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编校要点

2020-12-09菲,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后责任者页码

吴 菲,孙 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a.《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b.《骨科》编辑部,武汉 430030)

参考文献是对一个信息资源或其中一部分进行准确和详细著录的数据,位于文末或文中的信息源[1],是真实地反映论文中某些论点、数据、资料的依据[2]。但科技论文作者往往对参考文献认知不足,缺乏重视,认为参考文献只是文后的一个附件而已,缺乏对参考文献严谨治学的态度,导致参考文献失范和著录问题比比皆是。虽然,科技期刊编辑已对参考文献常见的失范情形和著录错误进行了诸多的探讨[3-6],希望以此提高参考文献质量乃至期刊质量[2,7]。但参考文献著录差错现象仍广泛存在,朱红梅[8]研究报道筛查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医学系列5种影响因子居前且综合排名靠前的期刊文献913条,其中期刊类文献866条(95.0%),共查对834条。根据期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分别统计中、英文期刊文献的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和页码的错误率。中、英文期刊文献著录差错率分别为31.6%和23.2%(χ2=4.866 7,P<0.05);其中,中、英文期刊文献均以作者的差错率居首,分别为27.6%和27.2%;其次是页码,分别为25.9%和22.3%;再次是卷(期)和题名,分别为20.9%和19.3%。期刊类参考文献著录情况不容乐观,文献著录差错率较高,而且又以中文期刊文献著录的差错居多。本文结合科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以期刊类文献为主的特点,举例分析期刊类参考文献著录的现状,汇总参考文献编校要点并提出解决途径。

一、参考文献著录差错产生的原因

作者作为科技期刊论文的撰写者,即是参考文献的著录者,又是参考文献著录准确性的主要责任者。但由于作者治学态度不严谨,在没有查阅相关文献的前提下直接转引他人文献,并且缺乏文献著录相关知识。编辑人员对参考文献也没有尽到“把关”责任,对文献的重视度不够,没有细心鉴别发现文献著录的疑点,对文献没有逐一核对排查,认为文责自负,过度相信作者。

二、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的多样性

根据我们日常工作积累的经验,发现参考文献存在的问题较多,较分散,且具有多样性,可划分为显性错误和隐匿性错误。

(一)显性错误: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缺项、英文刊名未使用缩写、同一条文献重复著录、单词拼写错误、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不对应、文中参考文献条数与文后不匹配等。

例1:Ma TK,Chow KM,et al.Peritonitis before Peritoneal Dialysis Training: Analysis of Causative Organisms,Clinical Outcomes,Risk Factors,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J].Clin J Am Soc Nephrol,2016,11(7):1219-1226.

例2:郭颖,裴作为,朱火兰,张雁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管理专家建议(第一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4):326-330.

例3:Valderrama Cuadros CE,Stroux L,Katebi N,et al.An open source autocorrelation-based method for fetal heart rate?estimation from one-dimensional Doppler ultrasound[J].Physiol Meas,2019,3(2):17-22.

例1-2均属文献主要责任者著录格式不正确。例1-2主要责任者超过3个,需著录前三位作者后,再加“et al”或“等”。例3文献主要责任者姓名缩写不规范,欧美著者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需著录其名的首字母,且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Valderrama Cuadros CE”应为“Valderrama CE“。例1-3正确应为:

Ma TK,Chow KM,Kwan BC,et al.Peritonitis before Peritoneal Dialysis Training: Analysis of Causative Organisms,Clinical Outcomes,Risk Factors,and Long-Term Consequences[J].Clin J Am Soc Nephrol,2016,11(7):1219-1226.

郭颖,裴作为,朱火兰,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损伤的临床管理专家建议(第一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0,35(4):326-330.

Valderrama CE,Stroux L,Katebi N,et al.An open source autocorrelation-based method for fetal heart rate estimation from one-dimensional Doppler ultrasound[J].Physiol Meas,2019,3(2):17-22.

例4:Mokhlesi B,Tulaimat A,Gluckman T J,et al.Respir Care,2007,52(12):1710-1717.

