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效控制策略
2020-12-09冯辉
冯辉
摘 要:虽说我国当前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正在不断开放,商业银行在开放的经济市场中所可能遇到的信贷风险几率越来越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对信贷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不良贷款率已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仍然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对于市场中所存在的多样化风险,无法达到有效合理的防控与管理。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策略展开探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改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控制以及优化风险策略的管理措施,希望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降低风险发生几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效控制
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是我国民间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融资的主要方式,可有效提高社会资金的活跃程度,从而促进经济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借贷业务在发生时,必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只有减少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风险控制才能够强化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化发展,增强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因此,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策略是银行信贷业务中所必须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管控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金融行业发达的欧美国家来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相关管理工作经验不足,未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控制度。首先,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制度不合理,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结构较为混乱,商业银行管理工作者不仅要促使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开拓,还需要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风险管控[1]。这样就导致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呈现矛盾化,既要开拓业务还需要防范风险,但是开拓新业务必然会导致风险的增加,而一味的降低风险,那么则导致业务无法得到有效的拓展。其次,商业银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不合理,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基本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所有银行工作人员都需要接受管理者的管理和控制,要根据管理者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来完成工作,这样就导致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出现职业道德风险[2]。并且,商业银行内部对于工作人员的风险管控意識薄弱,信贷工作者会出于自身利益而与企业合谋骗取银行贷款。最后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过于繁琐,商业银行内部结构是较为典型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管理者与一线工作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互动,而一线工作者对于市场的敏感程度,以及对信贷业务的理解程度要比商业银行管理工作者更加准确。当一线工作者发现信贷风险时,必须要将风险内容逐级上报效率低下,金融市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快速转变,效率过低则无法有效的管理风险。
(二)信贷业务较为单一,客户较为集中
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以当地某些行业为主或者某些需求极为类似的客户身上。这样就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较为单一,客户种类较为集中,一旦市场中出现经济风险波动,某一行业出现较大的危机,则可能导致银行信贷业务资金链断裂,导致银行将会承受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造成整个金融系统的混乱,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开拓新业务上较为怠慢,希望将资金发放给较为稳定并且已经盈利的企业或行业,以及具有国家或地区支持的业务项目中。
二、我国商业银行现有风险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贷款业务来完成盈利,所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将会决定着商业银行的营业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因此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一系列的风险管控制度。
(一)风险分散策略
风险分散策略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所带出的资金要进行一定的分散,通过将业务放在不同的行业和产业及公司中以此来保障,银行信贷业务资金不会由于某一行业或公司的风险而大量亏损[3]。即便有少量银行现在业务出现了亏损,也能够利用其他业务的盈利来弥补亏损,从而促使我国商业银行资金得到健康的运转。虽然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放贷对象和行业都相对单一,但是在放贷过程中商业银行还是尽可能避免对一家或一个行业的企业进行大量贷款,并且,对于部分较为敏感的行业或者企业,商业银行则要求企业定期归还贷款的全部资金,以此来验证企业的还款能力。
(二)市场风险对冲机制
风险对冲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减少在风险发生时可能会遭受的经济损失,则在金融市场中购买与之收益呈现负相关的金融产品,这样在风险发生时虽然商业银行现在业务出现了损失,但是可以从其他金融产品中获得相应的利润,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将能够获得有效的对冲。而风险对冲机制在金融市场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首先为市场对冲该对冲方案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开发金融衍生品来对市场风险进行对冲。而自我对冲则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借助调整收益率而实现信贷业务的合理组合,从而达到风险对冲机制。商业银行风险对冲机制,虽然能够有效达到规避风险的目标,但是在风险未发生时由于负相关金融产品会导致银行经济业务受损,反而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
(三)风险转移机制
风险转移机制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手段购买金融类保险产品,在风险发生时,获得一定的补偿性赔款,以此来削弱金融风险发生时商业银行所需要承担的经济损失,这样商业银行就可以将其自身的现代风险成功转嫁至保险公司。但是由于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用是固定存在的,无论风险是否发生保险公司的支出成本都必然存在,所以风险转嫁机制将会提高商业银行的营业成本。同时,商业银行所需要的金融类保险产品实际上并不是保险公司的主要产品,所以保险公司需要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需求来设置保险条款,因此,风险转移机制较为特殊。
三、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合理管控机制
(一)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优化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最核心的风险管控机制是加强对于信贷业务对象的信息审核,只有合理控制银行信贷业务客户的信用程度以及客户的还款能力,才能够最大限度保障银行信贷业务更加稳定顺利的展开。首先,需要将原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我国商业银行原管理体系为各商业银行进行自主管理和控制,这样就导致商业银行内部信息不流通,所以,需要将各分支机构的数据库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出更大规模的数据库结构。以此来保证商业银行数据库能够信息共享,统一协调。同时还需要全面整合商业银行的会计系统,将会计系统中的款项发放、利息偿还以及贷款账户金额变动的信息同步更新到现代风险管理系统中,这样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工作者,通过信息查询即可获得信贷风险业务的具体信息,从而对借款人员的资质和还款能力进行统一的管控,以此来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二)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会由于商业银行的不同特点而存在不同的信贷风险偏好。所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间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风险管理工作者需要在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文化,要求现在工作人员能够按照相关标准来完成工作任务。其次提高现代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目前,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现代行业中的商业竞争正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进一步挤占了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市场份额。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开发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客户需求的信贷产品和业务才能够加强社会竞争力,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在业务必须要能够拥有人性化服务,真正改善信贷业务的痛点和核心内容,并且,还可以利用信贷业务的人性化服务,筛选出更多的优质客户,以此来提高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有效性。
(三)合理处置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不良贷款的生成。但是我国各地区不同层次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结合不良贷款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处置不良贷款业务,尽可能将不良贷款对于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首先,商业银行需要针对不良贷款比例高低不同的分支机构进行分类管理,重新调整不良贷款比例较高的分支机构信贷业务模型,寻找构成不良贷款的主要问题。而对于低不良贷款的分支机构,则应当对不良贷款进行有效的分割处理,避免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商业银行机构设定不同的考核目标标准,實施不同的管理方案,增强商业银行信贷工作者职业责任感,加强风险控制。如若在信贷业务中发现存在问题业务则需要对该业务进行详细的调查,追究责任制个人。不断调整商业银行内部信贷业务结构和模式,从而提高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四)合理设置信贷业务条款
信贷业务条款是否完善将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高低,因此现代工作人员应当将现代条款作为风险管控工具,通过调整完善业务条款来增强风险管理控制约束借款人在获得借款后的相关经济行为。并且,在现代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对借款人进行合理的监督管控,甚至可对借款人的资金去向进行调查,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增强借贷业务质量水平。其次还需要对不同借款人设计合理的借贷金额标准,结合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以及固定资产水平设置借款上限,或者修改借款期限,从而有效降低信贷业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信贷业务来进行盈利,但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正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要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措施,不断优化商业银行管理条款和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质量提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 闫励.浅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效控制策略[J].商讯,2020(05):70-71.
[2] 张蕾.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03):316.
[3] 徐传勇.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8(1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