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中阅读时光

2020-12-09唐宝民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20年11期
关键词:窝棚临水山泉

唐宝民

唐刘禹锡在《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中写道:“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刘禹锡写的是秋天的夜晚在山中阅读的感受。临水的茅草屋、秋灯下的书卷,构成了一组诗意的意象,使人走进了温馨愉悦的精神驿站。我是在山村里长大的,也曾有过秋夜在山中阅读的经历。那是一种淡淡如菊的意境、一份云水悠悠的心情,令我至今难忘。

我们家在山里有一大块地,每年种一些玉米、窝瓜什么的。秋天的时候,玉米和窝瓜即将成熟。每到这时,野猪、黑熊就会到地里拱窝瓜、掰玉米。所以,爸爸就在地边搭了一个窝棚。窝棚里铺上草,放上桌凳。夜幕降临的时候,点上一盏油灯,人便待在窝棚里,听到野兽来了,就放上一枪(那时我们家里有一把猎枪),把野兽吓跑。父亲去看地的时候,经常把我带去做伴。我就会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煤油灯下静静地读。山里的夜晚是宁静的,但也是热闹的:各种不知名的秋虫在鸣叫;山泉流淌时发出“哗哗”的声响;还有山风,轻轻拂过山谷和林梢,“呜呜”鸣响……我就在大自然的合奏中读我的书。秋天的时候,山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山风带来果实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有月亮的晚上,读一段时间,我就会披上一件外衣,走出窝棚,在田间地头转一转。一轮圆圆的明月高悬在夜空中,月华如水;山泉“哗哗”地流淌,月光的碎影随着流淌的山泉不停地闪烁,发出无数细碎的光芒……转了一圈之后,我又回到窝棚里,重新坐到灯下,翻开书本继续阅读。天地的灵气已在我胸中,阅读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一种豪情。夜深了,我合上书本,吹熄油灯,躺在稻草上。月光透射进来,照在桌子上。那本书就静静地躺在月光下,仿佛也陷入了沉思。

古人也有在山中夜读的习惯。苏轼在《约公择饮是日大风》中写道:“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在深山中读书三十年,无疑是真正的隐者了。元代的王立中也曾写道:“纸窗风破雨泠泠,十载山中对短檠。老矣江湖功未遂,画间如闻读书声。”意思是说:糊纸的窗被风吹破,冷雨飘进屋来。十年了,我在山中孤独地面对着灯案。年纪越来越大了,江湖中的功夫没见有长进。但看着墙上的画,仿佛又听到了往日读书的声音!

古人说,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少年时代的我没有见过大海,但与大山日日为伴。山中的读书岁月,令我永远难忘。

赏析

现代都市人常闻古人言“山中闲居”,却不知怎么个闲居法。读了本文,心中大抵对山居生活有了一点切合实际的想象。作者山中夜读,听风听泉,望月遐思,在这般宁静里,对山心生爱恋。

爱山的人,对山的情感,是通過日常点滴积攒起来的。我曾读过一部意大利小说《八山》,里面讲了两个男人,从小一起长大。长大后,其中一个离家去国外生活,而另一个却一直舍不得离开。其实,他去米兰生活过一阵,不适应,又回来,最后决定在“八山”结婚、生子,经营牧场,永不离开。虽然最后牧场因经营不善倒闭,但这丝毫不影他对“八山”的感情。

小说结尾,这个男人在某次进山之后,失踪了。众人在遗憾的同时,又都心怀祝福。他的生命终于融入了山的怀抱。他是一生都在与“八山”谈恋爱的人。

猜你喜欢

窝棚临水山泉
佳人临水立
那么多,那么好
『即使不来也要做』
歇一下,笑不停
如果你不看,我就白写了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以融媒体讲述“窝棚创业者”的故事
“避税窝棚”(大家拍世界)
忆辽沈战役中的励家窝棚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