例5: 朱亚男,曹兴阳,刘俊,等.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替罗非班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成功处理一例[J].2018,46(4):307-308.

例6: 李爱新,黄春洋,张宏伟,等.血清白蛋白对艾滋病合并重度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7(6).

例4-6参考文献均缺项,例4题名缺失,题名是按著录信息源所载的内容著录,如果题名缺失,就无法核实所引用的文献是否与文中内容相符。例5期刊名缺失。例6页码缺失。引文页码是参考文献著录中的一个重要著录要素,方便作者更加快速找到文献,准确核查引用信息[3]。根据新标准,凡从专著和期刊中析出的文献作为引文文献时,均应标注引用信息所在的页码,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时,应标注析出文献的起讫页或起始页[4]。例4-6正确应为:

Mokhlesi B,Tulaimat A,Gluckman TJ,et al.Predicting extubation failure after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a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J].Respir Care,2007,52(12):1710-1717.

朱亚男,曹兴阳,刘俊,等.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替罗非班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成功处理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4):307-308.

李爱新,黄春洋,张宏伟,等.血清白蛋白对艾滋病合并重度肺孢子菌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7(6):129-132.

例7:Minju Ha,V Narry Kim.Regulation of microrna biogenesis[J].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2014,15(8): 509-524.

例8: Baker JF,Krishnan E,Chen L,et al.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cent developments,and where do they leave us?[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05,118(8):816-826.

例7、例8英文期刊名缩写不规范。在著录外文文献时,外文期刊刊名可参照ISO4的规定,医学期刊刊名应按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要求统一规范缩写,正确应为:

Minju Ha,V Narry Kim.Regulation of microrna biogenesis[J].Nat Rev Mol Cell Biol,2014,15(8): 509-524.

Baker JF,Krishnan E,Chen L,et al.Serum uric acid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cent developments,and where do they leave us?[J].Am J Med,2005,118(8):816-826.

例9:[7]Huynh K,Bernardo BC,Mcmullen JR,et al.Diabetic cardiomyopathy: mechanisms and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targeting antioxidant signaling pathways[J].Pharmacol Ther,2014,142(3): 375-415.

….

[21]Huynh K,Bernardo BC,Mcmullen JR,et al.Diabetic cardiomyopathy: mechanisms and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 targeting antioxidant signaling pathways[J].Pharmacol Ther,2014,142(3): 375-415.

例9很明显看出是作者引用了同一文献却有二个不同的编号,这样的错误在引用多篇英文参考文献时容易出现,特别是综述类文章中,但较难被发现。编辑人员在审查文后参考文献时不能只看文献格式,而要仔细地用心去审读每一条文献内容,这样遇到重复的文献时才会感觉到似曾相识,发现同一文献重复编号的问题。根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按顺序编码,且不能重复,因此例9文后参考文献中只能保留早先出现的第7条文献,删除第21条。

(二)隐匿性错误:文献责任人部分缺失、责任人张冠李戴、被引内容与文献不相符、页码著录错误或不完整、杂志名错误、出版地错误等。

例10:康中山,卜月梅.降钙素原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4):314-315.

例11:Arber DA,Orazi A,Hasserjian R,et al.The 2016 revision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and acute leukemia[J].Blood,2016,127(20):2391-2394.

例12:Dobler CC,Cheung K,Nguyeis J,et al.Risk of tuberculosis in patients with solid cancers and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J Pediatr,2018,22(2):353-364.

