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祛湿颗粒辅助治疗痰湿质原发性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

2020-12-09陈嫚嫚朱晓霞孟斌贺宁董桂英

山东医药 2020年34期
关键词:白术腰围健脾

陈嫚嫚,朱晓霞,孟斌,贺宁,董桂英

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原发性高血压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若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可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尚不能根治,其治疗手段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治疗目的是控制血压和减少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对非药物治疗无效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给予合理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西药降压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和耐药性,且对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头痛、心悸等症状改善效果欠佳。高血压是现代医学名词,中医古籍并无此病名,根据其症状特征归属为中医的“眩晕”“头痛”范畴。先天禀赋异常,饮食失宜,特别是嗜食肥甘厚味,以及情志失调等,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多为偏颇体质,以痰湿质较为多见[1]。痰湿质是人体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痰湿内蕴的一种体质状态,典型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研究表明,痰湿质是高血压的易感体质,并且痰湿质高血压患者相对非痰湿质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靶器官损害[2-3]。健脾祛湿颗粒以著名中医专家陈家骅先生研制的保健治疗药物为基础,由白术、干姜、苍术、厚朴、陈皮、砂仁、清半夏、薏苡仁、茯苓、山楂、麦芽、甘草等组成,经现代制剂工艺研制成的颗粒剂型。健脾祛湿颗粒全方共奏健脾利湿、行气化痰之功效,能够起到调理痰湿质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健脾祛湿颗粒辅助治疗痰湿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济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痰湿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痰湿质诊断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②中医体质属痰湿质,未兼夹其他体质;③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②治疗依从性差者;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入组前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3.05±8.38)岁,收缩压(159.70±11.06)mmHg、舒张压(93.05±11.31)mmHg;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50.8±8.09)岁,收缩压(158.35±10.69)mmHg、舒张压(91.70±11.15)mmHg。两组性别、年龄、血压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济南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入组后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物口服,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若血压控制欠佳,可联合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类降压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脾祛湿颗粒(济南市中医医院院内制剂,专利号:CN103816519A,规格6克/包)冲服,每次1包,2次/天,连续冲服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降压效果 治疗8周结束,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评价降压效果。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以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3.2 痰湿质转化分 治疗前和治疗8周结束,计算痰湿质转化分。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附录中“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让患者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痰湿质)”中8个条目的问题,每一条目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1.3.3 BMI、腰围 治疗前和治疗8周结束,测量腰围,根据身高、体质量,计算BMI。

1.3.4 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治疗前和治疗8周结束,采集外周静脉血,由济南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TG、TC、LDL-C、HDL-C)和HbA1c。

1.3.5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统计不良反应情况,如血、尿、大便常规和肝肾功能异常。

2 结果

2.1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0%(36/40)。观察组总有效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9,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痰湿质转化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痰湿质转化分分别为(52.97±6.64)、(43.75±7.04)分,对照组分别为(53.13±6.33)、(52.58±7.14)分。两组治疗前痰湿质转化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湿质转化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3.551,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痰湿质转化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4,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湿质转化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5.567,P<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BMI、腰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MI、腰围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HbA1c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HbA1c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高不下,并且其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极易造成严重后果[4]。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手段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治疗目的是控制血压和减少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控制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有限。药物治疗主要以口服西药为主,常用的有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CCB和ARB五大类,各自有相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虽然这些西药降压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且在改善高血压引起的不适症状方面效果欠佳。近年来,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日趋显著。中医药辅助治疗不仅能够增强降压效果,改善血压达标率,减少并发症,还能很好地改善高血压引起的不适症状,降低西药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5]。因此,中医药辅助治疗高血压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中医古籍并无“高血压”这一病名,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应归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医学正传·眩运》云:“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说明治疗眩晕应根据体质辨证施治。痰湿质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之一[6]。有研究表明,痰湿质与高血压前期的相关性最强[7]。痰湿质人群具有嗜食肥甘厚腻、体形肥胖等特点,具有高血压发生的多种危险因素[8-9]。痰湿质人群常存在糖脂代谢紊乱[5,10]。痰湿质人群在物质代谢方面的特征,可能是高血压易感的病理基础。痰湿质高血压人群的血液黏度、血脂水平、动脉硬化指数等多高于其他体质人群[11-12],这些变化均会加重高血压病情,影响血压控制率。因此,针对痰湿质高血压人群,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来调理其偏颇体质,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健脾祛湿颗粒以著名中医专家陈家骅先生研制的保健治疗药物为基础,由白术、干姜、苍术、厚朴、陈皮、砂仁、清半夏、薏苡仁、茯苓、山楂、麦芽、甘草等组成,经现代制剂工艺研制成的颗粒剂型。方中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干姜温脾胃而化水饮,温肺脏而调水道,共为君药;苍术、陈皮、厚朴、砂仁燥湿健脾、行气散寒,助白术、干姜加强燥湿运脾之功效,共为臣药。清半夏、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湿,山楂、麦芽行气消食,共为佐药;甘草与白术、茯苓、陈皮合用增强健脾化湿之功,与干姜、厚朴合用助其温化水饮,兼为佐使药。整方君臣佐使配伍,共奏健脾化湿、行气化痰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干姜、陈皮、厚朴、砂仁、茯苓、薏苡仁、山楂均具有降糖、调脂作用,而高血糖、高脂血症是诱发和加重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3]。白术中的白术内酯可减少炎症因子产生,厚朴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干姜、砂仁、清半夏、茯苓、薏苡仁、山楂、甘草亦具有抗炎作用。炎症反应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这些正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白术、苍术、厚朴、清半夏均具有降压作用,其中白术、清半夏通过扩张血管降压,苍术通过利尿作用降压,厚朴则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改善内皮功能发挥降压作用[14-15]。这些研究为健脾祛湿颗粒降压、降糖、调脂等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BMI是衡量整体肥胖的指标,腰围是衡量中心性肥胖的指标。研究发现,BMI和腰围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正相关关系,减轻体质量有利于降低血压[16]。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糖等糖脂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流阻力,使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可增加血容量,提高血液黏稠度,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的糖脂代谢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8周结束,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治疗时间较短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痰湿质转化分、BMI、腰围、TC、LDL-C均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痰湿质转化分、BMI、腰围、TC、LDL-C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HbA1c低于治疗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健脾祛湿颗粒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调理和糖脂代谢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单纯西药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调理和糖脂代谢调节无明显作用。本研究还发现,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健脾祛湿颗粒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健脾祛湿颗粒辅助治疗痰湿质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白术腰围健脾
白术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
腰围佩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