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0-12-09王爱英
摘 要:内地西藏班汉语口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西藏幼儿汉语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现阶段,内地西藏班汉语口语教学有很多弊端,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阐述。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汉语口语;教学改革
一、汉语口语能力在内地西藏班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中的重要意义
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把教师口语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教育的奠基工程。幼儿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职责,幼儿教育的绝大部分要靠教师的口传得以实现,幼儿教师口语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个体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内地西藏班学前教育专业汉语口语技能课的水平高低,事关藏族幼儿的个体发展、西藏教育的发展、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
二、内地西藏班幼儿教师汉语口语训练课之僵局、困境
特级教师这样说“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但是就现在的口语教学来说,却毫无生机和活力,原因如下:
1. 把口语训练课等同于普通话训练,枯燥乏味,毫无生气;
教师机械地、木然地讲解拼音声调、发音部位等陈旧的、毫无新意的内容,课堂死气沉沉。
2. 口语技能训练课讲成了纯理论课
教师自以为是、口沫横飞,学生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教师的讲授变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学生没有实践训练。
3. 教师口语专业素质偏低,无法做出好的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讲台上其实是在给学生做榜样,学生都昏昏欲睡了,可见榜样就是个“熊样”!教师没有在教书育人,而是在误人子弟。
三、如何突破困境、打破僵局,盘活内地西藏班幼儿教师口语训练课
1. 首先教师思想上明确这是一门实践课,而非理论课。
这点必须澄清,有了正确的认识,才有正确的行为。
2. 加强专业修养,提升教师自身语言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必先成为这样的人,对于那些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教师,一定要先给自己充电。
四、改革创新,打造风生水起的汉语语言艺术教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口语训练课堂生机盎然、学生生龙活虎,必须改革创新,引入活水!
(一)教学内容大胆革新
传统的口语教学,停留在普通话训练、朗读演讲等内容上。内容老套、陈旧,很难吸引学生,甚至招致學生厌烦,这样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就没有希望。
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我们经过研究、摸索、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在语言艺术方面也有其其深厚的积累,语言艺术在各个领域都大放光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好的内容形式完全可以移植到幼儿教师口语训练中,尤其是中华文明精典的内容,如诗文经典、传统曲艺、京剧念白等,可以在幼儿教师语言艺术教育中发挥及其重要作用。
这样的内容改革,不仅受到汉族学生的喜欢,同时也受到藏族同学的热爱。这充分说明精典的魅力。这样的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藏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于他们了解汉族文化、实现民族融合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1. 诗文诵读音悠扬,文化自信在心中
国学是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幼儿、少儿学习的风气很浓,我们顺应时代潮流,精选《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诗经》、 唐诗、宋词中的经典进行吟诵、学习、表演,通过经典吟诵,增加学生文化底蕴,使藏族学生了解汉族博大精深的文学宝库,增加民族融合,增强文化自信。
2. 京剧念白进课堂,学生学得喜洋洋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能称之为国粹,可见其艺术之高。京剧表演中不光有唱,还有说:独白和对话。京剧念白优美的语调和独特韵味,极具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把京剧念白移植到语言艺术教育中,不仅丰富了内容,而且提升了语言的美感,提升了语言艺术教育的高度。而且优美的京剧念白,也极大地激发了藏族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他们的喜欢程度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卖水之表花》、《观花灯》、《红灯记之铁梅的身世》等念白韵味优美、语调悠扬,深受藏族学生喜欢!
3. 相声双簧来登场,传统曲艺要发扬
其实就是说话艺术,郭德纲不止一次说过这个观点。如何把话说的清晰响亮、幽默风趣,观众爱听即使花钱也要听,这说明相声演员在说话艺术上获得了极大成功!幼儿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及一般的口语交际都是通过说话达成的,所以幼儿教师的口语训练完全可以借鉴相声的语言训练方式方法。
4. 语言礼仪要讲究,文明优雅有修养
把传统及现代礼仪教育及融入到语言艺术教育中,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幼儿教师一般口语交际和职业口语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幼儿的教育教学中,在跟家长的沟通中,以及其他各种语境如紧急情况、突发情况、矛盾冲突时说什么话怎么说,应该是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什么样的语音语调什么样的身姿体态什么样的表情眼神是最恰当的,这些通过礼仪教育的融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教学方法大胆创新
教师口语教学大纲明文规定,口语课是一门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实践课,他强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练习、实践。但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老师只善于长篇大套地理论讲解,但忽视实践训练的弊端,这种现象急需改变,加大学生的实战训练是重中之重。
1. 精讲多练,鼓励上台展示,让口语课真正变成技能课
加大学生训练力度强度,教师精讲之后,学生练习,教室巡回检查辅导纠正,并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积极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上台展示,老师学生共同评价提高。
2. 加重表演成分, 提升语言表现力
在完成作品时,除重视语言的叙事性、抒情性之外,尤其加重了表演的成分。读儿歌变成演儿歌,讲述故事变成讲演故事,诗朗诵变成表演性的诗朗诵等等:也就是要以极其生动形象的表情、传神的眼睛、优美大方的肢体动作辅助语言演绎作品,以期呈现出更加精彩绝伦的作品表演,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这样的形式,这也就是课堂有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同样这样的演绎也吸引幼儿注意。
作者简介:王爱英(1970-),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幼儿教师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