例10-12看似各项信息齐全,但经过核查发现,例10主要责任者著录部分缺失,该文献实际上有三个责任者。从例11文献的题名可以了解到该文献是有关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白血病的一个“指南”,但只著录了4个页码,凭一个编辑的直觉,分析有关“指南”的文章篇幅肯定较长。经核查,确属页码著录不完整,实际上作者引用的这篇文献有15个页码。例12杂志名错误,文献题名内容与杂志名不相符,该文献内容是有关恶性血液病与癌症患者发生结核病的危险,高度怀疑不会发表在“Eur J Pediatr”杂志上,经核查,杂志名错误。对于例11-12出现的错误,我们分析作者在撰写论文时未真正仔细阅读原文献,可能是从百度、维普等数据库中获取与之内容类似的论文直接引用,推测上一作者引用时或已发生错误。例11、12这种隐匿性的错误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才能辨别出问题。发生这种错误,如果刊出后,有失对原文献主要责任者的尊重,影响该论文的作者及期刊的学术声誉。例10-12正确的著录应为:

康中山,卜月梅,冯振中,等.降钙素原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8,24(4):314-315.

Arber DA,Orazi A,Hasserjian R,et al.The 2016 revision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and acute leukemia[J].Blood,2016,127(20):2391-2405.

Dobler CC,Cheung K,Nguyeis J,et al.Risk of tuberculosis in patients with solid cancers and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Respir J,2017,50(2):1700157.

例13: Vidyashree[7]等研究发现静息心率是稳定性CAD患者的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7]Rienstra M,Kotecha D,van Veldhuisen DJ,et al.Effect of Yoga Intervention on Short-Term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Int J Yoga.2019;12(1):73-77.

例13属于责任人张冠李戴,经与作者核实,应为:

[7]Vidyashree HM,Maheshkumar K,Sundareswaran L,et al.Effect of Yoga Intervention on Short-Term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Int J Yoga,2019,12(1):73-77.

例14: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相关标准者[5]….

[5]申永春,陈磊,文富强.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更新要点[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48):3913-3916.

例14正文中所引内容与文献不相符,正文所引内容是有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与文后的文献不一致。正确应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专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更新版)[J].国际呼吸杂志,2017,37(14):1041-1057.

例15:任高宏.临床骨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M].吉林: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出版地著录出版者所在地的城市名称,对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熟悉的城市名,宜在城市名后附省、州或国名等限定语[9]。例15中的“吉林”可作为城市名,但吉林所在地的城市名为长春,应将吉林改为长春;例16中的出版地不是城市名,经核查应为“New York”。在编辑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出版者与出版地不符的情况,其实这也是常识,编辑人员一定要注意防范。正确应为:

任高宏.临床骨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M].长春: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以上各种情形可归纳成四种问题:①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失范的问题;②参考文献著录准确性的问题;③参考文献引用准确性的问题;④论文撰写和编辑加工过程中的问题:如参考文献重复著录,正文文献与文后参考文献不对应,参考文献错码、漏码等情况。

三、参考文献著录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逐条核查

有研究[10-12]认为参考文献逐条核对耗时较长,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仅需要对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性进行审核,对存在明显错误、著录不完整的参考文献进行复核。朱红梅[8]研究发现文后参考文献在作者、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方面的差错率占24.8%,与林燕英[13]和罗娟[14]归纳的科技论文参考文献的常见错误相同。显然,仅对明显不符合著录规范和有明显著录信息错误的文献进行及时地规范和纠正,并不能有效地纠正涉及参考文献著录准确性的隐蔽错误。而且,仅对参考文献著录的形式进行规范不利于科技期刊自身发展,还需从严治学,立足于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虽然,参考文献逐条核对工作量较大,但是诸如:主要责任者著录错误,题名有错别字、漏字、增字、拼写错误,刊名错,版次、出版年、卷次、期次、页码著录等错误[13-14],这些隐匿性问题均可通过逐条核对后得到解决。

综合前期参考文献编辑加工工作中的编辑心得和效果,采用单篇论文编辑责任制对全文署名,并且加大参考文献核查力度,由供稿编辑核查文献。医学论文英文文献核查直接参照PubMed,其题录与文献原文的符合率高达98.7%[8];中文文献通过大型二次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进行逐一核查,如果期刊未被收录,可以到期刊官网去查询或借助百度搜索引擎。在逐条核查参考文献准确性的同时,还可对参考文献的格式进行规范,可谓一举两得。

