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2020-12-09宋雪燕
宋雪燕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放射科,天津 300400)
0 引言
肝癌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发现时一般处于晚期,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1]。因此,对早期肝癌(小肝癌)患者尽早进行诊断并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肝脏病变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常规的MRI检查对微小病变很难进行确诊,容易导致漏诊、误诊,且诊断时间较长,容易受到患者的呼吸运动影响。小肝癌又叫做早期肝癌,临床诊断小肝癌的主要标准为:最大直径总和≤3 cm、多个癌结节数目<2个、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 cm、病理活检、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病史检查确诊为肝癌。小肝癌患者大多合并有慢性肝炎、肝硬化,临床诊治发现,大部分肝硬化产生的小结节与小肝癌并没有明显的特征性,这为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而小肝癌早期诊断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因此,寻找有效地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确诊非常重要。近几年,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小肝癌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其中,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可以尽早发现病变,可以对数据进行动态收集,最终有利于为临床尽早治疗小肝癌提供科学的依据[2]。我院在小肝癌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结果较为准确,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CT或者是超声检查确诊为小肝癌阳性。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存在阳性征象,59例患者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34-71岁,平均(56.7±3.2)岁。
1.2 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前进行胃肠道准备,检查前2 d进食少渣食物,前1d进食流质食物,同时要训练患者屏气,让其可以在检查期间可以保持呼吸一致。整个检查的期间均由2位有超过10年经验的技师、放射医师进行。分别对患者进行CT、B超、MR平扫、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扫描。
1.2.2 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扫描方法:使用1.5TMR机(GEsignaexcte)对患者进行检查,让患者仰卧足先进,中心线在剑突下缘。冠状位T2WIFIESTA序列,LAVA在冠状位进行定位,范围要大于肝脏。扫描参数:TE:2.1 ms;TR:4.4 ms;FOV:42×42;矩阵:320×224。对比剂为20ml钆喷酸葡胺(国药准字:H19991127,上海旭东海普公司),流率保持在2.5 mL/s。注射药物后在15-18 s进行横断位LAVA第1期检查,患者的屏气时间为16 s,连续检查4期,检查过程中呼吸2-3次,第5期进行冠位LAVA,3-5 min后进行常规延迟检查。对所有的患者进行CT/B超、MRI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且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最终的诊断结果。②分析小肝癌分类情况。
2 结果
2.1 最终的诊断结果分析。CT/B超检查小肝癌的概率为53.8%,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检查小肝癌的概率为96.2%,见表1。
2.2 小肝癌分类情况分析。使用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检查出的小肝癌共25例,根据多期动态增强信号进行分类,共分为4类,速升速降型44.0%、缓升速降型40.0%、速升缓降型12.0%、缓升缓降型4.0%,见表2。
表1 最终的诊断结果分析(n,%)
表2 小肝癌分类情况分析(n,%)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上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且临床根据病灶情况将其分为了原发性、继发性;同时还可以按照癌结节直径大小将其分为小肝癌、大肝癌。小肝癌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早期肝癌,主要是指肝细胞癌中单一的癌结节直径≤3 cm或者是两个癌结节直径≤3 cm[3]。小肝癌在临床上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与体征,结节一般为球形,边界比较清晰,切面比较均匀,没有出血与坏死现象。
当前临床上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期间,一般是进行2DGRET1WI增强检查,该方法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不能达到有效地预期成果。因此,临床上需要寻找更加有效、准确的检查手段。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是近年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对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并可以为最终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4]。由于该方法的序列扫描层更薄,因此可以对微小病变可以进行明确。另外,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对病灶周围的血流情况进行清晰的显示,可以对边缘、细节进行清晰的显示。与常规的MRI检查方法相比,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的扫描速度更快,需要的时间更短,整体诊断效率明显提高。同时,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的扫描层厚度更低,最终可以将扫描的精细度、敏感度进行提高,最终有利于缩短诊断时间,提高空间分辨率[5]。研究显示,CT/B超检查小肝癌的概率为53.8%,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检查小肝癌的概率为96.2%,这就说明,在小肝癌的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进行诊断,诊断率较高,临床利用价值较高。
以往临床诊断小肝癌的期间多使用MRI,该方法分辨率较高,成像序列多样化,可以对患者的病灶信息很好的获得,进而可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常规的平扫检查速度比较慢,层间距、层厚较大,患者需要屏气的时间比较长,对肝脏小病灶无法清晰的显示。LAVA通过使用部分K空间填充技术,可以选择更短的TR/TE值,ASSET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采集次数,从而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图像。3D-LAVA特有的诊断技术使得大范围脂肪抑制更加均匀,进而可以让腹部扫描信噪比、空间分辨力显著提高。部分K空间填充技术会显著缩短检查时间,对腹部屏气采集非常重要,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采集到病灶在动脉早期、 动脉晚期、 静脉期、延时期等各时相的强化特点,更有利于对病灶进行发现与定性,从而实现早诊治。
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诊断小肝癌的优势:①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的空间分辨率更高,可以对病灶周围的血流情况进行全面的显示,可以对边缘与细节进行清楚的显示。②可以对肝细胞癌、增生性结节、小肝癌进行有效地检出。③扫描速度更快,显著缩短了扫描时间,最终整体提高了诊断效率。④可以对扫描层厚度进行有效地降低,与常规的检查方法相比,诊断更加敏感、精细[6]。⑤较高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可以对肝实质、血流图像进行清晰的显示。研究显示,使用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检查出的小肝癌共25例,根据多期动态增强信号进行分类,共分为4类,速升速降型44.0%、缓升速降型40.0%、速升缓降型12.0%、缓升缓降型4.0%,这就说明,在小肝癌的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技术进行诊断,可以对小肝癌的分类,血流进行明确[7]。
综上所述,小肝癌诊断中,核磁共振3D-LAVA动态增强扫描的结果较为准确,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