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配电网自动化应用技术分析
2020-12-09王晨赵睿包健
王晨 赵睿 包健
【摘要】供电企业应以自动化技术为架构,不断的优化升级配电网建设,以此提供优质电能,服务于整个现代工业发展的总体进程,加强自动化应用技术升级,也是打破供电企业自身约束的出路所在。
【关键词】供电企业 自动化 配电技术
一、配电网系统结构组成简介
(一)顶部架构系统
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是整体系统中的最顶端的层级,它主要包括软件子系统、配电SCADA、DAS主站系统以及对运行过程进行监测、自动判断故障原因、自我修复恢复运行等子项目。当前电力发电、输送、分配系統会自动化配电网络都设定了较高的技术规范指标,为达到相关的标准,联调测试工作必须到位,主要针对软件中的各类子系统,DAS还有故障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做该类测试。AM/GIS在主站系统主要起到了对信息化数据进行管理。
(二)中低压电力网络应用系统
在中、低压的电网运行过程中,供电、配电企业需要对其自动化的所有终端实时远程管理,为此出现了配电网自动化终端系统,监测、控制各个终端的所有单元统称为该系统,重点的作用在于实时的监控开闭所以及环网柜的运转,为FTU、TTU等的实现提供保障、更好地处理和把握故障,配合主站系统,建立基础构架,同时在子站功能实现中先关检测业务在技术上提供有利空间。
二、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难点和约束
(一)供电主体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还没有明确正确处理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需要的策略,整体重视程度不高。投资建设主体对配电网络的投资项目中,回报率仍然是主导因素,行业内部也没有一致的共识。对技术水平要求高,需要更多投资,且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很多决策人员都会认为它们会侵蚀企业的财务利润,敬而远之。正是由于这种观点没有统筹自动化技术和网络建设经济收益的复杂关系,影响到社会国家宏观制度和政策的设计上也往往忽略这一领域,电网自动化建设相对被动。
(二)城市配电自动化自身体系有缺陷
用电需求重点在城区,因此自动化建设的重点也在城市,当前,大部分城市受制于诸多因素,仅考虑解决城市内部局部的用电矛盾,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阶段,并未考虑到在整体网络体系的布局上下功夫,协调地区间的配电分布。在这种因素影响下,当前现行的绝大多数配电网建设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局部协调的模式,只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或者理念先进的地区利用或者开发了配电自动化技术。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当前的功能实现也很局限,比如在用电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不得进行大规模的停电或者已经超负荷后引发大范围的断电情况下,才能实现自身功能,对其进行调节控制,对于小范围的用电负荷增长导致的停电,不能发挥自身作用。当前的配电网络自动化应用技术实现的作用功能也基本相一致,未考虑到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对用电需求量和结构的差异化,很多系统与地方实际不匹配。
(三)设备装配不符合实际需求
当下在配电网设备引进中存在着跟风现象,建设单位和当地政府想当然的认为国外先进设备要优于国内产品,在很多地方的建设过程中,国外设备占据了很高比例,为了迎合主体市场的“口味”,国内生产厂家也纷纷转型,仿制国外产品工艺。但这种情况与国内实际需要不符。首先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推高整体建设工程的前提投入预算,进而不利于电价稳定,国际间合同存在国际关系等多种潜在风险,易引发法律和经济纠纷。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会对建设工程进度和自动化建设的实效价值。国外设备与国内的技术标准有区别,如消化吸收程度不够,很可能不能发挥设备的实际效用,甚至出现各类运行故障,引发运行事故和隐患如果使用不合理,还会引起其他的技术问题,甚至引发配电网运行安全隐患与运行事故。
三、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原则和方向
(一)应用过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适应匹配原则要求在配电网自动化工作需要结合当地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情况,配电网建设的规模和综合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地配电网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开展。才运行过程中要进行定时限保护,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不能盲目追求速度。
(二)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应用
一是DTS的合理使用,DTS指的是调度仿真防误系统,他能够助力配电网自动化运行系统,在用电力调度中发挥作用,防止人为地误操作而传送失误信息。将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应用在操作系统上,防误判系统可以实时管控到终端主机发出的所有命令和执行轨迹,如果出现了错误情况,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在接收到提示后,相关技术人员会对发出的原因开展调度操作检查,找出具体原因,解决相关问题。该系统还可以部分代替人工操作,提高工作便利程度。随着智能化水平提升,管理操作人员可以结合电网配电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仿真系进行计算机调度,工作人员只需做好监控即可。
二是馈线自动化技术综合使用,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系统,他能实现数据处理更加智能化,自动监控检测配电网系统运行情况,并且对终端的电气设备的运转实时监测,保护。重要的是,它能更快找出运行故障原因、并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位,节省时间、降低维护成本。这类技术当前还未推广,主要原因在于已收到外部因素干扰,在今后要注意改进提升。
四、结束语
配电网自动化是今后供电主体必须面对的现实战略方向,各类供电企业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投入到项目推进中,结合当地用电实际合理使用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同时注重技术引进研发,积极跟踪前沿技术步伐,尽早的将新兴技术落地到配电自动化应用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新波.智能配电网自动化应用实践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4):3+5.
[2]陈显江.浅谈配网自动化故障定位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数码设计(上),2019,(12):88.
[3]叶范红.配电网自动化应用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2673.
[4]高磊.供电企业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8):87.
作者简介:王晨(1980-),本科,江苏省丹阳市人,助工,电力工作;赵睿(1996-),男,河北省衡水市,大学本科学历,变电值班员,变电倒闸操作;包健(1984-),男,江苏省常熟市,大学本科学历,变电值班员,变电倒闸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