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时尚 戏曲进课堂
2020-12-09傅雯丽
傅雯丽
摘 要:在过去的岁月里,华夏大地无人不知的戏曲,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十分陌生,甚至逐渐淡忘。借用音乐课的多重手段,引起学生兴趣,了解国粹的奥妙,将中华民族的传统乐曲传承下去。
关键词:追捧; 转变; 新时尚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39-001
曾经,国人追捧西方音乐,觉得那样的音乐很“潮”,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因此受到影响,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带入了西方音乐教育的身影,戏曲音乐却很少受到重视,甚至让我们一度淡忘。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学生每天都能从电脑、手机上接触到形式各样的音乐,“流行音乐、热搜歌曲”正以一股强大的气流冲击着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中国戏曲传承至今,自然有着它的独特魅力,要将这经典发扬和传承下去,那就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如何让孩子了解并学习戏曲,“按著牛头吃草”是不可行的。近来很多流行乐中开始加入戏曲部分,中国的戏曲再次占据了音乐热门榜。于是,我就从“古风歌曲”“带戏腔”的流行歌曲入手,让孩子愿意听,不排斥,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戏曲中,逐渐转变观念。觉得学唱戏是一种新时尚。
音乐课上的戏曲大门如何开启,正是用了下面几把钥匙:
一、听、讲、看,三管齐下
“一张张不同的花脸是什么意思呀?”这是初次接触戏曲的孩子问我的第一个问题。京剧脸谱是代表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者说,某一类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类型,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便有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为了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下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我用最直观的方法——看视频,让他们边看边听边聊,必要时按下暂停键,来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唱腔和板式。如在教授《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课时,先让了解这个故事的学生,给大家讲述一番。我再配合视频,向学生讲解这个唱段是豫东调武生腔二八板,曲调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唱段从“男子打仗到边关”到“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采用二八连板,即二八板的连奏,中间没有间奏,很有气势。最后一句“哪一点不如儿男”,运用了切分音和甩腔,以及重复的衬词“咳咳”,尽显英武豪迈之气。
通过听、讲、看,三管齐下,不仅引起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喜欢戏曲的情感,让学生边听、边看、边体会,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二、学、唱、动,乐在其中
在给学生们教授《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时,我用假声唱一遍让他们听。开始,同学们觉得好笑,我让学生跟着我模仿,一些开朗大方的孩子跟着学唱了起来,慢慢地,有少数学生带动着大多数学生,逐渐地全部学生跟着我学唱了起来。虽然,刚开始学生们唱得不太好,我也仍然用“你能学会”“你能唱好”等语言鼓励他们,打消他们学不会、不敢唱等顾虑。用耐心和鼓舞去点燃学生的信心。初步学会这段唱腔后,播放视频,让学生们做革命战士的动作,音乐在流动,画面在变换,孩子们身临其境体验革命战士郭建光和众伤病员的顽强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时,全班个个成了小革命战士,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时使学到的戏曲知识得以巩固,学生们个个神采飞扬,余兴未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演、创、感,全新体验
学习中国戏曲唱腔中,让学生最为反感的要属那长长的拖腔。有的孩子戏说,这么长的拖腔,仿佛世界都被按下了暂停键。确实,拖腔的缓慢节奏,起伏较大的旋律,学生很难把握,也很难学会。在戏曲界,师傅会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来教授。他们将自己多年来对于唱腔的感悟和体验,用“口传”来教授给徒弟,但其中的奥秘要靠徒弟自己领会,从而达到“心传”的目的。
于是,效仿老前辈的方法,在学唱拖腔时,让学生在适当地方加入鼓点的敲击和动作的配合,边唱边演。学生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一句句体会,一句句创编,一句句演示,学生越唱越有韵味,甚至融进了自己的感悟,加入了独特的“创新”唱法。
戏曲是中国传统声乐的精华,通过音乐课,让孩子认识、了解、喜欢,将这种传统艺术再次精彩呈现,形成一种新的时尚。传承了几百年的艺术瑰宝“戏曲”也开始在小学音乐课本中有了一席之地。孩子们开始认识到,原来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优秀,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经典。让新一代接班人不再盲目崇拜摇滚,嘴里哼唱咱们大中国的戏曲,那才更有范!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认为“学生在戏曲里面可以体验做人的经验”“会演戏的人将来在社会上必能做事,戏剧中有小丑、小生、老生等等,如果在戏剧中能扮什么像什么,将来在社会上也必能应付各种环境”,因为“在社会上做事正如演戏一般”[1]。学生通过对戏曲的学习与表演体验,陶冶了性情,激发了爱国热情,自身的涵养和道德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在华夏大地,无论乡村还是城镇,皆有戏曲表演,无论引车卖浆者,还是王公贵族,皆是戏迷。而在如今这个学习节奏高度紧张的时代,学生已习惯对一切的要求是要快速、要简便,但是戏曲是缓慢的,需要静心理解和体会,其中的奥妙也要缓缓思索、品味。正因如此,将戏曲渗透进校园音乐课堂,让年轻一代放下浮躁,更沉稳、专注。
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都流淌着本民族的音乐成分,如今新一代接班人能在戏曲传承的基础上加入属于自己的创新,那我们中华戏曲必将成为新时尚。
参考文献:
龚克主编.《张伯苓全集》(第三卷),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