众;将老汉的“推”放到最高点的,认为此处情节更重要,表明老汉作为一个父亲,当儿子与自己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儿子。讨论最高点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老汉是一位心系群众、不徇私情的村支书,还认识了一位有着浓浓、无私父爱的父亲,更领悟了文章的主旨。

三、借问题探究重要细节

课堂上,过多、过细的提问说明师生之间的问答停留在表层。学生没有深入阅读,自然无法感知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思维也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统整问题,围绕一个重点问题,进行多维度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并在点拨指导中感受文本内涵的丰赡,明了作者的创作逻辑。

如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课后第三题为:渔家的小屋“温暖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教师可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三度”深入探究,让他们的思维朝深层次发展。

“一度”深入:联系下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桑娜的沉思,从丈夫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从早到晚干活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以看出“温暖而舒适”的背后是一家人窘迫艰难地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她没有抱怨,没有悲叹,没有放弃,依靠自己的双手让小屋变得温暖舒适。一个易于满足、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淳朴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二度”深入:聚集重点。文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了桑娜抱邻居的孩子回家后的忐忑不安。这段心理活动描写是引领读者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的重要载体。教师让学生联系桑娜的家“温暖而舒适”,明白这样描写为塑造桑娜的人物形象做了铺垫。她明知自己家庭贫困,生活难以为继,当看到两个孤儿时却决定抱回家,让他们待在温暖而舒适的环境里。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即使丈夫揍她一顿也愿意。伟大的母爱驱使桑娜去战胜一切困难。

“三度”深入:升华主旨。本来一家人已经举步维艰,如今又添上两个孩子,真是雪上加霜。教师让学生思考桑娜一家是否会生活得更艰难,还能否让小屋继续“温暖而舒适”。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抓住渔夫说的话:“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个“熬”字,可以看出渔夫准备忍受更艰苦的生活。他和桑娜做好心理准备,不管未来日子多么艰难,生活多么困苦,他们都会勇敢面对,撑起这个温暖而舒适的家。这就是身穷志不穷,他们身上散发着高贵的人性的光芒。

通过深度阅读,学生对桑娜的认识从最初的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到怀着伟大的母爱,再到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读出了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思维不断得到锤炼。

四、设问题感知人物形象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对细碎问题进行整合提炼,还要将核心问题发散化、层级化。许多教师设计的问题结构失衡,偏向低阶思维,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向综合、分析、评价、质疑等高阶思维的问题偏少。这就导致学生围绕课文原地打转,始终进行浅层次思考。如果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出发,以核心问题为中心,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就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文本,通过链接相关资料,将事物放到同类、整体中进行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去观察认识事物。

如学习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文时,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武松打虎这一情节,因为这一部分非常精彩,从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到武松的三闪,动作畅快淋漓,画面感极强。武松机智勇敢、胆识过人、力量超群的形象呼之欲出,在学生心中他是英雄。但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多面的、丰满的。如果学生仅仅认识一个打虎英雄,那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可围绕“武松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设计三个层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第一层级:整体感知,获得初始印象。教师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武松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武松的人物形象。

第二层级:互文生疑,深入思考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读课后第四题,思考题中对武松的评价与之前获得的印象有什么不同。接着,教师出示武松打虎前后的相关句子,如“呵呀”“酒都做冷汗出了”“手脚都疏软了”“一步步挨下冈子来”,引导学生互文对照,想想为什么要写武松看到榜文后犹豫、见到老虎时受到惊吓以及打虎后疲软无力和担忧,这样写会不会有损英雄的形象。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探究,发现这样写不但没有损伤英雄的形象,反而使人物更真实、更鲜活。

第三层级:同类比较,领悟高妙写法。教师让学生回忆历史上还有哪些打虎事件,为什么武松打虎如此有名,比较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比出了三处不同:动机不同、厮杀程度不同、杀虎前吃的东西不同。李逵在英雄气概上比不上武松。作者将武松的内心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威风凛凛的武松也会胆怯,也会害怕,把普通老百姓的心性表露出来,使英雄更可爱、更亲切可感。

通过三个层级的训练,学生的视角不断深入。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地感知人物形象,思维被不断激活,视野在不断拓宽。

综上,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搭建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研读,展开深度学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獻:

[1]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语文课[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

[2]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侯器.语文学习支架搭建的实践操作[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

[4]程少波.用策略化提问促进学生深度阅读[J].语文建设,2020(8).

[5]张明凤.阅读教学中图表支架的搭建[J].教学与管理,2018(35).

(浙江省仙居县第七小学   317300)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