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法治新时代
2020-12-09策划李卫兵花海波执行赛星语
策划/李卫兵 花海波执行/赛星语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新中国几代人共同努力得来的重要立法成果。
天下大治,起于法治。
实现法治,立法先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是艰辛的探索,更是光辉的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法治道路的艰辛探索,到依法治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再到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以及万众期待的《民法典》的通过,一路走来,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从公平正义到良法善治,新中国70多年来法治建设进程中,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奠基
《荀子·君道》里说:“法者,治之端也。”
法制是治理国家的开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党和国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建设新法制的途径。
1949 年2 月22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宣布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废除。
废除旧法的同时,也开启了创建适合新中国国家制度法律的新篇章。
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开启了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1954年9月,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票通过,成为我国根本大法,这部宪法也被称为“五四宪法”。
“五四宪法”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奠定了根本法基础。
尽管一路艰辛,但我们追求民主和公平的脚步从未停歇。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更是明确提出:“国家必须根据需要,逐步地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充分地受到国家的保护。”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过渡时期,也是一个变革时期。同时,这段时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奠基时期。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1978 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革命性的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简单来说,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我们只有把这四个方面都做好,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982 年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社会主义法制原则,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法律体系。”
经过五年发展,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宣布:“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市场与法治被称为现代文明的两大基石。
改革开放离不开法治助力,经济建设离不开法治保护。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和法治紧密融合,密不可分。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王安石在《周公》一文中说:“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什么是善法?符合国情,真正对国家发展有益、对百姓有利的法才是善法。
1997 年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是的,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
1999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历史性的重大战略决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注入了崭新内涵,更有力推动了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2011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也即将开启。
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夫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古往今来,法律都是维护国家稳定、惩恶扬善、保障百姓权益的有力武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2014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各方面提出许多重大举措。而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央全会的高规格形式对法治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立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立法的过程中得以彰显。
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保障人民权益、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
未来,法治中国必将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公平的护佑和正义的阳光。
《民法典》通过,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公平正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法治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2020 年5 月通过的《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为什么我们现在才真正拥有了第一部《民法典》?
其实,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法治建设上不断努力。从1954年到2001年,我们曾四次尝试制定民法典,但需要多方条件成熟,所以我们先制定了各类单行法,比如《婚姻法》《合同法》《继承法》等。
2021 年1 月1 日起,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将正式实施,而现行的《婚姻法》等九部单行法律则会被同时废止。《民法典》共7编、1260个条文,其中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
这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法典,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保障我们的权益,并且顺应时代发展,有了更多新的变化。
这部法典关注新技术引发的新问题,比如对电子合同的认定规则,它也关心我们的身体、姓名、肖像、名誉和隐私,还有对性骚扰、性侵案等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的规定与完善,等等。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生产生活到物权合同,这部法典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将深远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民法典》用科学合理且富有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的体系,整合现有民事单行法的全部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它立足中国国情,回应了时代需要。
在新时代法治中国的保障下,每个中国人都能更平等、更安全、更有尊严地生活。
70多年风雨征程,法治中国蓝图宏伟,成就辉煌
回顾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法制建设的历程,我国的法律体制经历了从无到有、日趋完善的过程。而其中离不开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千千万万奋斗在法治建设战线的工作者的奉献。
70多年风雨征程,新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就辉煌。
时代大潮中,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已经磅礴展开。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丰富着人类法治文明的多样性,为人类社会法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全面建成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