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外科手术方法及应用效果
2020-12-09杨军
杨军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 神经外科,山西 介休 032000)
0 引言
脑外伤主要是指由外力所引起的脑损伤,可造成严重后果,若发生脑外伤,大约有10%左右的患者可同时伴有硬膜下血肿,颅脑解剖结构相对比较特殊,若不能及时将血肿清除,将会导致发生脑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危及生命安全[1]。需要强调的是,随交通事故不断增多,该病患病率正以逐年增升趋势呈现,其病情发展迅速,需予以积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式,且研究证实,手术治疗于脑外伤下硬膜下血肿中具理想应用效果。鉴于此,本院对接诊患者开展研究,将其以传统开颅术、微创引流术分组,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28例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患者,以“随机单双号”进行交叉分组,设置为对比组(单号14例,传统开颅术治疗):男8例、女6例,年龄20-59岁,平均(43.5±8.2)岁;7例高处坠落(占比为50.00%)、4例交通事故(占比为28.57%)、3例其他(占比为21.43%);研究组(双号14例,微创引流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年龄21-58岁,平均(43.1±8.3)岁,6例高处坠落(占比为42.86%)、5例交通事故(占比为35.71%)、3例其他(占比为21.43%);纳入主体均为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硬膜下血肿,全部具有手术耐受性,符合手术指征,剔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以及伴有凝血功能、器官功能障碍者,研究在开展实施前,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两组一般资料信息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差异较小,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两组于术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访视,详细告知其与家属手术治疗方法、过程,以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全面评估手术可行性和风险,制定对应急救预案,便于在手术过程中遇突发事件能够及时快速采取应对措施,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另外,手术期间及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面色、瞳孔等的监测,若发生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加强营养支持,确保机体摄入足够营养成分,提高机体免疫、抵抗能力,当其恢复至稳定状态,及早鼓励和指导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促进康复。
对比组(单号14例,传统开颅术治疗)手术过程:协助患者处于最适手术体位,对其实施全身麻醉,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定位血肿最厚处,切开脑膜,全面清除颅内血肿,确定血肿清除完全,缝合切口。
研究组(双号14例,微创引流术治疗)手术过程:协助患者处于最适手术体位,对其进行麻醉处理,参照颅脑CT,确定实际穿刺位置,行皮下切口,保持与头皮血管平行,防止对头皮血管造成不必要损伤,钻孔,方向与颅脑方向垂直,切开硬脑膜、血肿外膜,将硅胶管置入血肿腔,固定引流管,使用清洗液反复冲洗,直至清洗液清亮,确定血肿清除干净,排出空气,重新调节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观察与分析对比组、研究组手术指标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手术指标、术后相关并发症经记录计算获得,神经功能缺损采取NIHSS量表评价,评定分值高,神经功能缺损严重[2]。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 24.0软件计算处理研究中所涉及的一切数据信息,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n,%),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研究组手术时间(74.55±15.39)min、术中出血量(83.69±10.25)mL、住院时间(10.51±2.84)d均少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一次性血肿清除率100.00%(14/14)略高于对比组92.86%(13/14),差异较小,P>0.05,见表1。神经功能缺损,也可以极大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3-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74.55±15.39)min、术中出血量(83.69±10.25)mL、住院时间(10.51±2.84)d均少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一次性血肿清除率100.00%(14/14)略高于对比组92.86%(13/14),差异较小,P>0.05;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14%(1/14)低于对比组42.86%(6/14),差异显著,P<0.05;手术前,两组神经功能
表1 手术指标对比分析
2.2 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14%(1/14)低于对比组42.86%(6/14),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手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较小,P>0.05,手术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分)
表3 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分)
组别 例数 手术前 手术后对比组 14 20.11±1.17 13.62±1.05研究组 14 20.09±1.23 10.44±1.01 t - 0.0441 8.1669 P-0.9652 0.0000
3 讨论
随交通行业日益发展,国内颅脑损伤几率正以逐年增升趋势呈现,由于此病发病急骤,迁移速度快,且易形成诸多并发症,对患者生命有严重威胁,影响正常生活。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则硬膜外血肿,轻者会有呕吐、恶心及头晕等症状,重症可累及生命,病死率及致疾率极高,需予以积极治疗,以降低血肿,提高预后。伴随医学科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微创引流术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治疗中,这一手术方式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通过放置引流管,可缓慢持续将颅脑内血肿进行引流,基本不会对颅脑其他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既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缺损评分差异较小,P>0.05,手术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整体疗效与传统开颅术相比,更加理想,不但可完全清楚血肿,且能减低并发症,减少住院周期,促进机体康复。分析原因:传统开颅手术虽能对血肿发挥一定的清除效果,降低颅内压,以免对颅脑正常组织形成压迫,从而防治继发性颅脑损伤,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发现,该术式创口大、机体出血量大,易引起诸多并发症,安全性有待提升。颅脑微创引流术可借助定位钻颅骨,进行颅脑内残留血肿的彻底性清除及冲洗,且留置引流管,发挥持续性清除效果,进而促使血肿清除率提高。相较于传统开颅术,微创引流术优势在于:①手术耗时短,整个操作便捷;②暴露面积少,机体与空气接触面积小,能够进行感染的积极防治;③无显著性创伤,预后佳,能够减轻颅脑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针对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患者,可采取微创引流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另外,微创引流术术后相关并发症较少,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好。