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以上饶市幼儿园为例
2020-12-09胡桂英余梦华
胡桂英,余梦华
(1.上饶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2.九江市幼儿园,江西 九江332000)
教育部先后在1996年、2001年、2012年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发展指南》等重要的规章制度,充分体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选择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人数并不多,以上饶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0级、2011级、2012级三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130人,截至2019年2月,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只有68人(仅占52%)。因此,笔者萌生了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的想法。本文拟以职业认同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探讨两者的关系。
一、概念界定
(一)职业认同
国内外学者对“职业认同”这一概念的界定各有不同,但有一个中心思想是:认同不是固定的态度,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对于“我现在是谁”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变化答案也在更新[1]。职业认同,就是个人对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的认识与期望以及认同情感。宋广文、魏淑华认为,教师职业认同包含教师对本职业的认知、情感、技能期望、价值观、意志等因素[2]这种认识是比较合理的。
(二)职业倦怠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将“倦怠”应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人员,当无法应对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个体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3]。美国学者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被人们广泛认可,他将职业倦怠分为三个维度: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效感[4]。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最核心的部分,它指个体对工作失去热情,主要表现为缺乏活力、长期的情绪枯竭;去个性化是指个体消极冷漠地对待服务对象,表现为将服务对象当作“物体”;个人效能感降低则是自我评价方面的维度,具体指个体对工作的意义感到模糊以及对自身价值的不肯定,表现为对自己的消极评定,内心毫无成就感并伴随自尊心下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从被试的这些方面予以研究: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背景、薪酬水平、幼儿园性质以及婚姻状况等,由此了解上饶市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情况,并进行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希望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上饶市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提高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削弱职业倦怠感提出有效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参加2019年上饶市幼儿园国培计划项目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份,有效回收率为67.2%。
调查对象教师的基本情况是:公办幼儿园80人、私立幼儿园41人;省示范园89人、一级园16人、三级园6人、未评级园10人;托班教师12人、小班教师25人、中班教师44人、大班教师32人、混领班教师2人、未带班教师6人;1年教龄的21人、1—3年教龄的23人、3—5年教龄的17人、5—8年教龄的20人、8年以上教龄的40人;已婚的75人、未婚的46人。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三种方法。
2.研究工具
笔者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
笔者根据魏淑华的职业认同理论编制了一套包括45道题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其中“职业价值”6题、“职业情感”7题、“职业主动感”9题、“职业效能感”7题、“职业承诺”9题、“职业期望”7题,共6个维度。此问卷使用的是5点计分法,分别对6个维度单独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计分为1到5分,分数越高表示其职业认同感越强,本部分的问卷全部采用正向计分法。
(2)幼儿教师职业情况调查表
根据Maslach的三维理论,笔者从王国香等人编订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5]中节选了10道题目,其中“情绪衰竭”3题、“自我成就感”3题、“去个性化”4题,共3个维度。本问卷采用6点计分法对3个维度单独计分,从“从不”到“总是”依次计1到6分,分数越高表示对职业倦怠的程度就越高。所有题目采用正向计分。在调查表中,为消除教师对职业倦怠字眼的心理障碍,笔者用职业情况字样代替职业倦怠。
(3)相关问题调查
根据研究需要,提出了几个开放性的问题,附在调查问卷中,被试者选择其一进行回答,问题涉及被调查教师的人口学背景资料等。
3.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回收样本后将问卷编码,把原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再利用专业的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笔者在数据处理时使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上饶市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1.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
据统计,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低、中、高三组的人数分别为41、40、40人,其量表的总平均数为135,平均每题得分3,按照5点计分法的计分标准,量表中的中数为3,两数相同则显示趋向“符合”程度,代表着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处于中高等水平。
量表的6个维度显示(见表1):各个维度平均每题的得分在2.980 7—4.36之间,均达到了中等水平。从单一维度得分来看,职业效能感的得分最高。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总体情况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数据显示总平均数为21.94,标准差为7.43,每题的平均数为2.19,此数值按照6点计分法的方式来显示(量表里的中数为3.5),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程度(见表2)。
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来看,各维度平均每题的得分在1.92—2.75之间,按照维度间的得分从多到少依次为“自我成就感”“去个性化”“情绪衰竭”,得分最高的是“情绪衰竭”,均分为2.75,但依然低于中等水平。每个维度上体现的倦怠感强度不同,情绪衰竭方面体现的倦怠感最大,自我成就感方面体现的倦怠感最小。
表1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情况单一维度量表
表2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表
3.人口学分析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差异
(1)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情况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在各维度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只有在职业情感维度上,不同幼儿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公办大于民办,而在其他维度上,不同幼儿园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去个性化与职业情感、职业主动性、职业效能感和职业承诺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
(2)不同教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情况
调查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职业效能维度上面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教龄5—8年和8年以上的教师得分均高于教龄1—3年的教师,但是其他不同教龄教师之间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3)不同学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情况
对不同学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进行方差分析(因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只有一个,所以笔者把它和本科合并到一起,变成了本科及以上学历),结果显示,学历不同的教师在职业情感、职业效能感和职业期望上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大致可以归纳为,学历越高者职业期望值越高。