(二)引用内容准确性的复核

准确地引用参考引用文献尤为重要。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旨在分析前人的研究与当前研究的热点、观点、方法、结果、结论的相佐性及一致性,提出研究的创新性、可行性,诠释自己的研究结果,以推导研究结论。论文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是否准确是隐匿性问题,不易被发现。编辑人员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时,通常只关注所引参考文献的数量、时效性及著录的规范性,而忽略了所引参考文献内容的符合性和著录的准确性。因此,需要将引文内容与文后参考文献进行对照,判断参考文献引用的准确性,必要时下载原文献进行核对。若无法获取原文献时,则需请作者提供原文献来源及全文,再进行文献引用准确性的复核。

(三)编辑加工

1.初步研判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是否存在较大问题,在编辑加工时可以通过参考文献的主要责任者、期刊的年、卷、期以及页码格式是否规范,或者作者录入参考文献的字体是否大小一致、是否使用统一字体、排版的版式是否规整,即可快速研判参考文献是否存在较大的问题。

解决办法:在编辑退修时让作者进行文献的复核,并请作者提供文献PMID码或文献PDF电子档。

2.参考文献错码、漏码情况

参考文献应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即采用顺序编码制。当一条文献反复多次引用时,应使用同一序号标示。参考文献错码、漏码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论文中正文引文处的序号不是按阿拉伯数字先后顺序标注,或有遗漏;②文后著录序号与文内标注序号不一致,或者不按所引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③作者在返修论文时,对文中内容进行了修改或删减,但文后所引的参考文献未作相应调整,而导致序号有误,与所引内容不符。

解决办法:编辑加工时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一致。

3.参考文献重复

参考文献应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且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能著录一次。现实中常会出现同一条参考文献在论文中被重复引用的情况,但在核查文后参考文献时,发现同一文献在文后反复出现,重复编号。究其根本原因是作者在引用文献时并没有认真阅读文献,往往只是信手拈来,缺少对文献的认知造成文献重复著录;编辑人员在对论文进行编辑加工时,仅对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没有对参考文献进行梳理。

解决办法:在对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对参考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当文后参考文献所载文献较少时,可分别按中英文参考文献选择通读的方法进行梳理、核查,对比文献的第一位责任者,如果第一位责任者有重复,则看第二、三位责任者或者题名进一步判断文献是否重复。当文后参考文献所载文献较多时,可以借助Excel排序进行排查:①将文后的参考文献复制到Excel里;②将单元格内的序号和参考文献著录内容进行拆分,选择参考文献所在列,选择菜单栏里“数据”→“分列”→“固定宽度”→将带箭头的分列线移动到序号的“]”后,点击“完成”就完成了参考文献著录内容和序号的分列;③对参考文献著录内容进行排序,就可以轻松排查重复的参考文献。

4.互校找漏

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虽由供稿编辑在编辑加工时已逐条进行了核对,但仍难免存在遗漏,故在后期编辑互校的过程中仍需要加强对参考文献的核查找漏,发现是否仍存在缺码、重复、格式不规范、正文参考文献和文后参考文献不对应的情况。

四、小结

参考文献核查是一项繁琐且费时的工作,但仔细逐条核对参考文献的效果极其显著。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学术期刊的质量,编辑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善于发现参考文献中的疑点,耐心仔细地去核实,严格把关。对参考文献进行逐条核对,对参考文献的形式、引用的准确性和著录的准确性进行全方位的审查[15]。在注重参考文献著录准确性的同时,加强引用准确性的审核,使参考文献内外兼修,使期刊质量得到提升。此外,编辑人员在工作中应不断自我学习,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英语水平。相信通过编辑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期刊杂志的质量会得到有效提升。科技期刊参考文献的正确著录不仅体现了论文的严谨性及科学性,还能有效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文后责任者页码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and Fatigue Study of Steep Wave Risers Under Irregular Loads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责任者著录规则(一)
American Families
CONTENTS OF 2020
本刊文后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细则
Consequences of early adverse rearing experience(EARE) on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non-human primate studies
算页码
参考文献著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