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维度看新冠疫情对江西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0-12-09洪林凤

审计与理财 2020年8期
关键词:刚性订单财政

洪林凤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我省全省农村及乡镇、城市自下而上均采取了居家隔离的强制措施。这一场战役耗时数月,并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明显的胜利,但我们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疫情,让我们居民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遇到了比2008年金融危机还要严峻的经济考验和困难。如何共度难关走出这段经济低迷时期,是全社会各界人民积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财政收入紧缩与刚性支出扩张的矛盾

一季度,我省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 185.1亿元,下降4.5%,税收占比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23.7亿元,下降4.6%,税收占比63.9%。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 679.6亿元,下降5.1%。我省财政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1.财政收入减收明显,11个设区市仅赣州、上饶正增长。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双重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入出现明显滑落。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下降4.5%,主要是税收收入下降较多。一季度税收收入完成923.8亿元,下降8.2%。

根据江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1~3月各社区市、各直管县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一季度,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财政总收入增长分别为-0.4%、-11.7%、-10.7%、-9.8%、-14.3%、-4.5%、-3.6%、-3.8%、-9.3%,而赣州市为0.7%、上饶市0.3%。

2.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回落,应对疫情相关支出等民生类支出增加。

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 679.6亿元,下降5.1%,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全力保障民生和疫情防控等重点支出资金需求。一季度全省民生类支出达到1 368.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1.5%,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3月底,全省各级财政用于疫情防控支出31.2亿元。

3.财政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产业结构单一的县市财政收支矛盾尤为凸显。

财政增收压力大。一是各级财政要全面落实国家系列减税降费、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退税等优惠性税费政策;二是受国内国际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全面复苏仍需时日,直接对财政收入形成减收,后期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刚性支出扩张。各级财政为做到保工资、保运转和保基本民生支出、脱贫攻坚以及债务还本付息、养老金发放等刚性支出足额保障到位,资金已十分紧张,而一季度又额外新增保障疫情防控支出,使得那些产业结构单一、对房地产、旅游业等依赖程度较高的县市财政收支矛盾尤为严重。

二、企业层面:营业收入缩减与刚性成本增加、市场需求萎靡的矛盾

自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受交通受限、物流受阻、人员无法到岗等因素,一季度全省企业经营损失惨重,遭遇营业收入锐减、刚性成本支出增加、市场需求不足等难题,导致企业普遍面临现金流短缺、资金周转不开等问题,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极大。

1.服務业企业受损最大。一是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经营高度依赖线下人流聚集,疫情期间,全部住宿、餐饮企业一方面没有收入进账,另一方面承受人力成本、房租等大量固定支出,以及原辅料带来的损失。大中型企业普遍反映现金流周转维持时间不超过2个月。虽然当下住宿和餐饮企业已基本复工,但复工不复市,企业面临营业收入大幅减少、人力成本和门店租金等刚性支出,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进货压力、产业链资金短缺等难题。餐饮门店部分或者全部关闭、公司裁员或者降薪、延期发放工资等屡见不鲜。二是房地产业。疫情期间,受交通管制及疫情影响,房地产销售处于停工状态。同时,疫情也导致回款不畅、工人返岗难,新开工、施工、竣工等建设活动推迟,企业意外负担的资金成本不是小小数目。数周的疫情很可能让中小房地产企业步入寒冬。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截至一季度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还处于限量开放状态,疫情后恢复正常还需要一段时间。出于安全考虑,绝大多数家庭已延期或者取消出行计划。

2.工业企业面临需求和供给双重冲击。一是复工后复产率不足。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复工时间参差不齐,部分上下游小微企业仍处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状态,导致企业供应链运转受阻,工业生产复产率不足。二是库存大幅增加。由于终端市场需求不畅,复工后产业链产品层层阻塞,目前多数工业产品库存积压较大,其中钢材库存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高值;受成品油消费大幅下降影响,九江石化产品汽柴油大量滞销,产品库存几乎达到极限。

3.禽畜养殖业遭受“产、运、销”三重夹击。一是生产成本上升。部分区域运费上涨30%~50%,各地饲料企业也因原材料上涨而调增价格。二是物资运不进,损失巨大。前期由于交通限制导致饲料运输受阻,出现鸡鸭因断料被养殖户填埋等令人痛心的现象。三是产品销不出,压栏现象严重,严重危及养殖户生产经营,很多养殖户可能再度陷入贫困。

4.外贸出口面临“四大风险”。国外疫情爆发导致国际供需中断,多数外贸企业反映主要面临新订单流失、原订单违约、资金断裂和产能不足等四大风险。一是原订单违约风险。因疫情影响,企业复工较晚,人员到岗不足,生产进度不足。二是新增订单可能受影响。我省2月17日才部分恢复中欧班列,全面恢复有待时日。同时港口排队时间比以前长,出口企业也面临交货困难,部门海外客户停止接受部分产品。海外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影响后续订单。据调研,我省江西瑞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反映,2月份因国内疫情而停产停工,导致该企业与国外客户协商延期交货,该类订单金额超过1亿元,3月份该企业加足马力赶工后,又遇到国外疫情爆发,交单资料无法邮寄至国外银行机构,国外客户要求推迟交货。此外,据调研反映,国内疫情初期,我省企业部分订单被越南供应商替代,如夏季的服装、鞋帽等产品订单。三是资金链紧张。多数企业在国内疫情爆发期间停产停工,没有营业收入,但员工工资照发,管理费用、房租、财务费用负担照旧,目前又遭遇国外疫情爆发,库存产品积压难以发货,已出口产品的货款回笼困难,原材料进货资金因涨价而总额加大,资金链较为紧张。

三、个人层面:降薪、裁员、就业难与刺激内需的矛盾

疫情严重影响到个人就业及收入。一是跨省农民工返岗晚。截至3月末,工程类、建筑类行业尚未全面复工,保守估计疫情使得农民工延迟返岗2个月左右,年收入损失20%左右。二是服务业行业稳岗难。2018年,江西服务业从业人员1 024.6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8.9%。其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以及文化娱乐业等行业就业人数达629.5万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61.4%。上述四个服务业经营受损严重,不少企业表示裁员减支。如果以5%的比例裁员,将导致32万人面临再就业。还有的企业表示实行“上四休三”制度,变相减薪。四是高校毕业生获岗难。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可能缩小招聘计划;有的企业复工时间尚未确定,原定的春招计划取消后,新的招聘时间和具体安排还未明确;三是线上招聘痛点较多,应聘效率较低。一些岗位(如技能操作类)需要现场考核,不适合线上招聘。薪酬降低、难就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此外,疫情也让大家认识到有一定的银行存款和属于自己的房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能会选择抑制非刚性需求而增加储蓄需求。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民建江西省直金融总支)

猜你喜欢

刚性订单财政
波音公布第一季度订单和交付情况
陶瓷压机机械结构刚性对能耗影响的研究
技术创新能力刚性陷阱与超越路径分析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全球造船业订单量持续下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财政责任的优化
读懂现代财政
被遗忘的真实
2003年中国造船完工达6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