(4)不同年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情况
不同年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年龄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差异影响不大。
(5)不同婚姻状态的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情况
处于不同婚姻状态的幼儿教师,其职业认同程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只有在职业情感维度上,不同婚姻状况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已婚者职业情感强于未婚者。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4.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和职业认同感之间的相关性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和职业认同感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结果表明,情绪衰竭与职业主动性、职业效能感和职业承诺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成就感与职业情感、职业主动性、职业效能感和职业承诺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去个性化与职业情感、职业主动性、职业效能感和职业承诺之间都存在显著负相关。
5.从人口学的角度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
(1)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
对不同年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在“情绪衰竭”“自我成就感”“去个性化”3个维度上面没有显著差异。
(2)不同教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
通过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和比较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上面的差别,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情绪衰竭”“自我成就感”“去个性化”3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3)不同薪酬水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
调查发现,薪酬不同的教师在自我成就感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上面没有差异,但是在情绪衰竭维度上面体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月工资收入2 001—3 000元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强于月工资收入1 001—2 000元、1 000元以下的教师;而其他月收入水平的教师在情绪衰竭上得分不存在明显差异。
(4)学历与幼儿园性质不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
数据显示,不同学历水平、不同幼儿园性质对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是存在一些差异,一般高学历者职业倦怠感相对较弱,私立幼儿园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更强一些。
四、分析和讨论
(一)职业倦怠感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情况为中等程度,不同学历、不同薪酬水平和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教师的情绪衰竭情况差异很明显。这个结果与以往研究的结果有非常相似的地方,早在2004年,梁慧娟、冯晓霞已经对北京地区的幼儿教师做过调查,结论是职业倦怠情况普遍存在[6]。上饶市部分幼儿园教师普遍关注自身的薪酬,以及教育工作岗位持久性、是否由于工作疏忽而被辞退等问题,另外,幼儿的安全问题、开展多元智能理念下的新课程对教师全方位能力要求提高后带来的压力、因幼儿园等级评定增加繁杂的工作等,均导致教师情绪衰竭和身体生理疲劳感增强。
(二)学历影响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感
调查结果显示,高学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比较低学历幼儿教师弱,高学历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明显强于较低学历幼儿教师。结合调查问卷第一部分的最后一题职业动机的数据结果,笔者认为: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其择业动机有明显差异,本科及专科学历幼儿教师的动机多为实现个人价值,而中专学历的老师多表示为找到一份轻松及稳定的工作。择业动机的差异与个人接受教育程度、自身内化的理念很有关系。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从教是为了寻求一份安稳的、轻松的、多假期的工作。目前上饶市的幼儿教师团队里中专、高职学历的教师占大多数,这些学校着重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相比之下理论教育方面关注较少。
(三)教龄影响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感
不同年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感差异不明显,但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有差异。按照Fullor对教师职业生涯的研究[7],教学前的观察时期、实习阶段的焦虑期、教学情境的关怀期和对于学生的关怀期所呈现的差异,体现在教龄这一因素内。调查结果表明,教龄越长,其职业效能感则越强,倦怠感较弱。这有一种可能性,职业效能感弱的教师,其倦怠感较强,在幼教岗位上工作的坚持性较差,教龄较短。另一方面,学历越高所进的幼儿园相对较好,这类幼儿园多受外界好评,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和善友好,教师的自我成就感相对较高。
(四)编制因素
从幼儿教师编制这一维度来看,是否有编制不会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但是在职业倦怠感强弱上体现出差异。公办幼儿园里,有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较其他老师强。原因大致是工作稳定,自己工作成果的好坏不影响工作薪酬,更无须担忧工作持久性,因此在工作上所花的精力减弱,不会找寻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提升自己。长此以往,教师的职业创新能力和工作的进步性削弱,工作的成就感明显减弱。
(五)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
调查结果表明,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有较强职业认同感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满意,能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因而职业倦怠感必然较弱。
五、建议与思考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各维度相关的情况,可以从增强社会正能量、降低工作消耗、培养教师职业情感三方面来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增加社会正能量
首先,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通过正面影响,提高整个社会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有一种合理的期待;其次,从制度上,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二)降低工作消耗
幼儿教师的工作,既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又是繁重的体力劳动。此外,幼儿园职称评聘、考核评优,都给教师以压力和负担。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应做到公平、公正,加大透明度,减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注重对教师的职后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减少工作中的挫败感。教师在一个和谐、宽松、游刃有余的环境中工作,能增加愉悦感,降低倦怠感。
(三)培养职业情感
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可从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从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管理者应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建民主平等的关系,给教师提供一个有发展空间的工作环境,满足教师的精神追求;教师也要了解在循环往复的工作中,有一些职业倦怠是不可避免的,应掌握自我调适的技巧,合理宣泄。同时,教师应积极挖掘工作中的乐趣,唤起对工作的热爱。
应加强幼儿教师培养的规范化,对中专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做一些调整。除了技能培养,应加大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鼓励本科生参与实践,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发现当地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再制定解决方案;研究生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对现今幼儿园教育问题,鼓励研究生积极投入到实际研究中去。这些措施有利于增强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其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