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审计工作“好差评”制度的思考

2020-12-09廖南生

审计与理财 2020年8期
关键词:县区审计报告内审

廖南生

2019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要求在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体系。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机关,借鉴并引入“好差评”制度,既有助于提高审计监督和服务效能,更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新余市审计局着手建立“好差评”制度,将在全市审计系统广泛开展“好差评”,以整体推动审计工作实现高质量跨越式提升,为全市各项工作大变样,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贡献审计力量。

一、建立“好差评”制度的现实意义

2020年开春以来突如其来的防控疫情的斗争,既真实反映了许多最美逆行人的担当和奉献,也客观呈现了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短板和不足。痛定思痛,审计机关有必要面对疫情,审视自己,通过建立“好差评”制度,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建立这项制度主要出于四点考虑:

1.评优警劣,破除一团和气的积弊。面对我们一度存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不足、报喜不报忧和好人主义的风气犹存、闻过则喜的襟怀退隐等现象,迫切需要建立旗帜鲜明的“好差评”制度,通过评优警劣,破除长期以来所积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不良风气,树立“好人好事有好报”的清风正气。

2.双向激励,提振审计人员的士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一项制度,只有好评式的正向激励,而缺少差评式的反向激励,必然导致逆淘汰、劣币驱逐良币等不正常现象,不利于审计事业健康发展,无助于提振审计人员的精气神。因此,实行集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勵于一体的“好差评”制度,将产生“抓两头带中间”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激发审计干部队伍的活力。

3.职级并行,需要让人信服的依据。随着职级并行的推进,如何让党和国家的政策红利更好地激发审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出台让人尊崇的制度,公开让人信服的依据,否则会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干事不如会来事”的后果。因此,要分好“职级并行”的蛋糕,必须大力破除普惠制、吃大锅饭的思想,让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审计干部有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及时职级并行的机会。

4.改革创新,弘扬敢于亮剑的勇气。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勿庸讳言,新时代的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必须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补短板,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强弱项,敢于得罪人不做老好人,敢于亮剑开展“好差评”,才能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效能,完善审计治理体系。

二、构建“好差评”制度的评价内容

构建审计工作“好差评”制度,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探索实施,先建立统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好差评”制度,待推行成功后将社会审计纳入其中,从而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全覆盖的“好差评”制度体系。目前将在四个层面着手进行:

1.审计工作“好差评”。

一是以县区审计局为载体开展“好差评”。拟从全市一县三区审计局中评选出先进单位和黄牌警告单位。

二是以局内设科室为载体开展“好差评”。拟从局机关行政科室、事业科室中评选出先进科室和黄牌警告科室。

三是以全市各单位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为载体开展“好差评”。拟从全市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中评选出先进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和黄牌警告审计委员会。

四是以内审机构为载体开展“好差评”。拟从全市内审机构中评选出先进内审机构和黄牌警告内审机构。

五是以被审计单位为载体开展审计整改“好差评”。对上一年度审计整改工作进行全面督查,督查的范围包括审计署、省审计厅和市县审计机关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解决好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拟从审计项目涉及的被审计单位中评选出审计整改先进单位和黄牌警告单位。

2.审计人员“好差评”。

一是以县区审计局审计人员为对象开展“好差评”。结合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进行“好差评”,拟从县区审计人员中评选出先进工作者和黄牌警告的审计工作人员。

二是以局机关审计人员为对象开展“好差评”。拟从局机关审计人员中评选出先进工作者和黄牌警告审计工作人员。

三是以内审人员为对象开展“好差评”。拟从内审人员中评选出先进内审人员和黄牌警告内审人员。

3.审计项目“好差评”。

每年年中举行审计项目质量评比,由县区审计局、局业务科室各推荐一个项目参加评比,评出优秀审计项目。同时,在没有推荐的项目中,从审计项目计划中随机抽取县区审计局、局业务科室各一个项目参加“好差评”,评出局机关和县区审计局黄牌警告审计项目。

4.审计报告“好差评”。

每年年中举行审计报告质量评比,与审计项目质量评比同步进行。由县区审计局、局业务科室各推荐一份审计报告参加评比,同时把审计整改报告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评出优秀审计报告。同时,按照县区报送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随机抽取县区审计局、局业务科室各一份审计报告参加“好差评”,评出局机关、县区审计局黄牌警告的审计报告。

三、形成“好差评”工作的长效机制

实行“好差评”制度,硬核内容是激励约束并举,关爱督促并重,奖励惩罚并行;基本路径是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正向激励,及时奖励;最终目标是通过“好差评”来激发榜样引领力、示范带动力和个人生产力、单位向心力,促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因此,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1.加强顶层设计。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好差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协同,职能科室参与,全市审计联动,实行以上率下,做到一视同仁。二是出台评比制度。有效提高审计工作,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制度起到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深入调查研究,符合审计实际,制定出“好差评”制度,善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冲击。三是制定评分细则。立足审计工作实际,建立百分制量化指标体系,形成一整套操作性强、结合度高的评分细则和评分标准,对违反审计质量和廉政纪律的情况,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进行差评。

2.明确责任分工。一是进行明确分工。县区审计局、局内设科室“好差评”由办公室负责制订评分细则并进行具体组织,单位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好差评”由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负责制订评分细则并进行具体组织,内审工作“好差评”由经贸科负责制订评分细则并进行具体组织,审计整改“好差评”由整改督查科制订评分细则并进行具体组织,审计项目、审计报告“好差评”由综合法规科制订评分细则并进行具体组织。二是畅通监督渠道。立足于动真碰硬,敢于“唱黑脸”“当包公”,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一方面把该树的典型树起来,另一方面把该打的板子打下去,借监督之力,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長管长严。三是力戒形式主义。以单位为对象进行的“好差评”,本着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原则,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等法规制度对基层审计机关、内审机关、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被审计单位的一些约束性要求的履职情况开展,统筹考虑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报送、审计任务完成、全市审计一盘棋等情况,运用好现有的资料实行报送考核,尽量不进行实地考核。

3.灵活公布结果。一是个人评比结果。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反馈,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可以采取设立先锋榜和警示榜、大会通报表扬、个别诫勉谈话、书面通知分管领导、有关单位或科室负责人等方式进行结果公布,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督促整改,传导压力,激发动力。二是单位评比结果。对县区审计机关的评价,可以将评价结果通报县区党政领导,让县区审计机关有压力,进而激发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的动力。三是谨防“破窗效应”。坚持好差同评,鼓励担当作为,让干事创业者脱颖而出,既要触动利益,也要触动灵魂;既防隔靴搔痒,更防“破窗效应”,实现好差评有力度、有准度、有温度。

4.充分利用成果。一是做到评用结合。用好考核指挥棒,“好差评”结果要与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级并行、工作岗位、提拔重用相挂钩,与选拔任用、培训教育、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相结合,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惩分明,弘扬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精神。二是实现科技赋能。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好差评工作,从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中采掘数据,从审计项目进度表、审计整改动态表中挖掘数据,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进行“好差评”的水平,实现科技赋能,整体推动评比工作流程的精简、统筹和并联。三是营造政治生态。从制度上保证把政治上过得硬、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强、有作为的单位和干部选拔出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作者单位:新余市审计局)

猜你喜欢

县区审计报告内审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研究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县区节能改灶发展现状与推广探析
财政部发布12项新审计报告准则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我国拟推行新的审计报告模式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