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合一”的实践与思考

2020-12-09杭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做合一

杭英

摘 要:“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它是一种教育法,也是一种生活法。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践行“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课前实验准备; 观察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实践性活动

中圖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018-002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来源于生活,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相结合。“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根本,“做”是教与学的核心。生物学是一门以生活为起点、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规范实验操作和创新实验设计等,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手段,让学生动手“做”。本文以《观察酵母菌》为例,阐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在实验准备中学会关注生活

生物学实验既是重要的学科内容,又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课前实验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观察酵母菌》这节课需提前制备酵母菌培养液。我选择了两种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制备方法,并让部分学生参与完成。

1.方法一:利用发酵后的面粉团

①实验前一星期,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揉面团,并将揉好的面粉团置于空气流通处晾干;②实验前3天,准备好A、B两烧杯,指导学生在A、B两烧杯中均放入5克蔗糖和100毫升清水,分别置于三角架上,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煮沸,并冷却至30℃左右;③指导学生打碎发酵后晾干的面粉团,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已冷却好的蔗糖溶液中,A烧杯置于室温下培养(苏州的3月中旬,白天温度10℃左右,晚上5℃左右),B烧杯置于温暖处培养(放在恒温宝上,温度控制在30℃)。

2.方法二:采用制作酒酿的方法

①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取适量糯米,洗净后,加适量清水蒸熟,凉好冷开水;②学生清洗干净广口瓶等实验用具并消毒;③指导学生将酒曲碾碎,均匀的搅拌在糯米中,平均分成两份,分别装入甲、乙两只广口瓶中,在糯米饭中央挖一个洞,密封,甲广口瓶置于室温下培养(同方法一),乙广口瓶置于温暖处培养(同方法一)。

学生通过学揉面粉,制作酒酿,掌握了生活中的新技能。用照片或小视频的方式记录,在课堂上播放给全班学生观看,并鼓励学生回家尝试着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了解生活、关注生活。

二、在观察性实验中掌握实验技能

观察性实验是一种直观学习手段,需学生主动参与完成。“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这一实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并正确操作使用光学显微镜,在显微镜下找到清晰的酵母菌物像。通过形象直观的动手观察实验既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和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又引起学生的关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分别使用A瓶、B瓶、甲瓶和乙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通过观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温度下培养的酵母菌,对比酵母菌的数量,得出酵母菌的培养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1.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

①用滴管取酵母菌培养液,滴一滴在载玻片的中央;②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临时装片

①在低倍镜下,找到清晰的酵母菌物像(注意找到进行出芽生殖的个体);②转动转换器,直接转换成高倍镜,并使物像清晰,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③作图(画出你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酵母菌并注明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3.染色观察

为了更好的观察到酵母菌和酵母菌的细胞核,在原本实验要求的基础上,建议学生进行染色观察。染色后,全为蓝色的是淀粉粒,黄褐色的是酵母菌。

①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②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酵母菌染色;③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分别继续观察酵母菌,找到已被染色的细胞核。

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如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侧,使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缓缓放下,以避免气泡的产生;规范操作是实验的基础,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关键,实事求是是观察所必须的重要科学素质。

三、在探究性实验中提升学科素养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科书是“教学做合一”的依据,动手动脑,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该实验由于温度、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能让所有同学参与实验的全部过程,所以,我安排4名同学在课前协助老师完成实验,并以照片或小视频的形式保留下实验的过程。课堂上,所有同学参与完成“探究的过程”和“实验的设计”。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解答学生的疑惑,又可使学生再次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今后的探究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全班同学参与的探究性过程:

1.提出问题:有氧、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能将葡萄糖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吗?

2.做出假设:有氧、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能将葡萄糖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

3.制定计划:①6人一组;②教师投影,多组顺序打乱的实验装置(学生每组一份相关图片),如图:

③组内学生讨论,分别组装:

教师特别强调:D锥形瓶放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后,用保鲜膜密封一段时间,再与C锥形瓶连接,使酵母菌消耗瓶内的氧气,造成无氧环境;用照片和小视频的形式保留下实验的操作过程。

4.实施计划:教师用照片和小视频的形式展示,4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实验过程,班级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5.得出结论: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能将葡萄糖分解并释放二氧化碳。

教师增加补充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重视探究过程胜于重视实验结果。

四、在实践性活动中改变生活现状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教育即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来自生活的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生物新课程提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发挥特长和个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1分享篇

①分享做馒头的配方。材料:面粉500克,温水250克,白糖适量,干酵母1-2克。

②分享做馒头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同学以照片或小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和家人一起做馒头的过程,并讲述做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点。

③分享做馒头之乐。学生以简短的文字,描述自己和家人一起做馒头的心情和想法,包括做的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等。

2.行动篇

学完酵母菌这节内容后,安排生物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己动手做馒头,整个过程耗时比较长,而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只有1个小时,时间不够。我会提前做好前面的过程,剩下部分再让学生完成。

(1)教师提前完成的过程:①溶酵母:将干酵母放入温水中,搅拌至溶化;②揉面团:将白糖放入面粉中搅拌,再放入溶有干酵母的水,揉成光滑的面团,不粘手,盖上盖子放在温暖处发酵;③一次发酵:发酵时间为1-1.5小时,天冷适当延长至2-2.5小时;发酵好的面团增加到原面团的两倍大左右,说明面团已发好;④揉出气泡:通过揉面团,揉出面团中的气泡,10-15分钟。

(2)学生在活动中需完成的过程:①二次发酵: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会做成常规的馒头形状,还会发挥充分的想象,做成各种形状的馒头,如:小白兔、小猪猪等。②开火蒸熟:2个学生计时,1个学生控制开关。由于安全等因素,可采用大电饭锅。在电饭锅中,加入冷水后,接通电源,按下煮饭开关,15-20分钟后,按下保温开关,焖3-5分钟。③品尝馒头:平均分配,可优先拿自己亲手做的馒头,多余的拿到教室或家里,分享给同学或家人,请他们多提意见,以便下次改进。

学生在学做馒头中不仅领略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体会到生物学的实用价值。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行知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做,是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上学”,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经历“做”的过程,引发深度思考,享受“做”的喜悦,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努力让初中生物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學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如:观察、调查、实验和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做上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现代生物教育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苏亚军.陶行知学生观的内涵,《生活教育》,2014年第6期

[2]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版

[3]陶行知的思想教育,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版

猜你喜欢

探究性实验教学做合一
利用多媒体促进物理教学的三点体现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