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2020-12-09张晴
张晴
【摘要】目前,微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环境。微文化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承载方式、话语模式与舆论格局对高校图书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当前,高校图书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过程中存在内容目标弱化、第二课堂作用不充分、全员动力不足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摆脱传统思维,加快适应微文化环境,积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育人目标。
【关键词】微文化;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面对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发展,高校要抓牢做实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功能与价值。高校图书馆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育人重要使命。微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延伸,具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这对高校图书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微文化环境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图书馆深化思想政治功能的关键。
一、微文化具有的特质
(一)内容传播碎片化
信息内容和传播的碎片化是微文化最显著的特质。信息内容以“微” “简”的文本,配合使用网络流行文字、图像、视频影像等就能够传递和表达。信息内容简单明了,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需求。但在不完全语境下的理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实,形成信息渗透和舆论引导,影响大学生对社会进行全面认知和正确判断。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体现在传播个体、时间、空间不再具有局限性。这使得大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和分享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信息内容和信息传播的过度碎片化会弱化信息性质、频度与强度之间的差异,持续的信息接受和产生对大学生而言更像是快餐式的“填鸭”,会影响大学生思维深度和理性高度的发展。
(二)承载方式立体化
微文化借助立体化的承载方式使信息在终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和繁荣。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内容形式丰富多样,通过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分享,体现了“个体”与“群体”、“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比如,在微博、微信等社交App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主旋律、正能量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了大众传播。还有以抖音、快手、火山、微视等为代表的短视频App异军突起,得到学生群体广泛关注。App今后的发展还要注重专业化生产和运营,将更多优质内容呈现给广大青年学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话语模式大众化
话语模式反映的是话语主体间的关系。大众化的话语模式下,社会公众会主动与传播源对话,话语主体去中心化趋势不断增强。大众化话语模式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喜好、价值观等进行信息加工与传播,对个体自主意识和个性表达起到了强化作用。这与大学生追求平等自由、个性张扬的心理与现实需求有着高度契合,他们更渴望发声,表达自身诉求和观点,因此,大众化的话语模式逐渐得到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
(四)舆论格局多元化
网络社会呈现开放状态,海量信息来自不同的价值体系。内容传播碎片化、承载方式立体化、话语模式大众化更是促进了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转化和变异,形成多方面交融交锋的网络舆论大格局。各种错误思潮以及低俗、虚假、暴力内容充溢网络,博取眼球,严重影响了网络生态。此外,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也是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近年来涉及大学生信息泄露与网络诈骗的事件屡见不鲜,成为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重大隐患。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為方式在自我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与思想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微文化特点。微文化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背景。
二、微文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弱化
目前,高校部分师生对图书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知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一些片面认知反映出思想意识的现实状况:“图书馆只是学生书籍借阅、文献检索和学习阅览的场所。”“图书馆是教辅部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其职责。”与此同时,微文化环境下信息的多渠道与便捷性提高了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对图书馆作为传统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的认同度。图书馆在思想政治教育参与中甚至被逐渐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设内容和目标在实现程度上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被弱化。
(二)第二课堂作用发挥不充分
互联网时代,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能够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创造文化价值、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第二课堂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活动持续性不强,后劲疲乏;运作思路不清晰,内容缺少关联、呼应和递进,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文化活动创新性不强,缺少关注点,重数量、轻质量情况突出;文化活动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校园历史文化底蕴结合不足,角色代入感不强,熏陶与启迪作用不明显;相关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宣传渠道覆盖面低、互动性差,影响了文化活动吸引力与有效性。
(三)全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不足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面还未形成。大部分馆员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在工作具体开展与考核中往往偏重专业技术工作,甚至某些馆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业务无关。同时,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交叉学科领域内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核心学术成果偏少。此外,还有部分馆员存在发表不当言论、学术不端等严重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在校园内造成恶劣影响。
三、微文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一)紧抓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与话语权,强化舆论引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在当前文化竞争和意识形态渗透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易被各种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包围,思想意识呈现出不稳定性。紧抓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牢牢守住前沿阵地显得尤为重要。
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逻辑支点。要强化资源整合与评估,优化空间服务与设施设备,合理把握藏书质量与需求,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学生能够线上线下、随时随地享用“文化大餐”,切实提升学生对馆藏资源的利用水平。强化舆论引导,优化人文环境,及时充实更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优质网络素材。鼓励学生建言献策,主动参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增强学生情感认同与实践认同。
(二)加强文化传承和互动,借力微文化打造图书馆文化特色品牌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成长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基因,既涵养着高校的人文氛围,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实素材与实践契机。图书馆应强化文化意识,主动传承优秀文化,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时代感和感染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着力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借力微文化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是高校图书馆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渠道。着力发掘文化教育资源的价值,利用文化价值高、利用面广、兴趣点集中的馆藏资源打造图书馆文化特色品牌,实现教育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如配合国庆节、建党节、五四青年节、校庆等节点,开辟特别展览与图书区域,让师生感受历史发展与时代气息,感悟责任与使命;配合“世界读书日”开展图书漂流驿站、作品解读等阅读推广活动,让图书馆走進师生之中。推出调研学习、艺术作品创作等文化品牌活动,让学生在浸润式的参与中能有所感悟,使其理论和思想水平得到升华。创建主导性的图书馆新媒体平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主动参与高质量文化信息的生产、发布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为其校园生活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通过借力微文化,图书馆文化特色品牌可以在创意策划、媒体宣传、活动参与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实现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创新,增强时代感与吸引力。
(三)通过微文化渠道加强沟通交流,提升微文化环境适应能力
目前,新媒体平台是大学生获取服务、交流互动、关注热点的主要入口。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更加追求平等独立和自我表达,大众化话语模式使得大学生个体存在感与价值感不断强化。因此有必要打造一个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具有包容性、鼓励学生充分表达的沟通交流平台,使其成为学生畅所欲言、解疑释惑、增长学识、涵养气质的新途径,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一过程既是提升高校图书馆微文化环境适应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深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点所在。
快速获取信息、监督评价信息、主动创建信息是图书馆在微文化环境中的必备技能。快速获取信息,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专业、层次、研究方向、兴趣爱好及关注热点,既可以提升对学生文化需求的预见性,也可以对信息发布的效果与影响进行预判,提高工作效率。监督评价信息,强化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研判。当出现倾向性言论或情况需及时介入时,及时通过网络发表观点意见,分析原因,解决矛盾,正确引导舆论方向。主动参与高质量信息的生产、发布和交流,一方面要注重教育性与趣味性的融合,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参与学习,如微博、微信的推文以时事材料、理论成果、名家名篇、典型事件为题材,采用图文、视频剪辑、漫画等形式进行定期推送。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接学生的现实需求,如低年级学生对社会热点、人际交往方面有较多期待,高年级学生对职业发展、就业创业等动态信息较为关注。
(四)促进全员育人良好局面形成
广大图书馆馆员要立足本职工作,展现良好思想政治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这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保障。
一是转变观念,形成自觉意识。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工作始终,发挥育人协同效应。主动发掘、提炼馆藏资源、工作流程及内容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加强学习,提升文化素质。新思想、新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馆员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结合实际工作理解、消化与吸收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自身理论功底上强基固本,提高科研水平。三是强化担当,练就工作本领。馆员的职业能力与业务素质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软实力”。摆脱思维定式,不拘泥于传统工作方式方法,敢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求新求变,提升微文化网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信心。四是增强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发扬良好作风,夯实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在工作中做出成效,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此外,身处微文化网络环境,还应该保持自身的判断力、思辨反应能力,要做到言行一致,做学生尊敬和喜爱的人。
四、结语
微文化环境下深化高校图书馆思想政治功能的关键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努力将高校图书馆打造成为理论武装、资源涵养,思想引领、精神陶冶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强化学生的认同感,从而内化为自觉践行的目标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20(4):6-14.
[3]谭天.媒体平台论——新兴媒体的组
织形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25-127.
[4]王兰.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知与行,2018(6):137-141.
[5]曹卢,赵凯琦.微文化背景下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现实检视与创新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4):88-92.
[6]王家莲.新时代阅读推广研究[M].大
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76-80.
[7]王喆.社交媒体新时代的互动传播[M].
北京:科学书版社,2018.25-34.
[8]吴潜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13-119.
[9] 白宇,吉兆言,于潇.微文化背景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9):27-28.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